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請珍重!

“四年前,沒有人敢承認自己是二房東,我們明明是做資管的,我們明明是做社群的。現在聽著好笑,就好像皇帝沒穿衣服在街上走,誰也不敢說沒穿衣服,你一說你就傻。2018年,情況不一樣了。”

這是筆者去走訪時聽到的一段話。

2018年,自如在1月份宣佈獲得40億元A輪融資,刷新了中國長租公寓行業單筆之最,左擁騰訊右抱紅杉。萬萬想不到,半年之後的自如陷入“危機”,自如難以自如。“甲醛門”持續發酵,淡季漲價引發新一波爭議。熊林如果不穿上金鐘罩鐵布衫,都難以抵擋這悠悠眾口的利箭。

冰火兩重天,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2018年的自如應該最有發言權了。

2018年,58同城的平臺流量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可半道殺出了一個自稱“海量真房源”的貝殼找房。用黃軒刷臉,燒錢砸廣告,貝殼找房難逃“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之嫌,58同城聯合我愛我家等公司聯合群起而攻之。

有圖並不一定有真相,真假房源之爭依舊鬧得不可開交。

2018年,萬科的萬村計劃遇到了“勁敵”——13萬富士康員工的口誅筆伐,一些媒體甚至把這場戰爭腦補到逼得打工仔大撤退的畫面上來。萬科很委屈,萬科說要活下去,萬科在成為美好生活場景師的路上,摔幾把跟頭怕什麼。今年9月份萬村計劃已經暫停拓展房源,萬村的規模量已經達到7萬--8萬間。

2018年,與萬科一樣的房地產公司,紛紛扎入了長租公寓行業。房地產商習慣了高週轉、高利潤、短平快的盈利思維,重新來適應長租公寓回報週期長、低利潤、細水長流的思維,這個難度並不小。有的扛起跑馬圈地的大旗,有的先紮根做好運營管理,有的擴充戰線之後及時收縮。

2018年,第一梯隊國家隊入場了,北京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入市,深圳人才安居集團,上海城方......

2018年,大嘴胡景暉在我愛我家工作的第18個年頭,最終以轟轟烈烈的方式辭職,堪稱房地產中介行業最熱鬧的一次人事變動。

在媒體溝通會上胡景暉一再重申,“長租公寓爆倉,一定比P2P爆雷更厲害。我是在告訴政府,告訴同行,我們要老老實實地介入,不要看規模,一定要保證生意是安全的。”

2018年,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這個道理,長租公寓更像一場馬拉松,拼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如果一開始就衝刺,是跑不到最後的。但有的人跑著跑著,就消失在賽道上。

2018年,一邊高喊麵粉比麵包貴,一邊利用金融槓桿高歌猛進拿房源。有的公司最終因為自己的激進擴張買單,成為陣亡名單之一,留下的是一地雞毛。

好租好住、愛家愛公寓、長沙優租客、杭州鼎家、咖啡貓公寓、寓見公寓、昊園恆業等多家分散式長租公寓“爆雷”,行業洗牌加劇。

2018年,這就是最好的時機,周繽在尋求兼併購的可能性,條件都好談。

2018年,李旦跳了槽,老東家所經營的公寓出租率達到100%,租金也達到了周邊的金字塔,老東家沒有擴張的計劃,只想著經營好一畝三分地。閒不住的李旦,選擇了辭職,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這個挑戰真不小,新東家公寓運營6個月,出租率才10%,700多間房。見證奇蹟的時刻只能2019年了。

2019年,麵粉還會不會比麵包貴?

市場已經教訓了一波人,還有一波人等著被教訓。滿街告示之後,還是有人不認賬,看不懂。就像玩股票一樣,永遠有人在進場,在退場。有的人手裡握著一副好牌,但打得稀巴爛,有的人手裡一把爛牌,但不是輸家。

2019年,洗牌還會不會繼續?政策會真正落地嗎?融資環境會變得樂觀嗎?

“今天大家都在談論的寒冬,不是講優美故事感動人的寒冬,而是講資本故事忽悠人的寒冬;不是自強而萬強長期耕耘者的寒冬,而是撈一票就走短線投機者的寒冬。”易凱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王冉說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長租公寓行業。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越挫越勇的你,終將在市場上獲得重要的一席之地。

注:為尊重當事人,文中人物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