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揭竿而起

被逼到死路一条的陈胜吴广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发动了一场反抗秦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秦朝大将章邯临危受命,率领骊山刑徒成功镇压了起义军,并逼死陈胜吴广。然而,这次起义却掀开了全天下反抗秦二世统治的大幕,那么大泽乡起义是如何发生的?又是为什么会迅速失败呢?

公元前209年的夏天,一支由九百多人组成的队伍正在暴雨后泥泞的土地上艰难的前行。他们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渔阳,任务是为大秦帝国保卫边疆。这支队伍由两名秦朝校尉带领,为了方便管理,校尉把这九百人分成了若干小分队,其中一个小分队的队长叫陈胜。

陈胜是阳城人,大概在今天河南一带。陈胜年少的时候在家里种地,累了就跟一起干活的小伙伴在田里吹牛逼:“大伙哪天混的有钱了,可别忘了咱这帮一起种地的兄弟们啊。”其他人鄙视的看他一眼:“你种地就好好种,哪里有啥富贵命啊。”陈胜长叹一声:“小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雄心壮志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很快,陈胜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刚刚上台的新皇帝秦二世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北漂,去北京附近渔阳的长城边上,做一名边防建筑工人。没想到陈胜一行一路北上却赶上了一路大雨,他们真的成了漂去北京。要命的是,秦朝规定干活必须要按时到达,如果误了期限,所有人都要杀头。可是那个年代没有柏油马路,更没有排水设备,偏偏又赶上了雨季。接连不断的暴雨和洪水把北上的道路弄的艰苦不堪,大家走到大泽乡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好多天,根本不可能按时到达。陈胜等人心想,完了,这辈子算是交代了,等着被杀头吧。

忍不住插一句题外话,还是一个关于黑锅的问题。前几年出土了一些秦朝文物,有一篇竹简上记载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还就偏偏提到了这个“失期,法皆斩”的问题。但是根据竹简记录,如果服徭役迟到五天之内,批评教育;五天以上才是罚款半甲;十天以上罚款一甲。没人说过迟到就杀头。所以,后世有人怀疑这个“失期,法皆斩”可能是后人抹黑秦朝,或者是陈胜忽悠人的说法。

不幸的背锅侠秦始皇的黑锅史,又重重的多了一个大锅。此时地下的秦始皇感动的直流泪:终于为我平反了。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揭竿而起

拥有鸿鹄之志,不甘被“失期,法皆斩”的陈胜找到了好朋友吴广来商量对策:“老吴,咱们要被‘法皆斩’了,有啥办法不?要不咱们逃了吧。不过万一被抓回来,还是要杀头。不如咱干一票大的,哪怕落个为天下捐躯。”吴广说你胆子可够了大的啊,有种!陈胜神秘的告诉吴广:“现在天下百姓早就被这秦朝政府搞的苦不堪言。我打听到一个小道消息:秦始皇死的时候是要传位给老大扶苏的,当今皇帝属于非法篡位。扶苏仁厚爱民,民众支持率还挺高的。另外,楚国大将项燕可是咱们楚国人的偶像,我也听说他没死。要不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招呼一下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我相信大伙会响应的。”吴广觉得陈胜说的有道理,既然是死路一条,那就豁出去,反了!

想造反,就靠他俩可不行,最起码也要拉上这九百个一起淋雨淌水的兄弟们吧。为了表示自己的造反决心,吴广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支持陈胜造反的迷信运动。他先是把一张锦帛写上“陈胜王”,塞到鱼肚子里,这条鱼转了一圈又被买回到了军营。有人吃鱼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条锦帛,都觉得挺新鲜的,鱼肚子里还有字?(如果此事当真,说明当时的戍卒伙食条件还真不错。)到了晚上,吴广不睡觉跑到大部队驻扎地外面的野坟头里蹲了一宿学狐狸叫,一边学还一边说“大楚兴,陈胜王”。吓得几百号人都睡不着,第二天早晨起来还互相问呢:“昨晚听见狐狸叫了没?”“听到了,狐狸跟吴广好像是老乡,叫起来口音差不多的。”

