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本集开始,我们要逐步探寻蒙古高原的历史与自然了。

今天,我们从呼和浩特出发向北,翻大青山,过武川县,到包头市下属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看——希拉穆仁草原、天鹅湖、黄花滩水库、汉长城遗迹(上图A点),最后到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探寻云王和蒙古自治政府的历史。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呼和浩特市区西北,京包高速和110国道交汇处,有一条公路,自南向北穿过大青山抵达后山的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大草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道(上图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白线就是白道)。

从战国时代起,白道就是阴山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到了北魏以后的历代王朝,都沿用这条道路。

北齐皇帝高洋于555年攻打柔然;

隋文帝北击突厥沙伯略可汗,就相遇于白道而大破之;

唐太宗派李靖打败突厥于白道;

康熙西征噶尔丹也多次从白道出发;

近代的旅蒙商也都是走白道去蒙古地区。

现在的白道周围,有战国长城和秦汉长城的遗迹,也有汉代城垣(北魏时代改造过)(出土过波斯银币和北魏佛像),因为仅仅是遗迹,说白了就是地面上什么也没有,位置也非常难找,我们就不去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为了扼守白道这个战略要地,北魏在大青山的北面建城一座——武川。

武川带领其余军镇,共同为北魏防御柔然汗国。武川是北魏的北方六军镇之一,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

其他军镇是:抚冥镇(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沃野镇(今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怀朔镇(今包头市固阳县)、柔玄镇(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 。

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在北魏初年就是武川镇司马,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后来的北周皇帝宇文觉等五位皇帝和大量大臣都是武川人。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武川的军人大部分是鲜卑人,也有不少汉人豪强。

以武川军人为主的军事贵族们后来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隋唐的皇帝都是汉人和鲜卑的混血后裔),最后在府兵制时代,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形成了二十大家族的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集团在隋唐时期非常厉害,比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厉害。有种说法,隋炀帝最后的覆灭,他种种征高丽的不明智举动,真实目的都是为了削弱关陇贵族集团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皇位。(我认为很有道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好好看看隋唐史)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西魏的八柱国里面:

宇文泰是李世民的曾外祖父、

李虎是李渊的祖父、

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

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公,(独孤信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杨坚,一个嫁给李渊他爸)

当然,杨坚的父亲杨忠也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八柱国里的元欣(拓跋鲜卑直系皇族,改汉姓为“元”),其后代在唐朝也是和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

其他后起的尉迟迥、长孙晟、韩擒虎、贺若弼、李靖、侯君集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

突厥时代,武川废弃,后来的武川就失去了军镇的设置,归于草原游牧民(清朝时期,是土默特旗的牧场)。 直到清末民初,大量汉人移民于此,民国制武川县至今,成为以农业为主的县。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武川除了辉煌的历史,现在最有名的就是当地美食——莜面(西贝莜面村,全国连锁店)。

莜面就是莜麦面,是燕麦的一种,属于粗粮。莜面主要产地是河北北部和内蒙古南部。

武川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种植优质的莜面,所以,武川是莜面的主要产地,而且是最最优质的莜面产地。(上图,武川莜麦田)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莜面的主要做法就是用压、搓等方式做成各种形状,放到笼屉里蒸熟,搭配各种菜汤、肉汤、红薯、土豆一起吃。也可以做成蒸饺、汤面等等。

莜面的好处就是降血压、耐消化(贫困时期,特别管用)。

呼和浩特有名的大型莜面餐厅就是半亩地莜面大王、西贝莜面村,如果想吃更加土的,就到武川县城找一家,那是最土的吃法。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从武川往北,就到了达茂旗的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

常规线路是走左侧的黄线公路,但是没什么看头。我带大家走红色的乡村路,看看真正的农村和草原。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武川境内,都是农田,即使非常靠近草原的地区,也是界限分明(国家现在都划定了农田和草原的界限了)

地图上从阴山发源,向北流入草原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季节性的。除了夏天遇到大雨,基本看不到水流,有细细的一点就不错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路过一个小村,发现有仿古建筑,进去细看究竟。

原来,在百年前(应该是清末民国初年),该村为避灾得道士指点,修影壁墙一处,后又修观音庙于影壁后。此后,再无灾祸。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老建筑没有没破坏,但是年久失修,于是,2010年村民集资返修扩建了这里,起名叫影壁园。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影壁园的碑刻(下文)准确的记录了这里的历史:

相传有游牧者吉尔格勒图,逐水草迁徙入住本地,其后形成村落,汉语音译成贾圪塄图村。

(这说的是清初1650年左右,大清确定内蒙古盟旗,划定这里是土默特部的后山牧地,于是有蒙民到此)

