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索河趣聞軼事——民間故事之“嵩陽書院出名人”

嵩陽書院坐落在索河嵩陽山下的嵩陽寺右側,是唐太宗下旨所建的。百年來,嵩陽書院成為知名學府,不知培養了多少國家棟梁之才。因此,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索河有個嵩陽山,山中有個大書院,男兒在此把書念,後來多是朝廷官。”

在嵩陽書院讀書的人當中,究竟出了哪些名人呢?據傳有明代兵部尚書戴金、景陵教諭李國寧,有清代順治年間兵部侍郎吳正治、工部侍郎鄭順六、內閣大學士熊伯龍,還有清代嘉慶年間蘇州正堂彭守正,清代光緒年間貴州徐慶縣知縣宗彝和狼武縣知縣李質夫等。上述這些名人中,熊伯龍在書院讀書的時間最長。因此,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他的許多趣聞軼事。

蔡甸索河趣聞軼事——民間故事之“嵩陽書院出名人”

傳說熊伯龍自幼聰明過人,勤奮好學。他八歲入嵩陽書院就讀,九歲就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由於他讀書夜以繼日,時有倦意,同學們說:“熊伯龍,熊伯龍,無奈命何?”熊伯龍說:“命奈我何!”熊伯龍十六歲時,曾去侏儒山鄭灣當了一時的鄭順六家千金小姐的塾師。

有一天,鄭順六閒來無事,來到小姐書房,隨手翻了翻她的課卷,發現先生的圈點有些錯誤,便把小姐叫到跟前,出了一個對聯想試探先生的功底。

第二天清早,小姐送糯米粉給先生時,說:“家父以這‘粉’字為題,拆為‘八刀分米粉’作上聯,請先生教我對下聯吧!”熊伯龍想了好半天也對不上,第二天雞剛叫就捲鋪蓋溜走了。

蔡甸索河趣聞軼事——民間故事之“嵩陽書院出名人”

熊伯龍感到自己的底氣不足,就又來到了嵩陽書院繼續苦讀。直到順治六年,他三十三歲時以《廷試策》一文,高中進士第二名——榜眼,後被皇上授翰林院編修。一次他在回家探親途中,聽到嵩陽寺陣陣鐘聲,陡生靈感,便立即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鄭府。信上寫到:“十餘年前運不通,客位西席困蛟龍。‘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鐘。’落款是:欽點新科榜眼熊伯龍。”

後來,熊伯龍在朝廷當上了康熙皇帝的老師,對康熙皇帝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皇帝器重他,又升任他為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熊伯龍所寫的《無何集》,是一部集中國古代無神論思想的傑作,給後代留下了珍貴的反神學鬥爭的精神遺產。

可能感興趣

蔡甸的歷史名人 你認識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