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请珍重!

“四年前,没有人敢承认自己是二房东,我们明明是做资管的,我们明明是做社群的。现在听着好笑,就好像皇帝没穿衣服在街上走,谁也不敢说没穿衣服,你一说你就傻。2018年,情况不一样了。”

这是笔者去走访时听到的一段话。

2018年,自如在1月份宣布获得40亿元A轮融资,刷新了中国长租公寓行业单笔之最,左拥腾讯右抱红杉。万万想不到,半年之后的自如陷入“危机”,自如难以自如。“甲醛门”持续发酵,淡季涨价引发新一波争议。熊林如果不穿上金钟罩铁布衫,都难以抵挡这悠悠众口的利箭。

冰火两重天,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2018年的自如应该最有发言权了。

2018年,58同城的平台流量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可半道杀出了一个自称“海量真房源”的贝壳找房。用黄轩刷脸,烧钱砸广告,贝壳找房难逃“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之嫌,58同城联合我爱我家等公司联合群起而攻之。

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真假房源之争依旧闹得不可开交。

2018年,万科的万村计划遇到了“劲敌”——13万富士康员工的口诛笔伐,一些媒体甚至把这场战争脑补到逼得打工仔大撤退的画面上来。万科很委屈,万科说要活下去,万科在成为美好生活场景师的路上,摔几把跟头怕什么。今年9月份万村计划已经暂停拓展房源,万村的规模量已经达到7万--8万间。

2018年,与万科一样的房地产公司,纷纷扎入了长租公寓行业。房地产商习惯了高周转、高利润、短平快的盈利思维,重新来适应长租公寓回报周期长、低利润、细水长流的思维,这个难度并不小。有的扛起跑马圈地的大旗,有的先扎根做好运营管理,有的扩充战线之后及时收缩。

2018年,第一梯队国家队入场了,北京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入市,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上海城方......

2018年,大嘴胡景晖在我爱我家工作的第18个年头,最终以轰轰烈烈的方式辞职,堪称房地产中介行业最热闹的一次人事变动。

在媒体沟通会上胡景晖一再重申,“长租公寓爆仓,一定比P2P爆雷更厉害。我是在告诉政府,告诉同行,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介入,不要看规模,一定要保证生意是安全的。”

2018年,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长租公寓更像一场马拉松,拼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如果一开始就冲刺,是跑不到最后的。但有的人跑着跑着,就消失在赛道上。

2018年,一边高喊面粉比面包贵,一边利用金融杠杆高歌猛进拿房源。有的公司最终因为自己的激进扩张买单,成为阵亡名单之一,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好租好住、爱家爱公寓、长沙优租客、杭州鼎家、咖啡猫公寓、寓见公寓、昊园恒业等多家分散式长租公寓“爆雷”,行业洗牌加剧。

2018年,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周缤在寻求兼并购的可能性,条件都好谈。

2018年,李旦跳了槽,老东家所经营的公寓出租率达到100%,租金也达到了周边的金字塔,老东家没有扩张的计划,只想着经营好一亩三分地。闲不住的李旦,选择了辞职,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这个挑战真不小,新东家公寓运营6个月,出租率才10%,700多间房。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能2019年了。

2019年,面粉还会不会比面包贵?

市场已经教训了一波人,还有一波人等着被教训。满街告示之后,还是有人不认账,看不懂。就像玩股票一样,永远有人在进场,在退场。有的人手里握着一副好牌,但打得稀巴烂,有的人手里一把烂牌,但不是输家。

2019年,洗牌还会不会继续?政策会真正落地吗?融资环境会变得乐观吗?

“今天大家都在谈论的寒冬,不是讲优美故事感动人的寒冬,而是讲资本故事忽悠人的寒冬;不是自强而万强长期耕耘者的寒冬,而是捞一票就走短线投机者的寒冬。”易凯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冉说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长租公寓行业。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越挫越勇的你,终将在市场上获得重要的一席之地。

注:为尊重当事人,文中人物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