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胡同:来往文人墨客无数,泰戈尔曾来过现在是博物馆


胡同,便是北京城的“血脉”,更是不可磨灭的名片留住珍贵历史。胡同文化,也是老北京人的一个情结,对于来北京旅游的人,老北京胡同藏着的更是北京的文化底蕴。

据我国1947~1948年的胡同户口调查显示,在史家胡同居住的名人雅士数不胜数,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凌叔华和竺可桢。凌叔华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是康有为的同榜进士,官拜顺天府布政使司。1924年5月,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京访华,负责接待的是徐志摩和陈西滢两人。当时凌叔华家的书房被当成了北京画会的会场,由于一位陪同泰戈尔访华的画家引荐,凌叔华也被邀入会。

泰戈尔在徐志摩和陈西滢的陪同下赴会。凌叔华感到很诧异,她没想到一位赫赫有名的诗人会参加书画会,就很直率地问:“今天所开的是画会,请问您也会作画吗?”令人大为惊讶的是,泰戈尔随性就在檀香木片上作起画来,所绘的荷叶和佛像颇有几分意蕴。泰戈尔向凌叔华说出了自己对绘画的见解:“书画的精魂在纸上是看不到的,画家应该在大自然中感悟真善、美,寻找人生的价值,探索宇宙的奧秘,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这场书画会使凌叔华和徐志摩、陈西滢成为好友,凌叔华的家成了文人雅士常聚的文化沙龙。后来凌叔华与陈西滢相恋,两年后两人结为伉俪。

。史家胡同人文底蕴深厚,早在清雍正年间,朝廷就在胡同西口设立了左翼宗学,至今已有290多年的历史了。1909年,清政府在胡同内设立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管理赴美留学事务,大学问家胡适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在这里通过严格的考试,开始赴美留学的生涯的。因此可以说史家胡同曾是我国培养高级入才海外深造的重点选拔基地。

我国自古就有磨杵成针、水滴石穿的典故,这种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精神是我国无数大学问家学有所成的秘籍。可以说,史家胡同是竺可桢奔赴海外、开拓视野的转折点。竺可桢之所以能够通过游美学务处的考试,与他平时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个朴素但实用的真理,几十年如一日践行“水滴石穿”的格言,也会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非凡的成就。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