由此下延二百余年,中原移民随官方放垦,渐次定居,绵延五华里,凡百余户,农牧兼营,和谐共生。

(这里说的是庚子赔款之后,清政府财政压力巨大,被迫官方放垦蒙古地区的草原,迁汉人来耕种,以增加税收)

内蒙古现在的农业区、半农半牧的地区,都有和这里相似的历史根源,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路遇蒙草抗旱公司在武川县的基地。 武川县矿产资源不多,土地相对贫瘠,经济比较落后。象蒙草这样的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人口结构。这些方面,是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的。

可惜,这样的公司太少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继续向北不远,折向西行,进入乌兰察布大草原的达茂旗。

达茂旗,全称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大清和民国时期,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喀尔喀右翼旗和茂明安两旗于解放后合并而成,今属包头市。

达茂旗面积1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10万。

达茂旗除了中西部有个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外,全境都是辽阔的乌兰察布大草原,以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全旗草原从南到北依次跨越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三个自然植被带,其中荒漠草原占52%(通俗的说,南边靠近阴山的地方虽然干旱,但草还是基本长满了的;中间大部分地区的草就非常稀疏了;到了北部就是荒漠沙地上零星有些草,靠近蒙古国南戈壁省)。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清朝,达茂旗是乌兰察布盟的两个旗。

达尔罕王爷旗的本名是喀尔喀右翼旗,是清初外蒙古喀尔喀一部,为了躲避新疆准噶尔蒙古的进攻,而主动南迁,内附大清国。

外喀尔喀一部主动内附,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大清国当时还没有征服外蒙古和卫拉特蒙古)。所以在册封扎萨克的时候,此部首领被封为达尔罕郡王(后晋升亲王)。再后来,这个喀尔喀右翼旗就俗称为达尔罕旗。

茂明安旗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后裔,原来游牧于哈萨尔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封地。清初臣服大清国后,奉旨南迁到现在这里。

阴山背后是历史上的漠北草原,现在叫乌兰察布草原。这里干旱少雨,游牧条件比外蒙古和呼伦贝尔差很多。北元时期,很少有人在此游牧生活,是个真空的地带。

大清初年,为了抵御准噶尔和外喀尔喀蒙古,清廷将归顺的蒙古几部从东北迁来这里,组成乌兰察布盟,成为一道防守屏障。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我独自开车从东向西,进入希拉穆仁草原。没有公路,都是草原土路。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穿过干枯的河床,漠北草原的干旱情况真不容乐观。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其实,这样的路况挺好的,都是比较软的土路,不会磕汽车底盘,而且很平坦。只要不下雨,就都很好走。(在如此干旱的亚洲内陆,遇到下雨真实遇到宝了)

一般车速都在80左右,高手和当地牧民都能跑到100、120以上。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朋友们,我还是要再次提醒一下我们的位置:这里是内陆欧亚大陆的蒙古高原,不是非洲大草原。

所以,在这里看不到野生的瞪羚和狮群,连个狼也没有,遇到狐狸兔子就足够让人惊喜了。

不过,赤麻鸭还是可以遇到的。

上图中,赤麻鸭一只,走入草原深处,赤麻鸭大部分时候不跟随候鸟大部队栖息在湖泊里,而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独自生活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希拉穆仁是蒙语黄河的意思,这里统称希拉穆仁草原,设置了希拉穆仁镇、寺庙也叫希拉穆仁庙。

这里是内蒙古最火爆的草原旅游地,不是因为这里的水草有多好,主要是因为距离呼和浩特最近,来内蒙古的公务商务和游客,短时间大多会选择这里。

进入希拉穆仁草原,先看到的是普会寺,也就是希拉穆仁召。在呼和浩特席力图召时我说过,这是席力图召的下属寺院,是活佛避暑的行宫。

普会寺的名字是乾隆赐名的,建成于乾隆34年,庙内有一个“独贡”(大型诵经场所)。

在民间,因为这里有一个召一条河,所以当地人一直把这里叫做召河(近些年才改回了具备蒙古特色的名字希拉穆仁)。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从普会寺开始,方圆几十里内,就开始是大大小小的旅游接待点了。

有大型的几十个上百个的蒙古包群,也有三四个的小型类似民宿的蒙古包。反正是各有各的活法,大型的主要搞接待,小型的主要客户是自驾游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作为内蒙古的旅游重点地区,这里的旅游接待要比灰腾梁好一些,规范一些,不那么宰客。

