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泡芙—河魨(四齒魨科類簡介)

水族市場上的大部分河魨都是四齒目河魨。

魨形目的的四齒魨魨亞目之下又可分成三個超科:

一、鱗魨超科

1鱗魨科:魨形目的1科,有11屬約40種,通稱鱗魨。體側扁,長橢圓形或菱形。眼小或中大,上側位。口小,端位。上下頜每側常各有1~2行楔狀牙齒。背鰭2個,第一背鰭3鰭棘,第一鰭棘粗大,其餘2鰭棘短小;第二背鰭及臀鰭相似,基底均較長。左右腹鰭合成一短棘,附在腰帶骨的末端,短棘與肛門間常有膜狀皮膜。體被中大或小形粗板狀厚鱗,不相互覆蓋。無氣囊。主要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區,為淺海魚類。鱗魨體色美麗。肉食性,以甲殼類、貝類等為食,利用其楔狀的牙齒可鑿穿牡蠣和其他貝類的堅殼而食其肉。背鰭鰭棘與支鰭骨摩擦能發聲。中國產11屬18種,分佈於南海,少數見於臺灣海峽。常見的如寬尾鱗魨、圓斑擬鱗魨、波紋鉤鱗魨、卵圓疣鱗魨。鱗魨肉肥厚,較粗硬,有些種類(如圓斑擬鱗魨)有毒,不宜食用。

2、單棘魨:身上佈滿堅硬細小的鱗毛,形成強韌如鞣皮的皮膚,因此在澳大利亞地區叫做革魨口部和其它河魨類一樣的小,牙齒十分尖銳且強而有力,第一背鰭是一根小型毒刺。

二、箱魨超科

身體呈球型或箱型,表皮粗糙,鱗片特化成骨質盾板的堅硬外殼,如同披覆鎧甲一般無法活動自如,只有口部、肛門、尾柄及鰭條具溝洞而能活動,故有「鎧魨」這個別稱。骨質盾板的外殼雖有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及六角形之不同,但其截面則都近乎圓形,故又稱之為「箱魨」。口小唇厚,具一列牙齒,為圓錐狀或圓頭的門狀齒,皆為黃褐色。背鰭單枚,通常位身體的後半部,與臀鰭相對或稍微前方,鰭條均無硬棘,無腹鰭,尾鰭為圓形。

三、四齒魨超科

1、四齒魨科又分成:體大而圓,背部平坦,側線發達的四齒魨亞科,全球共有18屬95種,棲地範圍廣,包括珊瑚礁、海草床、河口、沙泥地,甚或100公尺的深海,或是淡水河流及湖泊。

體小而略側扁、背部呈弓狀,吻部較突的扁背魨亞科(或稱尖鼻魨)。體大而圓,背部平坦,側線發達的四齒魨亞科,以及體小而略側扁、背部呈弓狀,吻部較突的扁背魨亞科(或稱尖鼻魨)。生活在珊瑚礁地區,共1屬26種,除一種在大西洋外,都分佈在印度洋海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