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局部,做飯十分花時間,中餐的做法又十分考究,從火候到調料有很複雜的一套程序,不像西式烹飪裡大量的用到烤箱、慢燉鍋這些工具,能夠在烹飪過程中解放雙手統籌一些別的事情。或者直接買熟食、半廢品,隨意加工下就能夠吃。很多老人會堅持每一頓都親身下廚做給寶寶吃。固然這個行為充溢愛意,但從準備食材、烹飪、清洗廚具拾掇殘局,會花掉很多時間。而美國度長經常會選購廢品泥給寶寶吃,或者用輔食機,拾掇起來很利索。

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因為育兒理念不一樣!最核心的一點不同我認為就是美式育兒不焦慮,沒有健康焦慮,也沒有教育焦慮(美國中產階級家長在孩子大點之後還是很在教育上用心的),大大咧咧,有顆平常心。我們雖然不是老外,但生活在美國,帶娃和老外一樣粗放,我們覺得挺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確實存在這樣的現狀,有很多人,尤其是很多男性把這樣的現狀,當成綁架媽媽的標準,常常說你看人家一個人就能帶,你一個人怎麼能什麼都幹不好,無形中給媽媽增加了很多壓力。在這裡奉勸抱有這種思想的人,好好看看,到底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存在,不要只一味的責備要求媽媽一個人。首先,國外的社會福利和對媽媽,孩子的支持非常充足,而國內能相對較為落後。比如中國的產假只有四個月左右,而真正實施起來,有的媽媽可能孩子剛出滿月就要上班,否則就有可能被單位擠兌,甚至被迫辭職。不上班全職,經濟負擔不起,上了班還要在繁忙的工作中背奶,在工作間隙,家裡單位兩頭跑,無形中增大了很多身體和精神負擔,而此時,爸爸基本上也是一直在忙於工作,無法給媽媽支持。而國外一般會給媽媽充足的產假時間,有的甚至爸爸的產假也可以休到一年。同時還給孩子提供免費的奶粉和補貼。

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中國的家庭機構和西方的家庭模式還是有區別的。在自己過去看的母嬰教育類的期刊上,曾連載過很多期的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媽媽,嫁到了北京成為中國家庭的媳婦。在成為媽媽後,由於中西方的理念、教育方式不同,也發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生孩子伺候月子中國婆婆回來幫忙,而教育孩子的整個重任會由寶寶的媽媽來承擔,而寶寶爸爸在家庭中主要是養家的角色。西方媽媽的反應很不可思議,並且在西方寶寶生下來不會讓家裡老人來幫忙帶的。還有有趣的是,在西方11歲之下的孩子,不可以單獨在家裡待著。無論是大人就是去隔壁一會有事情,還是去樓下買菜不方便帶著孩子等的。哪怕一會也是不允許的!

為什麼老外都是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卻要一家子帶?

這一些簡單的對比說明之外,更有可能是中國現在對教育還有孩子的重視程度相比過去更重,年輕家庭、特別是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工作繁忙、壓力大。這些現實的情況都會影響到帶孩子在兼顧工作、家庭之間的力不從心的。家裡老人年齡在退休時候,正好可以幫助孩子們帶帶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