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免費到“變現難” 智能快遞櫃何時能走出尷尬局面?

我國的網購能力究竟有多強?一個月前的雙十一無疑完美詮釋了這一點,1.8億件!刷新了全國快遞包裹量十年新高!正是如此,極大的增加了快遞流通的負擔,特別是在“最後一公里”用戶收件層面。基於此,智能雲櫃迅速火遍各社區各寫字樓,但是智能雲櫃目前也存在盈利方面的問題。

由免費到“變現難” 智能快遞櫃何時能走出尷尬局面?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工作繁忙,越來越多的人抽不出時間去快遞站點寄收快遞,不少人希望可以下班或者有時間之後隨時拿取自己的快遞。同時,對於快遞員來說,送貨上門無疑會增加時間成本。如此,近兩年,送貨上門的快遞越來越少,快遞包裹或是由門衛、附近商鋪來代收,或是放置到能夠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的智能快遞櫃成為趨勢。可以看到智能快遞櫃,在各個小區,寫字樓等已經實現了遍地開花的局面。

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了國內第一個快遞包裹智能投遞終端,開啟了行業先河。

隨後,各家智能雲櫃迅速建立,速遞易、中集e棧、雲櫃、格格貨棧等都是在2012年—2014年先後成立。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智能快遞櫃可以通過手機APP,提醒用戶收取快件,十分便捷。

當然,繁華的背後也有“變現”問題,智能雲櫃的變現營收一直困擾著入局者。一般看來,智能雲櫃均是免費使用,但也有不少企業嘗試收取費用,將“免費”過度成了“打賞”, 還有的開始收起了“超時費”。其實,智能雲櫃運維費用較高,收取用戶費用也是無可厚非。據瞭解,一個快遞櫃每年的成本約8000—10000元,其中快遞櫃造價折舊約4000元-5000元,佔成本的50%;而進駐小區費約3000元左右,佔30%—40%;最後電費及維護相關費用則需要1000元左右。

針對雲櫃難變現問題,11月26日,交通運輸部公佈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確定了智能快件箱可派件,也可寄件。鼓勵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在附屬區域設置快遞包裝回收裝置和設施,同時對於過高的場地費,專家表示未來快遞櫃應該納入免費基礎設施建設。當然,除了國家政策之外,智能雲櫃應當提升用戶體驗,從而收取服務費用,諸如,“超時收費”,“寄存費用”,“快件跟蹤”等多種服務消費模式。

智能雲櫃的存在,的確便捷了不少用戶,有效結局了“最後一公里”,如何增強用戶體驗,加入“增值服務”成為各家企業應當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