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把中國稱為“華夏”?

自古以來,中國有過許多名稱,如中華、中原、華夏等等。為什麼要把中國叫做“華夏”呢?


為何把中國稱為“華夏”?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裡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為何把中國稱為“華夏”?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了漢民族的代稱。


為何把中國稱為“華夏”?



“華夏”一詞來源的另種說法也頗有意義: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黃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響也最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夏朝從一開始就以中央大國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國”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國之人”。後來,人們把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也漸漸成了漢民族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