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都的“華麗轉身”—本報記者走進西安

【連網】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西安打開了充滿無限可能的機遇之門。

5年來,西安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高地,搭建協作交流平臺,從昔日的對外開放“末梢”逐步向承東啟西、聯通歐亞的門戶樞紐轉變,在構築新開放平臺等“五通”實踐中行穩致遠,奏響了一曲絲路復興的時代新篇章,呈現給世界一個新西安。

倡議提出5週年之際,日前,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與連雲港報業傳媒集團等全國26家副省級城市、“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媒體攜手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城市黨報聯盟在西安正式成立,旨在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黨報交流對話和形象展示平臺。

藉此機會,本報記者走進這座千年古都,零距離感受西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勃勃生機。

□ 沈裕 張晨晨

國際港務區

“路”通歐亞 貨連絲路經濟帶

進入西安國際港務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撲面而來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集裝箱和整齊停放準備外運的數千輛國產汽車,其規模讓人歎為觀止。

西安國際港務區是陝西省、西安市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而設立的經濟先導區,是陝西自貿區的核心板塊。園區位於西安市主城區東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滻河、灞河、涇河、渭河四水聚港,規劃控制區達12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89.89平方公里。園區骨幹路網與陝滬、包茂、連霍、福銀等8條高速公路無縫銜接,是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

佔地1024.8畝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投資總額3.5億元,根據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進行全新規劃和設計,設有完善的鐵路裝卸到發設施。根據功能設有一關一檢、堆存區、倉儲區、冷藏箱區、國際箱區、修箱區等不同箱類專區及其他服務設施,可滿足客戶的各項需求。該站每年可實現集裝箱總運量1724萬噸,快運行包總運量82萬噸,特貨小汽車總運量18萬輛,整車總運量350萬噸,大大提高鐵路貨運發送能力,緩解運輸“瓶頸”制約,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3年11月28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發車,滿載貨物向西疾馳,徹底破解了新歐亞大陸橋20多年來“通而不暢”的問題。經過近5年的運行,中歐班列的貨源已輻射至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河北、上海、浙江等地。中亞、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已達9條,貨物目的地遍佈歐亞11國,成為陝西、西安落實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要抓手。

西安本地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愛菊集團依靠國際港務區打造的便利投資環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統籌佈局、穩步推進,形成了“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體、三地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構建了“以哈薩克斯坦為保障基地、以阿拉山口為中轉基地、以西安為集散基地”的集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集散、銷售為一體的良性循環全產業鏈,通過在中亞建立海外糧倉,保障了我國糧食“質”和“量”的安全。

滻灞生態區

“水”利萬物 治出綠色發展樣本

“這裡曾經快住不了人了,河裡全是汙水,岸邊堆著垃圾,空氣裡都是腥臭味兒。再看看現在,天藍水綠,鳥語花香,就像畫出來的一樣。”西安人張仕虎對建區14年的滻灞生態區讚不絕口,這裡已經成為一個綠色發展的“樣本”。

滻灞生態區地處西安市區東北部,因滻河、灞河流經此地,滻灞因此得名。曾經的滻河承載周邊60萬人口的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排放任務,“五彩”的河水沾到皮膚就紅癢難耐,魚蝦鳥禽根本無法生存。而灞河因過度採砂嚴重損壞了河床,水域生態脆弱不堪。

2004年,西安市設立滻灞生態區,進行河流生態治理。滻灞生態區秉承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規劃時精雕細琢,發展中精耕細作。通過路網建設、河流治理、景觀提升,讓路成網、水成系、樹成林,用溼地、林區、水域將城區天然分割,從而讓城市生態形成“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自然格局。西安世博園、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滋水公園、雁鳴湖公園等5個總面積超過16000畝的生態公園,支撐起了生態區的核心概念。

