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何日本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而不是進攻蘇聯呢?

​二戰中期,作為二戰軸心國的日本,確實曾經面臨著“南下”和“北上”這兩個選擇,如果放在今天來看,很多人都會覺得日本當時應該北上,而不是選擇南下,但其實日本當時之所以選擇了美國,其實並不是沒有理由,而是情勢所迫,接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而不是進攻蘇聯呢?

首先如果日本“北上”,確實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可以從遠東地區向蘇聯出手,這樣蘇聯會困在日本與德國兩線作戰的境地中。而當時的美國,正處於要不要加入戰爭的矛盾中左右為難,所以如果日本進攻蘇聯,那麼美國會不會那麼快就直接參與戰爭還難說。但是在1938年和1939年,日本曾經兩次對蘇聯出手,結果都是敗興而回,所以日本其實有點畏懼蘇聯的實力。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而不是進攻蘇聯呢?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第三次打蘇聯就會失敗,但是當時1940年後歐洲形勢有了很大的變化,德國在西歐大獲成功,法國敗降,英國也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如果此時日本北上,與德國聯合對蘇聯出擊,那麼蘇聯還真說不定危險了。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而不是進攻蘇聯呢?

但是此時的日本面臨著資源的極度匱乏,很多戰略資源都要依賴進口。但是日本進攻蘇聯,面對的是荒涼的西伯利亞,對日本的資源問題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但東南亞可以為日本的製造業提供很多原材料,甚至是可靠穩定的市場,這對於日本想要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來說非常有利。而且日本南下也是對德國的一種配合,比如從緬甸攻向印度,最終可以在中東與德軍匯合。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而不是進攻蘇聯呢?

所以日本肯定不會選擇北上,而且當時日本面臨著日本的步步緊逼,像美國停止向日本出口廢舊鋼鐵,以及外匯管制,到了後來直接石油禁運,日本當時已經非常艱難了。而且即使日本不去激怒美國,美國參與戰爭只是時間問題,而南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就選擇了南下,向美國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