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可以把它们分为文昌阁、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柏翠城关、紫气东来城关,今天先介绍这有文东武西的

文昌阁宿云檐城关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据说昆明湖的东岸文昌阁中的文昌帝君与西北门的宿云檐城关上的关帝,分别代表凌霄殿上的“文东武西”。而文昌阁和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遥相呼应。清朝的朝礼沿袭汉代以来的习惯,即文官居东,武官居西,故宮东华门内的文华殿、西华门内的武英殿也是如此。文昌阁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宿云檐城关内供奉着关羽,寓意大清江山有文武辅弼。

文昌阁

文昌阁位位于颐和园内的东堤北端,是六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阁楼里供奉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掌管人间功名禄位的神,所以深受达官贵人和读书人的喜爱。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乾隆时期的文昌阁

乾隆时期建的的文昌阁,上面的阁楼是三层,更加雄伟壮丽,气势恢宏。1860年文昌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七年重建。 重修后文昌阁主阁两层,内供奉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侍。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宿云檐城关

宿云檐又称贝阙门,城关上原有楼,里面供奉着关羽的银铸铜像,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不知去向,城上的楼也被毁了。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的时候改为亭台建筑,供奉的关帝像也改为供奉牌位。关圣帝君即是“三国”中名将关羽,后世尊称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注:贝阙即“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河伯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语出《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门设有围墙,宿云檐城关是从西面入园的大门。城门上的宿云檐三个大字为乾隆御笔。

颐和园景观:六大城关中号称文东武西的“宿云檐”和“文昌阁”

宿云檐城关的名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宿云”的意思就是里面供奉着关云长,另一种解释为“檐”可“宿云”,意为白云出没于檐间,入景入画,解释得意境深远。

乾隆诗句

《宿云檐》乾隆五十四年

名山无不解生云,写雾出楹古所闻。

岂必较他周与孔,雪乎雨可两都欣。

名山大川都有云雾缭绕,我宿云檐也有清风白云、秀水青山可亲近。人生在世何必分辩你我他和风雨雪,烦恼大多来自计较。这首诗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当时皇帝已经七十九岁了,暮年的乾隆爷站在宿云檐城关上凭栏远望,心里想着:“一切是非功过都任由后人评说吧”,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情悄然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