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智”造,引領未來

湖南“智”造,引領未來

——奮進又一年·2018湖南經濟回眸③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

12月底,記者探訪數家湖南製造企業。三一集團,5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中信戴卡長沙基地,每10秒生產一件鋁輪轂;湖南中糧可口可樂,每小時下線4.8萬瓶可口可樂;加加食品,每小時灌裝3.6萬瓶醬油。崗位無人值守,生產“黑燈作業”,故障智能報警……

這些,都是智能製造的魅力。

2018年,湖南積極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一個智能製造高地,正加速崛起。

“智”造產品,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對物質產品,以前人們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升,吃、穿、住、行、購等,更講究體驗和享受。“智”造產品,迎來廣闊市場。

2018年,湖南的“智”造產品和場景應用,井噴似呈現在人們面前。

自動“識別”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性別、年齡、購物習慣等,精準推送食品——長城金融研發的智能售貨機,能夠“建設性”地告訴人們“吃什麼”。

幾秒鐘精準量身,1分鐘試穿幾十套衣服,最快2小時拿到成衣——湖南蘇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化攻關,解決了人們“穿什麼”的難題。

1天搭建,3天內裝,總共花4天時間就能蓋棟樓——遠大住工的裝配式建築生產技術,讓蓋房子像搭積木,既快速又環保。

藍思科技的蓋板玻璃,讓智能手機既美觀時尚又“黑科技”十足;湖南孚利購的無人便利店,已深入長沙尋常街巷;湖南超能機器人的幼兒服務機器人,讓醫院、學校等場所的幼兒服務更貼心……

藉助信息化、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多的智能化場景,在三湘大地出現;各種各樣智能小物件“飛入尋常百姓家”;“智”造生產的大裝備,更在農業生產、工業生產中發揮出超能力。

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採棉機,北斗導航、自動滅火、一鍵卸棉,工作效能是普通採棉機的2倍,1天採棉量頂得上1200名採棉工人的採棉量。

中聯重科生產的高端智能4.0工程機械產品,性能穩定、作業精準,還有“大腦”、能感知、會思考,客戶點贊“好用又好管”。

……

2018年,我省共評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06臺(套),安排獎勵資金5000萬元。這些裝備大多都是湘企自主研發的高度智能化產品,在各自領域內發揮著“一機在手,質效我有”的威力。

“智”造工廠,集企業智能化之大成

為打造“智慧衡鋼”,從今年2月開始,華菱衡鋼著力建設智能生產管理、智能運營管理、智能大數據分析3大平臺,打造“產銷一體、管控銜接、三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同步”的信息系統。

12月22日,記者走進華菱衡鋼生產車間,鋼管外表缺陷智能檢測、鋼管逐支跟蹤、自動打包等智能化項目已經運行實施。塵埃飛舞、噪音聒耳的傳統鍊鋼情景,已毫無蹤影。

“智慧衡鋼”項目組副組長戴耀輝介紹,2018年衡鋼實施的智能製造項目有12個,其中“180PQF無縫鋼管智能工廠改造”,成為鋼管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2018年,湖南有7家企業的項目,獲評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2015至2018年,全省累計有16家企業列入全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位居中部6省第二位。

2015至2018年,全省累計獲評國家智能製造標準化和新模式項目27個,在中部6省中排首位。僅2018年,就有6家企業獲得國家智能製造標準化和新模式項目支持。

長沙,無疑是智能製造領域的一道亮麗風景,擁有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及專項項目27個,總數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智能製造項目多以智能工廠或智能生產線為載體,是整個企業智能化的集成,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精益化。

三一集團的18號工廠,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製造車間,號稱“最聰明的工廠”。

走進18號工廠,很少見到作業的員工,只見電弧閃耀、機器臂飛速舞動,精巧焊接按程序完成;物料配送、倉儲都是無人操作。

在這個車間,下線1臺挖掘機只需5分鐘,生產1臺泵車只要1小時。

智能化生產,加快了產品生產速度,也大大提升了產品檢測、質量分析的精準度。

長城金融通過數字化車間建設,讓產品交付週期從2014年的58天,縮短為現在的28天;安裝合格率由88%提高到97.7%。

博世汽車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的第九代防抱死馬達生產線,與傳統生產線相比,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質量損失減少30%,換型時間減少30%。

“智”造產業,驅動湖南高質量發展

中車時代研發的“智慧公交”,近日駛上了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的測試公路。

在這條測試公路上,紅綠燈會“說話”,車與車之間能“對話”,通過車載傳感器等裝置,電子信息、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汽車有機融合。

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2018年6月開園,包含12公里測試里程、78個測試場景,是全國場景最豐富、配套最齊全的智能系統測試區。

這是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強勢崛起的表現。

湖南把智能製造作為牽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牛鼻子”,努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藉助智能化、數字化得以“換道超車”。如工程機械產業,通過產品換代升級、工業互聯網搭建等,2018年迎來行業寒冬後的第一個爆發增長期;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湖南打造的世界級工程機械展會,將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機械”為主題,以“智”造作引領,展示工程機械之都的風采。

新興智能產業,如工業機器人、北斗導航、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正集聚成勢,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8年,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和主攻方向,全省各地的智能製造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機器人研究院等公共平臺,次第誕生。智能製造的“長沙模式”、株洲“動力谷”、湘潭“智造谷”等,在全國甚至全球嶄露頭角。

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發佈的《2018長株潭衡智能製造發展白皮書》顯示,智能製造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湖南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智能製造模式創新、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示範企業和樣板工程形成、工業互聯網基礎建設5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以長株潭衡城市群為智能製造主力軍,湖南逐步形成了以長沙為區域示範、以新興優勢產業鏈為抓手、以龍頭企業為突破口的智能製造發展模式。

產業智能化,智能產業化,湖南正在智能製造賽道上加速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