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不寒,網貸普惠價值依舊

初冬不寒,網貸普惠價值依舊

2018年的夏天,網貸行業經歷史上“至暗時刻”,行業是否會消失?行業是否值得投資?行業的春天何時來臨?這些疑問的答案,隨著監管方向的落地明確以及各平臺透明、穩健、合規運營,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

當行業集中爆發風險,P2P會不會消失,只需要看它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是否能夠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切實的服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一直以來是實體經濟的發展訴求,而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中國中小微企業主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設立之初,就肩負著普惠金融的使命,為傳統金融未能服務到的小微企業主及其個人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幫助其快速獲得資金,中小微企業主及其個人可以藉助這些資金,度過難關。因此,網貸行業不會消失,並且有著堅實的價值支撐。

P2P爆雷原因

第一,在“去槓桿”的經濟形勢下,整個實體企業資金流轉能力越發緊張,實體經濟借款端問題頻發,導致部分平臺發生系列逾期和壞賬事件等,令經營能力不善的平臺崩盤;

第二,真正的P2P平臺是一個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信息撮合平臺,不存在擠兌情況,而在整個行業雷潮當中,P2P為某些不是真正撮合信息的龐氏騙局類平臺背了“罪名”;

第三,隨著備案的延期,一些中小網貸平臺面臨著合規成本不斷增加、經營能力備受考驗的情況,最終只能選擇良性主動退出。

也就是說,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影響、備案延期的政策影響、加之龐氏騙局的偽P2P平臺作祟的共同作用,引發了此次風險事件的爆發。

監管發力,多方維穩護盤

雖然此次網貸風險事件的爆發是行業正常出清、優勝劣汰的過程,但已經或多或少動搖了投資人對行業的信心。因此,當下的重點,是如何針對重塑投資人信心,完善平臺透明化運營而採取維穩行動。

雷潮爆發以來,監管部門、第三方行業平臺、網貸平臺等多方力量正通過種種努力,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問題,維護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同時監管利好政策的頻繁出臺,也進一步加速了行業的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