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活不幸福,那怎麼還不分手?”這個40歲女人說出三個原因

剛從菜市場回來,阿梅放下手中的東西就又出門了。早晨的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又到接孩子的時候了,她幾乎是一路小跑著往幼兒園趕去。

還好,趕到的時候還沒有放學,還有幾分鐘的時間。

“阿梅,你今天怎麼來晚了?”剛剛站定,一個和阿梅熟悉的孩子家長就過來打了招呼。阿梅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點頭算作回答。

“哎,你的臉是怎麼了,又紅又腫,受傷了吧?”那個家長是個熱心腸,走上來就要摘下阿梅臉上的口罩看一看。

阿梅趕忙抬手阻攔說:“大姐,沒事,昨天不小心碰了一下,沒事的。”那位大姐這才作罷,關心的說:“看你的傷不輕,還是抽時間去醫院看一下吧!”

阿梅趕忙頻頻點頭,以示感謝。因為臉上的傷,阿梅今天特意戴了口罩出來,就是怕被人看見,結果還是沒能隱藏住。

阿梅接了七歲的兒子就急匆匆的往家趕,因為過一會兒還要去接已經上小學的十一歲女兒,還要做飯。中午的時間太短了,她總感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在“打仗”。

“既然生活不幸福,那怎麼還不分手?”這個40歲女人說出三個原因

下午,送走兩個孩子上學後,阿梅才有時間坐在鏡子前仔細觀察自己臉上的傷情。真像那位大姐說的那樣,自己的右臉頰又紅又腫,比平時高出了一大塊,右眼也受到了影響,有些睜不開。

阿梅從口袋裡掏出送孩子回來的路上,在小診所購買的止痛消腫的藥水輕輕抹了起來。藥水擦在臉上鑽心的痛,可比臉上的傷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阿梅的心痛,坐在鏡子前,她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

阿梅臉上的傷的確是碰的,但不是她自己弄的,而是丈夫推的。

昨天晚上,已經一星期沒有回家的丈夫回來了,阿梅很高興,還特意加了兩個菜讓他一起吃飯。丈夫的興致不錯,陪著他們娘仨吃了飯,還關心的問了兩個孩子的學習情況,說些鼓勵他們的話。

儘管丈夫沒有主動和阿梅說上幾句話,甚至連正眼也沒瞧上幾次,但阿梅的心裡還是很高興。她想,丈夫能回來就證明他的心裡還是有這個家的。

可等孩子們都睡了後,丈夫又要回去了,他說在家睡不慣,還是在店裡睡得舒服。阿梅拉著他不肯鬆手,丈夫使勁掰開把她推倒在地,阿梅右側的臉一下子撞在堅硬的床沿上,疼得要命。可丈夫沒有詢問一句,轉身就走了。

“既然生活不幸福,那怎麼還不分手?”這個40歲女人說出三個原因

今年40歲的阿梅是在28歲時嫁給丈夫的,那時的丈夫雖說已經工作了好幾年,可由於掙得錢少,結婚時還是個窮小子。即使到了婚後,丈夫的工資還沒有阿梅掙得多。但阿梅從來沒有嫌棄過他,更不會說些難聽的話,兩個人的感情深厚,相敬如賓,甜蜜幸福。

直到現在,阿梅還會時常懷念那段雖然清貧,但夫妻倆能夠相濡以沫的恩愛日子。

後來,在阿梅的全力支持下丈夫也開店做起了生意,也趕上那幾年的形勢好,沒過幾年就打下了根基。日子好過了些,丈夫又要求再生個孩子。阿梅心裡明白,他們生了個女兒,丈夫是不滿意的,還想要兒子。

天隨人願,阿梅第二胎果然生了個兒子,丈夫高興極了。可家裡一下有了倆孩子,阿梅的班就不能上了,她一狠心辭去了自己幹了多年,非常喜歡的工作,在家做起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時間一年年過去,家裡的日子也一天天的好,可丈夫對阿梅卻越來越不好了。見了面總是一臉的不耐煩,說話超不過三句就發火,總之是怎麼看阿梅也不順眼了。

阿梅也聽到了外面的風言風語,說丈夫在外面有人了,可她不信,她和丈夫可以說是患難夫妻,他不可能這樣對待她。

但很快,丈夫就開始經常不回家了,他總說生意忙,顧不了家,三天兩頭的在外面飄著。曾經那麼恩愛的一對夫妻也漸漸變得形同路人。

“既然生活不幸福,那怎麼還不分手?”這個40歲女人說出三個原因

就這樣,這些年幾乎都是阿梅一個人在照顧這個家,她有丈夫,可是和沒有又有什麼區別呢?在外人的眼裡,她不上班,有一個能幹的丈夫養著,生活是何等的享受?可又有誰知道她心中的痛苦呢?

唯一知道阿梅心事的是她最好的一個閨蜜,閨蜜曾不止一次的問阿梅:“你的生活都這樣了,怎麼還不分手?”

阿梅也想過分手的事,可心中種種的顧慮讓她始終難以下定決心,她說有三個原因促使她不能分手。

第一,她已經失去工作七八年時間了,感覺已經與職場脫了鉤,有一種陌生感。再說,她都40歲了,這個年紀的女人重新找到滿意的工作難度太大了,她還沒有做好準備。

第二,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真的害怕大人的離婚會對他們造成心理傷害。她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不少孩子因為父母的離婚,而走上了極端行為的事情。想想自己的孩子也要經歷那樣的傷痛,心就不能平靜。

第三,她曾經把要分手的想法透漏給父母,他們一致表示堅決地反對。說都那麼大的人了還要離婚,簡直丟人現眼。還說,人無完人,誰還沒有個缺點,不能聽風就是雨,人生大多都不易,有些事能忍就忍吧!

聽了阿梅說出的原因,閨蜜問她:“既然不能分手,那你打算怎麼辦?就這樣一直讓自己痛苦的忍下去嗎?”

阿梅眼望窗外的天空顯得很無助,久久無語,半天才說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