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豹”1主战坦克

由于战争的需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了不少令人惊叹的武器装备,而其中又属德国的经典武器最为令人深刻,其装甲部队的“豹”式中型坦克、“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可谓是盟军的噩梦。在二战中德国坦克的发展如此前卫,那么在二战过后又如何呢?众所周知,二战过后德国分为了倒向美国的联邦德国以及倒向苏联的民主德国。民主德国方面,由于华约体制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新型坦克的研发,而是装备苏联制造的新锐坦克。而联邦德国就不一样了,为了应对来自苏联装甲洪流的巨大压力,联邦德国与法国、意大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发设计欧洲新型坦克,而最终就产生了继承“豹”之名号的“豹1”主战坦克。

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豹”1主战坦克模型

联邦德国对于新型坦克的研制可谓是尽心尽力,为了实现联合发展计划,分别组建了2个设计队,其中A队包括波尔舍、容格、卢瑟、约丹和克虏伯·马克公司,B队包括亨舍尔、莱茵钢铁公司和瓦耐克工程局,炮塔和武器方面则由莱茵金属和维格曼公司承担。这样的研发实力可谓是阵容豪华,联邦德国国内的和坦克研发有关的公司几乎全部上阵,足见联邦德国对于优秀新型坦克的渴求。“豹”1的样车于1960年被生产出来,1963年签订“豹”1的订单,1965年第一辆量产型“豹”1交付联邦德国陆军。

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豹”1主战坦克

我们首先通过一些基本数据来了解一下“豹”1(以“豹”1A1为例):

  • 尺寸:9.54*3.41*2.62米
  • 全重:40吨
  • 乘员:4人
  •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 最大行程:600千米
  • 武器:1门L7 105毫米线膛炮、2挺7.62毫米机枪
  • 辅助装备:2具4联装烟幕弹发射器
  • 装甲厚度:10~70毫米

“豹”1装备的这门L7A3 105毫米线膛炮我想已经不用作过多的介绍了,优良的性能使其广泛装备在欧洲坦克上,甚至日本研发的坦克上也多有装备。该炮的威力用来对于当时华约集团主要装备T-54/55坦克以及T-62坦克都是够用的。在火控系统方面,早期的“豹”1虽然没有装备弹道计算机,但是光学测距仪、变焦距潜望镜、白光/红外探照灯等装备是一应俱全的。而随后的改进型号当中,换装综合式的火控系统,弹道计算机和火炮双向稳定器的缺失都得到了补充。

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豹”1主战坦克开火瞬间

火炮的性能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豹”1在防护能力上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全车装甲最厚处也才70毫米,就算拥有防弹外形,也难以抵御大口径穿穿甲弹的直接射击,也就是说同时期的其他坦克可以轻易从正面击穿“豹”1坦克,这和印象中二战德国坦克厚实的装甲可有些出入。最神奇的是,装甲如此贫弱的“豹”1还保持了40吨的战斗全重,要知道在同样的重量下,当时美、英等国的主战坦克正面装甲都超过了100毫米。为了弥补装甲的薄弱,后来生产的“豹”1都加装了炮塔屏蔽装甲,防护能力有所增强,不过战斗全重也增加了2.4吨。

重机动而轻防护的豹1主战坦克 广泛装备欧洲各国

演习中的“豹”1主战坦克

如果非要给“豹”1防护能力不足找找理由,那只能说“豹”1是牺牲了防护性能而选择了机动性能,83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使“豹”1的公路最大速度达到65千米/小时,比同时期美、英主战坦克的40多千米/小时的速度确实快了不少,同时其公路最大里程还可以达到600千米,确实拥有不错的机动性表现。这样看来联邦德国当时设计坦克的思想是重机动而轻防护了。总体来说,“豹”1坦克的性能还是不错的,除了德国之外还装备了意大利、荷兰等多国的陆军,并且也经历过波黑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考验,在战场上也表现出了不错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