如果你想要卫生条件好、服务好、讲排场,就到大型的蒙古包接待点,热热闹闹的吃肉喝酒唱歌骑马。

如果你想安静一点,就开车往里面走走,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小型蒙古部落,休闲欣赏草原的景色。

这是两种玩法,如果都玩过了,那你就可以跟我继续往前走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上图的马群就是供给游客骑行的蒙古马,常年服务于全国各地游客,这些马都非常疲劳。蒙古马狂野的本性已经磨灭了大半。

当然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骑牧区的纯蒙古马非常危险,一个是因为蒙古马喜欢长距离奔跑,跑开了很难停下来;二是草原看似平坦,其实石头多、老鼠洞多、沟壑多,蒙古马经常会有意外的转向、跳跃、躲避,骑手容易摔下来,非常危险。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有人投资在草原上开了一个羊驼乐园,从美洲引进了几十只羊驼,收门票,买萝卜喂羊驼,一人几十元。因为游客多,所以还是有生意的。只是羊驼不太适应草原干燥大风的气候,容易生病,较难饲养。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羊驼真的非常可爱,小朋友们还都怕怕啊。没办法啊,城里的孩子们太少接触到动物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在这么干旱的草原生活,真难为这些南美洲的朋友们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成百上千只乌鸦聚集,这是近年的新现象,以前没有这么多乌鸦。我猜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旅游接待点,浪费丢弃的肉很多,吸引了乌鸦。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一个年轻朋友开的位于希拉穆仁草原稍微偏北一点的旅游点,类似家庭旅馆。

条件一般,特别是不能洗澡,卫生间是户外的旱厕,但总体也算是干净。

羊肉不错,烤羊排不错,适合几家人度周末。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草原上的厕所离蒙古包都比较远,白房子那个。这是内蒙古草原旅行的难点之一,对于男人无所谓,女同志不太方便。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除了特大的旅游接待点有标准间,去草原一般都是住在这样的蒙古包里—— 一大堆人睡在一起,也挺热闹哈哈。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草原上的牛,大部分都是专业的奶牛,毕竟距离中国乳都很近嘛。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一群可爱的绵羊。内蒙古的羊运动量很大,因为牧草实在是太稀疏了,想吃饱肚子,就要不停的走路。所以,这里的羊肉结实、有营养、好吃。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蒙古包周围就是大草原,距离游客比较远,还算清静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走路或者开车,一定不要踩压草地,请走在汽车压出来的土路上。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附近有很多马群,标准的蒙古马,粗壮型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不要以为它们是温顺的宠物,靠近带小马的母马,还是很危险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马也会攻击人。奔跑的撞击、尥蹶子是常见武器,有的马还咬人呢。毕竟这些马是在半野化的环境下生活的,还是有些野性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召河接待中心(寺庙周围)往西,去百灵庙方向不远,有个乌兰淖尔(蒙语,红色的湖),现在应景,也叫天鹅湖。这个地方我经常来,下面我带大家看看不同季节的乌兰淖尔。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先看最美的秋天,车可以开到湖边,但是要小心不要太近,否则车会陷进去的。这种情况我还真遇到过,那是在鄂托克旗,一对宁夏小夫妻到湖边浪漫结果车陷进去动不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大家到内陆草原,可以学着判断湖水的性质。周边泛起白色的盐碱的,有明显气味的,就是不能饮用的盐碱湖。干干净净的那种,才是淡水湖。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这是国庆的时候,湖里满是候鸟,当我们走近的时候,都飞走了。10-11月结冰前,内蒙古的各种淖尔里面,有大量从北极和西伯利亚南飞歇脚的候鸟。

反倒是夏天,在中国北方湖泊大量栖息的候鸟不多,主要是因为我们这里人太多,不如北极和西伯利亚清静。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拿长焦镜头就可以拍到了,鸳鸯、大雁、野鸭、天鹅都有。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到了11月的时候,乌兰淖尔快要结冰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部分水面已经有了薄薄的冰层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这个时候,候鸟的数量就是大大的有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不久以后,它们就会飞到南方,大部分去更南的东南亚、南亚、印度等地过冬。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这是六月初的乌兰淖尔,这不是假的,你们也没有看错:

一滴水也没有!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不要奇怪,你看,这种草原上的湖泊非常浅,水量本来就不大。

冬天结冰,春天融化后,因为雨水少,没有补给,湖水很快就渗入地下了。所以,在春末夏初季节,这里一滴水也没有。

到了夏天,雨水有了,湖水就有了。

Tips:草原上的雨不是都集中往湖里下。雨水普降,渗入草原,在地下形成径流,从低洼的地方再冒出来形成淖尔。水涌出来,蒙语叫温都尔。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离开乌兰淖尔前往百灵庙(达茂旗政府所在地),路经这个小村分道。继续往西去百灵庙,往南去包头市。往西北方向都是大草原,往西南方向,半农半牧,离包头越近,汉人和农田越多。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百灵庙东10公里左右,路北往黄花滩水库的路上,有汉外长城遗迹。

