北京史家衚衕:來往文人墨客無數,泰戈爾曾來過現在是博物館


衚衕,便是北京城的“血脈”,更是不可磨滅的名片留住珍貴歷史。衚衕文化,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情結,對於來北京旅遊的人,老北京胡同藏著的更是北京的文化底蘊。

據我國1947~1948年的衚衕戶口調查顯示,在史家衚衕居住的名人雅士數不勝數,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凌叔華和竺可楨。凌叔華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是康有為的同榜進士,官拜順天府布政使司。1924年5月,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來京訪華,負責接待的是徐志摩和陳西瀅兩人。當時凌叔華家的書房被當成了北京畫會的會場,由於一位陪同泰戈爾訪華的畫家引薦,凌叔華也被邀入會。

泰戈爾在徐志摩和陳西瀅的陪同下赴會。凌叔華感到很詫異,她沒想到一位赫赫有名的詩人會參加書畫會,就很直率地問:“今天所開的是畫會,請問您也會作畫嗎?”令人大為驚訝的是,泰戈爾隨性就在檀香木片上作起畫來,所繪的荷葉和佛像頗有幾分意蘊。泰戈爾向凌叔華說出了自己對繪畫的見解:“書畫的精魂在紙上是看不到的,畫家應該在大自然中感悟真善、美,尋找人生的價值,探索宇宙的奧秘,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不朽的佳作。”


這場書畫會使凌叔華和徐志摩、陳西瀅成為好友,凌叔華的家成了文人雅士常聚的文化沙龍。後來凌叔華與陳西瀅相戀,兩年後兩人結為伉儷。

。史家衚衕人文底蘊深厚,早在清雍正年間,朝廷就在衚衕西口設立了左翼宗學,至今已有290多年的歷史了。1909年,清政府在衚衕內設立遊美學務處,專門負責管理赴美留學事務,大學問家胡適和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就是在這裡通過嚴格的考試,開始赴美留學的生涯的。因此可以說史家衚衕曾是我國培養高級入才海外深造的重點選拔基地。

我國自古就有磨杵成針、水滴石穿的典故,這種堅持不懈、奮鬥不止的精神是我國無數大學問家學有所成的秘籍。可以說,史家衚衕是竺可楨奔赴海外、開拓視野的轉折點。竺可楨之所以能夠通過遊美學務處的考試,與他平時不懈地努力是分不開的。如果人們掌握了這個樸素但實用的真理,幾十年如一日踐行“水滴石穿”的格言,也會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做出非凡的成就。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