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泡芙—河魨(二齒魨科類簡介)

二齒魨科也叫刺魨科,是魨形目的一科。全世界計7屬18種,中國記錄3屬7種

體呈圓筒形,頭部與身體前半部又寬又圓,到尾部逐漸短小而呈錐狀。背部寬平有氣囊,腹部能膨脹。口小;本科魚種的特徵是上下頜各具一枚發達的齒板,所以叫“二齒魨”。眼大,無腹鰭與側線,背鰭和臀鰭短而圓,位於身體之後半部。全身密佈由鱗片特化的強棘,故以往稱之“刺河魨”,俗名為“刺海豬仔”或“刺規仔”。

二齒魨科魚種廣泛分佈於世界三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仔稚魚時期行大洋漂游性生活,成魚後則棲息於岩礁區之淺水域,不善游泳,行動緩慢。白天多半棲息在巖洞或石堆中,傍晚才出來覓食。平時體表的硬棘是伏貼於身上,一旦遇到掠食者攻擊的危急時刻時,則會吞水使身體膨脹,體表的強棘因此而豎起,使捕食者無法吞食。肉食性,堅硬的頜齒可咬碎貝類、棘皮動物及螃蟹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異短刺魨屬 黑斑異短刺魨

短刺魨屬

1、韁短刺魨(又稱瘤短刺魨)分佈於太平洋西部的日本、中國至太平洋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以及臺灣海峽等。瘤短刺魨為熱帶海洋底層魚類,個體較大,一般體長300至400毫米,大的可達650毫米。經濟價值不高。

水中的泡芙—河魨(二齒魨科類簡介)

韁短刺魨

2、安地列斯短刺魨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東北部海域,棲息深度1-44米,體長可達30釐米,棲息在海草生長的碎石區,生活習性不明。3、網紋短刺魨:又稱斑鰭短刺魨 熱帶海洋性底層魚類,成魚行獨居生活,一般生活於至少深達100公尺深的礁石區或軟質底海域;幼魚則行大洋漂游性生活。分佈於全世界各熱帶海域,但呈區塊分佈。臺灣主要分佈於北部及東北部海域。主要以帶硬殼之無嵴椎動物為食。無食用經濟價值。

水中的泡芙—河魨(二齒魨科類簡介)

網紋短刺魨

3、許氏短刺魨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1米,體長可達27.9釐米,棲息在沿岸水質清澈的潟湖、礁石區,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4、西非短刺魨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東大西洋區,從毛里塔尼亞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米,體長可達25釐米,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圓刺魨屬

1、 哈氏圓刺魨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西太平洋新幾內亞南部及澳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米,體長可達25釐米,棲息在沙泥底質海域,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2、圓點圓刺魨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紅海至菲律賓,北起日本,南迄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海域,棲息深度9-170米,本魚成魚體褐色至灰色,並具有黑色斑塊,背鰭軟條11-13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30釐米,棲息在水質清澈、海藻及海綿生長的礁石區,夜行性,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3、黃斑圓刺魨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紅海至菲律賓,北起日本,南迄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東太平洋加拉巴哥群島海域,棲息深度3-90米,體長可達34釐米,棲息在沿岸礁石區,夜行性,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雙葉魨屬

雙葉魨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西太平洋區澳洲海域,棲息深度可達50米,體長可達40釐米,棲息在沿岸礁石區,夜行性,通常獨居性,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刺魨(二齒魨)屬 艾氏刺魨:又稱愛氏二齒魨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全球三大洋的熱帶海域,本魚背面與側邊藍色,有小的細長黑色斑點,鰭有斑點,深色的喉部條紋,腹面銀白色,體長可達27釐米,棲息在大洋區,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全球三大洋的熱帶海域,本魚背面與側邊藍色,有小的細長黑色斑點,鰭有斑點,深色的喉部條紋,腹面銀白色,體長可達27釐米,棲息在大洋區,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又稱六斑二齒魨

密斑刺魨:又稱密斑二齒魨分佈全球各大洋亞熱帶海域。東太平洋:聖地牙哥,美國加州到智利,包括加拉巴哥群島;西大西洋:百慕達群島,麻薩諸塞州(美國)與墨西哥灣北部到巴西;東大西洋:30°N到23°S;西印度洋:紅海到馬達加斯加,留尼旺島與毛里求斯;地中海。。密斑刺魨棲息於沙石或礫石底質海域,水深2至30米。游泳速度緩慢,常躲藏於礁石洞穴中。肉食性,以底棲動物為主食。有毒。

水中的泡芙—河魨(二齒魨科類簡介)

密斑刺魨

大斑刺魨:又稱紋二齒魨背鰭13—16;臀鰭13—16;胸鰭21—25。體長為體高1.8—3.0倍,為頭長2.1—2.5倍;頭長為吻長2.6—3.3倍,為眼徑3.8—5.4倍。大斑刺魨體寬短粗圓,稍平扁;尾柄細,側扁。頭寬平,吻短;上下頜各僅具1喙狀牙板。頭部除吻端及尾柄外均被長棘,棘具2棘根,能活動,額棘很長,為眼徑1.3—1.8倍。背鰭、臀鰭相似;胸鰭寬短;尾鰭圓形。大斑刺魨體背側面深褐色或淡黃色,體背部及側面有一些深褐色或黑色大形斑紋,斑紋有淺色邊緣圍繞,這些大斑分佈在背鰭基底、背中部、胸鰭上方、枕區、眼後等區域,有一橫帶橫過眼,並向下延伸,但眶間隔處無橫斑。

水中的泡芙—河魨(二齒魨科類簡介)

大斑刺魨

球刺魨:又稱球二齒魨。為溫帶海水魚,分佈於澳洲西部及南部海域,棲息深度1-70米,體長可達40釐米,棲息在海灣淺水處,成群活動,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異棘刺魨屬 四帶異棘刺魨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米,體長可達30釐米,棲息在大陸棚,成魚為底棲性,稚魚漂浮在大洋表層水域,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羊刺魨屬 羊刺魨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澳洲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6-137米,體長可達30釐米,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以有硬殼的軟體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具有毒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