内蒙古的长城非常多:战国长城(燕、赵)、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金长城、明长城,总长度11200公里,占全国长城的一半。

记得上一集我们讲的汉长城吗?这个就是在秦赵长城之外,汉代修的长城,夯土堆砌的,不是石头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此段长城为汉北外长城的一段,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7年修建的。从大青山武川境内开始,向西北延伸,直到外蒙古。

这是中国的长城非常靠北的一段,其防守范围远远大于我们熟悉的明长城,已经是在阴山的北面了。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2000多年的风化,汉长城基本看不到什么了。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即使在鼎盛的汉武帝时期,匈奴和中国依然是国际关系问题。大汉帝国虽然取得了对匈战争的多次胜利和整体优势,但完全没有征服和占领匈奴帝国。

修筑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

汉北外长城,证明了大汉的疆域向北方扩大了很多,通过战争,确实占据了很多匈奴的领地。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山上的长城大部分是用石头和砖垒起来的,草原上的长城都是挖沟堆土而成的,说白了就是几道壕沟和土墙而已。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汉外长城遗迹的旁边,是黄花滩水库。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达茂旗非常干旱,旗政府周围筑坝建水库,是一种城市水源保障措施,这些做法源于战备时期。战备什么呢?可能很多年轻人或内地人不太知道。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上世纪60年代,和中国关系恶略,那个时候,中国北方的内蒙古、新疆、东北为了防御苏联,大量修建了很多的战备公路、战备仓库、战备水库、战备山洞、战备机场等等。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水库的风景不错,夏天,周边有垂钓和餐饮服务。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如同在内蒙古其他地方见到的一样,水库虽然面积大、水域广,但很少有候鸟栖息。绝大部分候鸟还是选择在天然水域里栖息,大概是因为天然水域微生物和水草丰富,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吧。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百灵庙是康熙年间,达尔罕旗的贝勒建的佛教寺庙,俗称贝勒音庙,蒙古语“音” 就是“的”的意思,其实就是贝勒的庙,后来汉语叫成了百灵庙。其实它真正的蒙语名字是乌力吉套海(吉祥的河湾)。

我前面讲过,达尔罕旗是喀尔喀右翼旗的俗称。在清朝的时候,蒙古各期的统治王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旗政府所在的中心城市。他们大都保持游牧传统住蒙古包,只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设几个大型的蒙古包居住,算是旗政府而已。

到了清朝末年,各旗王公才开始仿造满清王公,修建清式的四合院王府。达尔罕旗王爷也修建了简单的砖瓦房的王府,周围还是配以蒙古包,王府就是旗行政中心,在现在的百灵庙北面。

百灵庙是解放以后,达尔罕旗和茂明安旗合并时,以此庙为中心,建立城市,作为旗政府所在地的。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百灵庙的近代历史特别辉煌,这也是和达尔罕旗的近代史分不开的,更准确的说是旗王爷——云王的历史(上图,上世纪30年代,蒙古自治政府以云王照片发型的邮票)。

云王全名叫云端旺楚克(清中后期开始,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蒙古人,尤其是有知识的王公贵族,很多起了藏族的名族,比如旺楚克,不丹的王室就是这个姓,是藏语),是忽必烈的29代孙。

云王1870年出生,自幼好学,精通蒙藏文,特别是对藏文的密宗经卷有很深的造诣。21岁,世袭达尔罕贝勒,人称云王,26岁任乌兰察布盟副盟长。

辛亥革命后,外蒙独立,内蒙古何去何从?这时的云王也接到了外蒙要求他们支持归附的文书,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毕竟接受大清俸禄几百年,就这么走了不够仗义啊),外蒙居然派兵打了过来,占领了百灵庙。(后来不久即被北洋政府军队收复,主打的部队就是呼和浩特军区,那时候叫绥远)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云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紧急情况,他赶紧去找内蒙古章嘉活佛问问该怎么办,章嘉活佛(上图)教化的区域有内蒙古49旗、青海29旗的广大信众。他所管辖的寺庙,在蒙旗达300多所。此外,在西藏、青海、内蒙、辽宁及北京、五台山等地,各有其主管的寺庙。总计有数十万喇嘛皆是其出家弟子。

