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歷史中處在一個弱小的時代往往是不幸的,在四面強敵環繞,不時還有外族來打打秋風。內部的矛盾還不斷愈演愈烈,在這樣的朝代生活是沒有盼頭的。強者一直強,弱者一直弱的定律下,一個連續數十上百年處在劣勢的國家,一般離亡朝滅國是相去不遠的,可是歷史上有這麼個朝代就打破了這一定律,最終得以翻身了。

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北宋王朝在堅持了數百年的不斷侵擾後,苦不堪言。面對各種財政的漏洞、空缺也只能是東補西湊。百姓們,面對沉重的稅和外敵接二連三的搶奪早就不堪重負。這時的宋朝可沒有那個不顧生死,一心報國的嶽將軍在了,與金的作戰更是節節敗退,北宋滅了以後。金入主中原,不僅佔了大片的城池還魚肉百姓。

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本以為這樣的欺壓已成為定數,可誰又能想到百年以後,一位名叫孟珙的將領竟然能夠直接攻破金朝國都,將原來金的所作所為都一股腦還回去,為活在這個軟弱時代下的所有人都爭了一口氣。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將領的出身,當時北宋一命嗚呼,孟家的祖宗們則從故地山西,一路奔赴投靠了當時的岳家軍。

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因此這個孟珙是將門之後,先祖就跟岳飛殺金作戰,在戰場上立過不少功勞,他的爺爺孟林也是在岳飛帳下工作。這樣的背景再加上孟家幾代都和嶽將軍緊密相關,所以說他們是繼承了嶽將軍的意志也不為過。在後來蒙古國建立,面對不斷擴張的蒙古一向自詡強大的金也並不是對手,眼看著戰場上的失利,損失慘重的金再一次把眼睛盯上了一向軟弱可欺的宋身上。於是一面向蒙古求和,一面對宋發動戰爭,希望能夠掠奪來大量的財富補充戰爭損耗。

這次面對金的戰鬥中,宋朝陣營派出的將領便是孟珙父子二人。金國軍隊進攻襄陽城。頗具戰略眼光的孟珙認為金人必定會攻打樊城,於是要求父親遣派一支奇兵在路上埋伏。孟父同意,就安排好了作戰部署,果不其然在路上攔截了趕往樊城的金兵,大獲全勝。

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再後來棗陽阻擊戰中,孟家父子走散,孟珙發現父親時,父親已經在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情況萬分緊急,孟珙單人單馬在金軍中殺了個來回,救出了父親。此二戰,他的軍事部署能力和個人實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證明。

一百多年之後,他扛起了滅金大業,嶽將軍後繼有人了

此後的戰鬥中孟珙便成為了主帥,面對有血海深仇的金,宋雖然有了幾次勝仗,但是遠遠不能將金一舉消滅。情急之下,孟珙首當其衝建議與蒙古結盟一起攻打金。戰鬥中孟珙多次的及時支援,打消了兩方軍隊彼此之間的許多猜疑,之後更加齊心協力的共同作戰,很快聯軍打下了金國都城,斬殺了金國皇帝。至此這延續百年的血海深仇才得以了結。這個當初在家族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完成了許多先輩們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成為了整體趨勢都弱的宋朝為數不多的幾個牌面之一。而他本人自幼受到嶽將軍的思想薰陶,一直以抗金、滅金作為自己的畢生最高的理想追求,在數十年的努力中最後能夠腳踩金國都城,手刃金國皇帝,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的一生所求。他完成了嶽將軍的遺願,這樣一脈傳承的精神,正是和金抗爭到底的體現,這樣的民族英雄值得後輩們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