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世宗拒绝联合伐周,北汉世祖五路进兵征讨郭威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38篇

续:《 》

1

北汉乾祐四年(公元951年)2月, 登极不久的世祖刘崇效法他老哥后汉高祖刘知远,改名“刘旻”。刘知远建国后就改称“刘暠”,如今两人名字都镶个“日”,以示一脉相承,帝位正统。

皇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近卫军总司令)刘承钧率百官上表朝贺,君臣和乐之时,受命访辽的国使李鋋归来。刘旻屏退众人,只留下刘承钧和宰相郑珙、赵华,令李鋋入见。

李鋋回奏,辽世宗耶律兀欲明确拒绝了联兵伐周的提议。兀欲称,各部休整不足一个月,又值春初,马力不健,不便出兵。

辽世宗拒绝联合伐周,北汉世祖五路进兵征讨郭威

刘承钧恨恨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朝应承供给粮料军需,辽人还要如何?大不了灭掉逆贼郭威后,再重金酬谢!”

李鋋躬身答道:“臣到百泉湖时,郭威的使节朱宪已在辽帝帐中多日……”

!他的话还没说完,北汉君臣心中大惊,赵华截住话头说道:“所谓‘马力’纯是推搪之辞,辽人之心叵测。虽然辽兵一向在秋高马肥时入塞,但春日南牧也不是没有。当年辽太宗攻入东京汴梁不就在正月初一?只怕他一意同郭威结盟,则我大汉危矣!”

刘崇脸色沉重,转头问郑珙道:“先生意下如何?”

郑珙正在迟疑中,见刘崇问起,忙禀道:“微臣揣测,辽人与郭威两次对垒,互为仇雠。即使都有图谋我朝的野心,恐怕也是各怀鬼胎,结盟倒也未必。辽帝是不是想持两端之策,观望风色?”

刘崇问道:“怎么讲?”

郑珙起身侃侃而谈:“天福元年,晋高祖石敬瑭被唐军重重围困。七月遣使赴辽请援,辽军大举直入雁门,却已是九月之后。辽太宗姗姗来迟,就是要看晋高祖是否有一战之力。倘若太原势危,辽军既无内应,又失地利,自然不会同唐军死战。正因为太原历经数月轮番攻打,仍固若金汤,合两军之势,足以破唐,辽太宗才挥兵前来。”

刘崇抚膺道:“朕明白了。辽帝托辞不出,是担心我朝兵甲不锐,虎贲不雄。假如我军旗开得胜,他们必会旌旗南向。”

2

郑珙的猜想大致不错,辽朝百泉湖会议确实达成了类似决议。

是否响应北汉,官阶最高的北、南院枢密使耶律安抟和高勋含糊其辞。南院大王耶律朗五力主进兵,惕隐耶律颓昱、泰宁王耶律察割、左皮室详稳耶律撒给附议,北院大王耶律胡离轸和右皮室详稳耶律屋质反对。

当年,朗五为灭晋急先锋,滹沱受降、跃马入汴,气吞万里如虎;不料晋亡之后,他先兵败河阳,复弃守汴梁,继而狼狈逃出镇州。对阵正规晋军百战百胜,反被中原百姓汹涌的反辽浪潮逐走,朗五自以为输得不明不白,郁闷无比,因此急欲复仇。

颓昱极力赞成。他饱读汉书,通晓掌故,给出的理由是,河东形胜,王气沛然。

隋末以来,自太原东进的,如唐高祖李渊、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直至后汉高祖刘知远,均如愿建国称帝。以此看来,郭威的周必不长久。

辽世宗拒绝联合伐周,北汉世祖五路进兵征讨郭威

太宗皇帝扶植石敬瑭反唐,将燕云十六州收入囊中。我朝出兵襄助刘旻伐周,他必定感恩戴德,到时可令他割让河朔相谢。

何况,刘旻比之石敬瑭,兵力远胜;我军刻下军势又强于太宗时;郭威作战也远远不及后唐末帝李从珂。太宗能扶晋灭唐,今日大辽一样可以扶汉灭周!

颓昱慷慨陈词,兀欲颇为所动。不过,最终还是采纳胡离轸和屋质的意见,按兵不动,静候汉、周自行开战。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时机成熟,再作雷霆一击。

3

刘崇给名字镀金时,后周太祖郭威也在改名字。他自己没改,强令一大票从龙功臣改。

随他入京兵谏的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改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威改曹英、镇宁军节度使李洪威改李洪义。还有一位,手撕杏黄旗替郭威“黄袍加身”的李荣改称李筠,因为犯了皇子郭荣的讳。

辽世宗拒绝联合伐周,北汉世祖五路进兵征讨郭威

正在“咸与维新”之际,突然接到建雄军节度使王晏的紧急军报:河东贼酋刘承钧兵分五路,攻打晋州。(待续)

参考书目: 脱脱等《辽史》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