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前陣子person買了IPHONE XR,用隨機附送的earpods和手邊常用的幾個塞子簡單比較了下,內心頗有“波瀾”,此“波瀾”是,

明知更貴的耳機音質更好,但耳朵“犯賤”還是會戴上“地攤價”的便宜耳塞,對。我說的還是聲武士C3,那個上海寧研發的東西。

我不清楚自己是得了“心理病”還是“耳科病”。不過,據我所知,有類似“惡習”的燒友還不算少,他們買了幾千元的耳機後,內心仍會不安,他們會在中低端耳機型號中搜尋音色獨到,亦或“毒到”的寶貝。但隨著“有線耳機”日益稀缺,無線耳機大行其道的時代到來,有線的良心“低端貨”還真是越來越少了。

而這也是聲武士C3再度被我提及的原因之一。

在扯犢子之前,我把前不久從京東客服那邊各路輾轉折騰,所打探到的C3技術(採訪)資料先簡單分享下:

“對手機驅動力弱和結像差,分離度低等問題,我們從振膜,結構和氣流上做了上千次實驗,開發了TrueBass第三代動圈單元。

1.採用pek膜片和pu硅膠做複合處理,pek屬於高分子聚合材料,結構剛性堪比合金材料,中頻瞬態極好,膜片區採用pu硅膠複合,彈性好。

2.採用火山錐進氣口方式,進一步改進“分割振動”。

3 結構上改用double reflect反饋腔體,偶次諧振,人聲和背景樂器的分離度更好。折環機械順性好,失真較小”

上面這些東西僅供參考,我也不懂。只是一耳朵就覺得這塞子很“深邃”,類似聽感我在2010年左右蹭聽拜亞動力的dtx100時(那時候的旗艦入耳)也體驗過,在我看來,這意味著立體和舒展,可以盡情開大音量刺激聽神經。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我在網易雲音樂下了不少電音、ACG、爵士,嘻哈、R&B等各種特別抓耳的歌。哦對了,鬼卞《故縱》《斷線飛蛾》很好聽。

不得不說,C3真是蘋果手機絕配,不止線控邏輯完全符合MADE FOR Iphone標準,而且聲音也像是為蘋果量身打造...

好的音樂和好的音質,大都是可以實現“通感”的。

在iphone XR下,C3一耳朵的流暢,無阻隔,也無毛刺,這使得聲音的旋律性極好。低頻和高頻都是C3做的比較出色的部分,在一些低頻節奏彪悍的音樂中,它會有“近距離看輪胎滾動”的刺激意象,如此強大的碾壓感,在低端耳塞中還是很稀有的,而高頻的穿透力、飛濺感也是C3抓耳的地方,這一點同樣在部分電音中有所表現,會有夜空流星穿梭的唯美意境。

用術語來扯,就是背景黑,密度大,瞬態好。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好的耳機,會因為調音完成度很高,而實現某種角度的“越級”。就像我們燒了一路的貴耳機,但最初感動你的那個入門級AKG K420還是會留在你手中不願出掉一樣。因為它在相應的水平下實現了某種音色音質的終極統一和終極高度,在滿足心理和聽覺的足夠好的基礎上幾乎完美的詮釋了某些音樂的美學精髓。而這種終極詮釋能力並不一定會輕易的被另一種更高級的調音所取代。

C3在面對蘋果earpods、榭蘭圖、K3003時,一樣有這個詭異而神奇的能力。不過,我還是要說媽的這個榭蘭圖確實是太牛逼。雖說C3勉強能在某種角度持平K3003,但遇到榭蘭圖,我的耳朵告訴我,這是個太過強大巨人。下面會細談:

(其實本篇文章的主題也是探討高調音完成度的低端耳塞在面對明顯貴幾十倍的同類時,到底是不是一絲勝算也沒有?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earpods這塞子高頻細節、信息量不太好,中頻、中低頻、低頻都挺好,極低頻不太好。音色耐聽、但聽久了會給人中頻不夠潤,密度感不夠,以及韻味稀缺的感覺,低頻段已經很不錯了,在這個造型下有此效果,真的是可以。

最大的優點有倆:

一是佩戴。像常見的入耳式耳機都是要塞入的,這過程比半入耳的earpods多了一步,於是簡潔性就差了一點,而earpods是放入,如此一來,舒適度和簡潔性就高了一些。

