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了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吃不了苦?

是什麼造就了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吃不了苦?

是什麼造就了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吃不了苦?

改革開放後,一部分敢拼敢闖的人先富起來了,窮與富之間逐漸拉開差距,讓原本應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孩子受家庭、學校、社會影響出現不同的人生軌跡。在歷史背景下,窮人家的孩子為了擺脫貧困,會更加努力、更能吃苦,然現實與實際越來越不相符,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怕吃苦。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受家庭影響,現在獨生子女較多,窮人家庭觀念一般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寧可自己苦點、累點也不讓孩子吃苦、受累,久而久之,就讓孩子變得懶惰吃不了苦;富人家庭一般受過良好教育,思想觀念不同,願意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從生活的苦和樂中融入社會。

二是受到的教育不同,窮人家孩子大多上的是普通學校,接受的是大眾教育,培養的是平凡大眾、普通工人;而富人家的孩子一般上的是重點學校,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從小培養的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是社會影響,窮人家的孩子一般愛慕虛榮,容易顯擺,幹苦活、髒活會讓他們感到很沒有面子;而富人家的孩子,則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註重的是社會的需要。

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下,社會分層已很明顯,改變了不同孩子的人生軌跡,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消除貧富差距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