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悲觀,這個世界有中國撐著

別太悲觀,這個世界有中國撐著

深層的增長趨勢藏在層層不確定的因素裡,尤其是那些經歷瞬息萬變的國家

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持續高速增長,將驅動全球的經濟增長趨勢

目前全球經濟瀰漫著悲觀氣氛,其實是多慮了。美國、中國、日本這三大經濟體情勢大好。除非歐洲形勢又有新的惡化情況爆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意料之外的災難發生,否則全球經濟看起來是有可能溫和加速增長的。

經濟增長的速度以及可持續多久,部分取決於我們不得而知的事:世界經濟的長期趨勢增長率。這個數字大家都想知道。比如說,這個數據可以讓我們輕輕鬆鬆就能預測資源不足的壓力,或是判斷未來到底是會碰上通脹還是通縮。如果事先能瞭解經濟增長是高於還是低於趨勢,那麼要斷定全球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太過於寬鬆還是過於緊縮就容易多了。預知趨勢增長率還會帶來長期的福祉:瞭解生活水準攀升的速度。

可惜的是,深層的增長趨勢藏在層層不確定的因素裡,尤其是那些經歷瞬息萬變的國家。這裡還有一個總額相符問題:理論上,所有國家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長期趨勢同時一起增長嗎?例如,大宗商品價格急速上漲時,大宗商品出口國可以健康地高速增長,但是大宗商品進口國可就慘了。反之亦然。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衝擊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卻助了英國一臂之力。

歷史多多少少可以作為借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1980年代世界經濟增長率平均為3.4%;而在1990年代則是3.2%。因此許多經濟學家把3.3%視為趨勢增長率的合理預估值。問題是表面上的穩定其實隱藏了平均增長率周圍的許多變數,就國家層面而言,也掩蓋了從一個十年到下個十年的變化。以日本為例,其1990年代的經濟增長就遠遠不如1980年代。

新世紀頭十年的增長率比許多人瞭解的要好得多——儘管說後面幾年出現經濟衰退。2001—2010年期間,全球的增長率平均為3.7%,其實比1980、1990年代更好。有些經濟學家,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強調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的崛起:從結構性的發展可以看出增長加快的趨勢。然而,其他經濟學家點出貨幣政策過於寬鬆的隱憂。依照較悲觀派的看法,大宗商品價格10年來飆升是通貨膨脹現象——可見全世界都在寅吃卯糧,2008—2009年崩盤也就在劫難逃。

如你所料,這派人士的詮釋暗指不同的政策。例如,我就聽過悲觀派的主張,認為許多新興經濟體蕩動不安,應該祭出資本管制。這點我可不贊同。儘管全球波動,許多新興經濟體表現卻很好。比如,聯合國原本希望在1990—2015年期間把全世界貧窮人口比率減少一半,結果這個目標提早五年就達到了。

展望未來,且看中國。到2013年底前,中國經濟產值可能再增加一萬億美元,規模達到逾9萬億美元,將是美國經濟規模的五成以上。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持續高速增長,將驅動全球的經濟增長趨勢。

依據中國政府上個月提出的新政策框架,加上中國相關金融市場轉趨樂觀的論調,我還是持續看好經濟快速擴張。如果說這個論點是對的,那麼世界其他地方必須得大難臨頭,才會讓全球的經濟增長率回落到1980、1990年代的水準。

這並非不可能。歐元區、日本、英國、美國等先進經濟體全都面臨挑戰,部分新興市場也是一樣。可是仔細觀察這些國家自2011年以來的表現,會發現它們要出現嚴重挫折也不太可能。

有時候事後證明樂觀者是錯的,我也不例外。隨著這個十年持續前進,大家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全球經濟增長竟然超過他們的預期。

撰文/Jim O’Neill(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目前是彭博視角專欄作者)

文章來自彭博商業週刊App,瀏覽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各大安卓商店下載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