可是章嘉活佛到处都找不到,原来在这动乱的时期,活佛也避难去了。

云王又听说达赖喇嘛刚好在外蒙古,于是他亲赴外蒙古拜见达赖。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1907年英军入侵西藏,达赖请他的大清国宗主派兵抗击,大清国早就被英国人打残了,哪敢派兵,于是达赖逃亡外蒙古(大清国使用佛教管理蒙古绝对正确)。

1908年达赖到北京,和清廷商量西藏事务但没有结果,于是回到拉萨(英国人退了)。

1909年清廷驻藏大臣推行宗教改革,西藏开始动乱,达赖向世界各国寻求支持,清廷恼火了,宣布废除达赖喇嘛的称号,派兵进入西藏,(打不过英国人,就会欺负藏人),达赖第二次流亡外蒙古,同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云王到了外蒙,达赖这时候正要回西藏,自顾不暇,对于外蒙独立和内蒙的何去何从完全没有意见。云王得不到领袖的指示,就自己四处打听,结果得知外蒙独立的背后是俄国人老毛子做庄呢。这下云王不干了,蒙古人自己事情,老毛子参合进来可不行,况且老毛子不是好东西,欺负布里亚特人(贝加尔湖一带的蒙古人)和土尔扈特人(东归的蒙古人),是蒙古人的敌人。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于是云王回到达尔罕旗,和伊克昭乌兰察布13旗的王爷一起发布声明,向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提出了13条质疑,意思就是独立不对,不符合道义公理和规矩。

这时候,袁世凯一看内蒙古王公态度,特别高兴,1912年颁布法令,宣布蒙古所有王公的待遇按照大清的待遇不变。而且还因为深明大义,赞成共和而加封各旗王公,云王被晋封为郡王,1916年又加封亲王(双王,是最高级了)。

云王不支持外蒙独立,但有人支持。有个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叫玉禄(那个年代的土默特人都起满洲人的名字),在绥远将军张绍增手下当骑兵连长,他率部哗变,跑到百灵庙投靠了外蒙军队。

张绍增大怒,率领军队杀到百灵庙,把玉禄和外蒙的军队连根拔掉,同时一把火把百灵庙也烧了。

张绍增为此被袁世凯调走,后续的绥远将军自知理亏,陆续拨款修缮了百灵庙。此后,云王组建自己的军队,保境安民,深得牧民好评。 (上图,内蒙古自治政府发行的以百灵庙为图案的明信片)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1928年蒋介石北伐成功,开始准备搞改革,他不想继续蒙古的盟旗制,准备在内蒙古地区设省立县(绥远和察哈尔因为没有王爷,都变成了省)。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内蒙古各旗开明的王爷开始酝酿内蒙古自治的运动,同时,四处寻找出路。

918事变后日本人开始进入东北,于是东北的一些蒙古王公受到了日本人和满洲国的拉拢,锡林郭勒盟苏尼特旗的德王作为年轻一代的蒙古王公,也走在了自治运动的前面。

德王他们多次去向国民政府提案、请愿、要求内蒙古自治。迫于压力,国民政府同意了内蒙古自治的请求,1934年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在百灵庙成立,云王为委员长,德王为秘书长,但由于德王与日本人走的过热,国民政府撤销了蒙政会,分设绥远和察哈尔两个蒙政会。

德王返回了苏尼特旗,1936年成立了蒙古军总司令部(因为有了日本人的支持,这时候的蒙古自治组织就有日伪性质了),云王没有参加会议,依然被推举为总司令。

1937年日军侵入绥远,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云王依旧托病不参加会议,但还是被推选为主席。1938年,云王因病逝世,终年68岁。(上图,自治政府的金牌)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1936年,绥东抗战爆发。傅作义将军采取先发制人、远程奔袭的手段奇袭百灵庙,作战中中国军队共击毙日军7500余人,毙伤伪军1400余人,俘伪军600余人。

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当时,全国都掀起援助绥远抗战的运动。

蒙古行思录第4集 武川、召河、百灵庙

1938年,云王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他留下遗言,把大部分的财产都分给了旗内的12座寺庙。这就是百灵庙和云王的故事。

总而言之,云王是一个佛法精深的善良人士,有着很高的威望,他为了蒙古人的利益努力一生,值得尊敬。

补充一点:百灵庙在民国时期,是整个漠北草原的重镇,很多科考队、政府考察团从北京经过呼和浩特,到草原后都是在百灵庙修整,进而去蒙古和新疆考察。

据记载,当时的达茂旗草原,小河流水、水草丰美,随处可见野生的黄羊群出没,少的几十头,多的几百上千头,而牧民从来不猎杀黄羊,与它们和睦相处。

本集结束,下一集我们去草原深处,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