放眼滻灞河岸,河中波光粼粼,夾岸綠樹依依,流域內大大小小的溼地公園化身城市綠肺,為城市提供了豐富的負氧離子。數據顯示,經過治理,區內河流溼地覆蓋率15%、林地覆蓋率18%,有鳥類206種、植物210種,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達6700單位,綠色生態已經成為區內居民和企業最具“溫情”的福利。

夯實了基礎,厚積薄發的滻灞生態區的生態優勢開始集中呈現,沿著滻河與灞河,滻灞生態區逐步建立起金融、商貿物流、會議會展、文創、生態旅遊、涉外商務等八大產業體系,既有支撐經濟基礎的實體經濟,也有服務實體經濟的各種配套產業。據統計,滻灞累計落地項目160餘個,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50餘家,形成“3支柱3主導2特色”的產業格局。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

“業”連中俄 化身對外開放新明珠

今年4月19日,西鹹新區灃東新城中俄絲路創新園正式開園,聚集20多家中國企業、15家俄羅斯等國的企業,成為中俄雙方企業互到對方國家投資發展的承接地。

8月16日,俄中絲路創新園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開園,標誌著俄中跨區域經濟合作又上一個新的臺階,陝西企業“走出去”有了新的國家級平臺。

在中俄兩國合作的這個大平臺上,灃東新城“一園兩地”的模式,打造了西安企業赴俄投資橋頭堡和俄資赴華髮展聚集地,為絲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樹立全新的標杆。目前,兩個園區已涵蓋創新科技、科研成果轉化、汽車銷售、跨境物流、教育文化等中俄緊密合作的產業領域。下一步,將持續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商貿物流、跨境電商等產業。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進入第五年,灃東新城已率先成為國家級開發區通過離岸創新模式走出去的典範,真正實現了西安企業“走出去”和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企業“引進來”的願景,成為大西安科創引領軸上一顆對外開放合作的耀眼明珠。

每一座新城,西安人都將生態宜居列為必要選項,灃東新城同樣不例外。10餘平方公里的昆明池美輪美奐。這裡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起源地和七夕文化的發祥地,8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天下有情人》七夕特別節目暨2018年“七夕晚會”在這裡錄製;7月28日第二屆西安昆明池世界名校賽艇對抗賽在這裡舉行,來自四大洲兩大洋的中外學子奮勇爭先,書寫著傳播友誼、互鑑文明的西安故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經裡”主題特色小鎮,讓人像是從忙碌的現代生活進入古人的詩情畫意之中,和歌而舞。

西安航空基地

“飛”揚航夢 助力空中“新絲路”

在經過一系列保密流程後,記者有幸來到了西安航空基地參觀———西安航空基地是國內唯一以航空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基地正努力在創新驅動和開放融合上下功夫,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航空新城。基地按照全產業鏈構建模式,全力打造產業鏈條完整、輻射帶動強勁、功能配套完善、聚集效應凸顯的產業集群,強力承載中國“航空夢”。

多年來,西安航空基地堅持重點構建由整機制造、飛機設計、強度試驗、試飛鑑定等組成的主幹產業;由機載系統、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等組成的分支產業;由航空零部件加工、轉包生產、專用裝備製造、航空維修組成的配套產業。目前,已經構建出集飛機設計、生產製造、試飛鑑定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形成了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配套完善、功能互補、多園區聯動的新型產業帶。

在西安航空基地,“以軍促民,以民保軍,軍用航空與民用航空相互融合”的航空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結出累累碩果。特別是作為西安本土民用整機品牌的“新舟”系列飛機,目前已經在18個絲路沿線國家的200餘條航線上運營,輸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國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提供空中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新型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已正式進入工程發展階段,試製與驗證全面啟動,將於2019年實現首飛。

2018年1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在大西安國際化的征程中,航空產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新舞臺已然啟帷。未來,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將以發展民用航空產業為核心,按照國家賦予的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三大功能,做強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採購與分銷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維修服務、研發、加工製造等保稅業務,向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航空產業國際合作特區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