二是寬鬆感。earpods的高頻和聲場給人感覺更自然,雖說不夠出色,但!非常“耐聽”。

耐聽和高舒適度讓earpods成為了經典。

而聲武士C3呢?它在入耳式耳塞中,有著相對更小的個頭,簡潔性略遜色於earpods,但因個頭特小,入耳即“化”的水平卻也是“出類拔萃”的水準。

音色和音質:相比earpods的直白,C3更張揚。其高頻密度和信息量也要更飽滿,只是入耳式的結構,讓它的寬鬆感顯得不如earpods好,但,適度的犧牲寬鬆,所帶來的卻是勁爽的華麗!同樣,低頻也是如此,它的下潛要更深,量感要更大一點,聽C3時,偶爾會有在KTV裡,被吊頂音箱“沐浴”錘擊的暢快。

由於造型差異較大,我並不好說誰的素質更高。這是兩大經典耳塞的PK。都是好塞子。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對比AKG K3003.

除非,非要比解析,亮度,否則其他層面,C3也是可以和K3003互換感受音樂美感的,就像在聽宇多田的《Exodus'04》(remix版)時,C3對旋律感的把握,人聲的自然度,嗓音情緒捕捉能力,各頻段力度的收放自如感上是比K3003更耐聽且好聽的,它相對溫柔的線條更適合展現這種悠揚人聲與肆意節奏的組合曲目。

超高端耳機們並不一定都是“多面手”,即便是超高端耳塞中的經典型號一樣有表現失常的時候,而這些失常的部分,在不少低端耳塞那裡卻很可能是輕而易舉就能駕馭好的。

所以發燒有時是“病態”,是對素質、對清晰度的失控型追求,於音樂而言,並不一定總是“正確”。索尼有言:“技術成就藝術”。但——我現在覺得藝術並不一定始終都能被技術左右。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但也有技術強到可以駕馭幾乎所有音樂(藝術)的超高端耳塞,比如XELENTO榭蘭圖。它的中頻穩而真實,高頻有些許刺激,中低頻能量飽滿。

同樣還是宇多田《Exodus'04》(remix)榭蘭圖的低頻已經可以用巨人的腳(請大家腦補幾十米巨人)步來形容,而C3(近距離看汽車輪胎壓過)此時的低頻密度就相對不夠宏偉了,中頻方面,C3遇到了同樣真實且自然的對手(人聲方面兩者可以互換)。高頻,兩者都有穿透力,但!有種能力叫“信息量”和“分離度”,在超複雜,大動態,高瞬態的曲子裡,榭蘭圖是可以在聽似渾濁的低音氣團中,察覺到每一刻“星星”的,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的給耳朵大人擺好位置。

而C3此時就尷尬了,它雖然“也好聽”,但對純淨感表現,終於是遇到了可怕的對手。

看來,低端耳機即便有再高的調音完成度,但也是有極限的,如果遇到同樣調音完成度極高,且硬素質極強的經典耳機,耳朵會比較傾向拒絕互換。

只是……

就像高手過招,都要發現對方瑕疵才可擊敗對方那樣(比如《霍元甲》《冬陰功》等等動作片),看似強大的對手,其實總有可以擊打的弱項。

C3在面對榭蘭圖時,就真的被碾壓了麼?好像……仍然沒有。

C3有著和榭蘭圖相似的輪廓,低頻和高頻都有一定的刺激性,很抓耳,但在耐聽度,柔和度上,信息量稍小的C3卻有著耐聽的一面。以視覺意向去看,榭蘭圖像是密不透風,精鋼製造的某種實驗室,而C3更像是放著燭火、堆著書籍的木質小屋。此時,你能沉浸在哪個環境中更久?

這就是高調音完成度的低端耳塞面對幾十倍價格於自己的超級耳機的勝算。

(《奇葩說》這個節目我可能是看多了)

百年謎題:地攤塞面對幾千元旗艦耳塞有沒有勝算?我們做個小實驗

其實,低價格耳塞中有牛逼實力的不止C3。本篇只是隨筆談了下這個感動到我的貨。

同時,也希望廣大初燒多安心於自己人生中第一個不那麼貴的耳機,我以耳機收藏者的名義,希望你好好使用,不要弄壞,你會發現,有一天,陪伴你時間最長,最久的可能就是它。而不是他或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