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預測的就會發生嗎?

■ 文興

2018 年馬上就和我們告別了,無論你生活在哪裡從事哪種工作,是不是都覺得2018年非常的不容易、不確定、不平靜?也許一樣有這樣的無奈“聽過很多的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年”。或許看了筆者這篇文章依舊迷茫。

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即將過去的2018年,從全世界的角度看基本沒有一種資產是賺錢的。有一個年度投資榜單的冠軍竟然是依靠空倉奪得股市投資收益第一名,相當無奈地說明了一年來的市況。

筆者早年從事預測研究,經歷二十多年證券交易和三十年觀察研究,發現不可預測性越來越強烈地作用於人們的生活和各種交易之中。防範系統性金融危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政策意義。但是人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危機出現還是無法提前預警。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學界反思為何沒能預測和預警,其實有效市場假說、理性預期理論等學說早就提出看法:假如危機能夠預測的話,人們就能預防危機,危機便不會出現,反證了危機的不可預測性。那麼我們怎麼能知道2019年會發生什麼呢?方法也是有的,就是透過一面叫“歷史”的鏡子看未來。

從危機不可預測性來看未來,即利用測不準原理看市場上和學界的預測,要確認那些理論學術研究出來的看法,試圖找出他們結論反面,極有可能就是將會在2019年出現的經濟現象。

回顧歷史吧。20世紀以來每一次危機過後,都會有聲音呼籲對危機進行預警。但是人類沒有學會預測,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防範風險被各國重視,但即便如此,擁有著強大經濟研究能力、政策執行經驗豐富的美聯儲,依然沒有預測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2008年的教訓還在消化,2012年的歐債危機無預警地又爆發了。

不過筆者認為未來的不可預測性與資產對未來預測作出的價格調整可以在人們的樂觀與悲觀情緒之間充分體現出來,假如市場太悲觀,未來市場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增大;假如市場過於樂觀,市場就會出現下跌,這個判斷2019年依舊存在。

看看曾經創造、主宰我們這個現代世界的歐洲,不由想起一個判斷:每隔一個世紀,世界就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霸主,沒有一個強國能夠逃脫衰敗的命運。從這個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就會有新的感覺。身處大國摩擦的旋渦,不免感到,幾十年前確立的國際格局正在鬆動。對於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判斷就是摩擦依舊但烈度下降,人們將在新的觀察基點上自我調整對此的判斷,而資產價格早就包含了這種判斷,並且不排除判斷的過度,2019年第一機會就在這裡。

在 2018 年 12 月的 G20 峰會上,中美兩國首腦的會晤為貿易摩擦按下了三個月的暫停鍵,相信在2019年,新一輪的雙邊、多邊磋商定會時不時地為貿易摩擦“抹油”,摩擦對兩國關係以及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將被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歷史告訴人們,不能單純的把技術看做技術,華為被一些國家的“圍剿”則是2019年的重要機會。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意味著經濟的重大轉型。在這次轉型中,有的國家搭上了車,有的則被遠遠甩在後頭。英國在工業革命中佔得先機,歐洲大陸上的許多創新是英國人到來和引入英國機器設備直接促成的。18 世紀80年代起,英國政府想盡了各種辦法設立高牆,甚至專門制定了禁止出口機器、嚴禁工匠移居海外的法律。在那個年代的英國,出口機器是要判死罪的。這裡我們是不是看到封鎖華為的歷史影子?

限制技術流出、建起關稅壁壘,或者千方百計地阻礙別國技術的發展,這些都是競逐權力、維護國家地位的手段。但在歷史這面鏡子前還有什麼秘密呢?5G技術只是一個大國科技博弈中能見度較高的一項。華為是我們看到的,背後還有更多我們看不到的。都是圍繞華為公司的產品,相關A股上市公司在2019年都存在獲利機會,而且確定性明顯。進而推導出一個結論就是2019年都會是國家技術爭霸戰的主戰場。

有研究確認2019年的灰犀牛就是流動性危機、清償力危機以及實體經濟失速,筆者認為相關的政策在近期高層會議中有所反映,灰犀牛是否形成值得關注。

我們傳統文化中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一切事物都成功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離不開內外因素即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展望2019年的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有個基本的判斷,已經準備迎接的事情不見得發生,而沒有準備的事情卻有可能發生。市場悲觀情緒已經足夠反映在資產價格上,樂觀預計幾乎沒有,2019年將在人和地利中等待天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