折腾了几晚上,大伙都在传说着一个陈胜王的故事,慢慢的开始对陈胜刮目相看。吴广一看机会来了,自己也折腾累了,干脆来个痛快的。于是他跑去找那两个秦军校尉,说自己想辞职回家。刚刚喝了些酒的秦军校尉说你脑子进水了吧,还从来没见过戍卒提辞职的。于是两个人拿起鞭子就把吴广打了一顿。吴广平时人缘不错,大伙听说老吴挨打了,纷纷上来打抱不平。吴广一看时机成熟,说时迟,那时快,一把抽出一个校尉的佩剑送他上了西天。大伙正惊讶着的时候,陈胜迅速出手,抢了另一个校尉的武器并结果了他的性命。

到了这个时候,陈胜吴广也没什么好隐藏的了。他们把所有的戍卒召集起来说:“大家本是普通百姓,却被秦政府逼着我们背井离乡,北漂守边。我们不可能按时到达,按照法律都要被杀头。就算不被杀头,你们都知道,凡是去北方戍边的人,大部分都死在了工地上。与其等死,还不如大家一起推翻秦朝黑暗的统治。我不信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咱们也去当当看看。”大家一听,群情激昂,纷纷露出右胳膊说:“你现在就是我们的老大,我们跟你干!”

队伍里面总是有一两个读过书,能帮忙出主意的人,告诉陈胜说,我们要有个名号才行,总不能自称是反贼吧。陈胜说,大伙都是楚地百姓,就建立个政权叫做“张楚”吧。陈胜自称将军,吴广忙活半天,又是学狐狸叫又是闹辞职的,封个校尉吧。同时,这支部队还打出了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开始向着周围的村庄和郡县进攻,扩展自己的势力。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揭竿而起

不打不要紧,一打才知道,原来天下无敌的秦朝大军这么没有战斗力。陈胜等人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攻下了大泽乡周围的许多郡县,并且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春秋时期陈国的国都陈县。天下百姓一听,有人造反,还闹的有声有色,于是纷纷造反响应。就这样,陈胜吴广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大泽乡的星星之火,很快就有了燎原之势。

那曾经战无不胜的秦军去哪里了,怎么能由着这些手无寸铁的农民胡作非为?其实不难理解,因为秦朝国内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大伙算算账就明白了。五十万去了岭南征服南越,成功之后就镇守在南越地区,与移民过去的百姓一道开发南部这片最不发达地区。三十万留在长城一线,紧密监视着北方的匈奴。蒙恬挂了之后,这支部队就交给了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灭六国主将王贲的儿子,秦朝大将王离,继续驻守长城和开发北部。那时候中国本来就没多少人,青壮年男子还都去修长城修宫殿去了,还剩下一点点军队,也需要拱卫都城咸阳周围的关口,像函谷关,武关等兵家必争之地,以及全国比较大的郡县。因此,其他地方真的没有剩下多少军队了,否则怎么会派两个校尉去带九百戍卒北漂呢。至于地方上的县城,估计也就有几个捕快,行使一下城管的职责,根本没军队镇守。

不过,秦始皇早就提防到了这一点。在他老人家统一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他以为老百姓没有兵器,也不可能造反,造反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浪。没想到各地百姓为了响应陈胜等人的号召,纷纷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就地取材。每个人手持木质的长矛,木棒,愣是把秦朝的郡县一个个攻了下来。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高告诉秦二世,这都是山东盗贼,不足为惧。因此政府并没有及时调动主力军队围剿陈胜的农民起义军。

陈胜大军驻扎在陈县,会见了当地的乡绅富豪以及有威望的人。大家一致表示,陈胜将军讨伐残暴的秦朝政府,救我们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你应该自称为王,这样才能配得上你的美德与功绩。这时候陈胜的手下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陈余,张耳等人劝陈胜不要做出头鸟,等到羽翼丰满了再称王也不迟。另外一批人则是劝陈胜尽快称王,一方面想跟着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是笼络天下人心。陈胜最终选择了后者,自称楚王,并且把自己的根据地选择在了陈县。

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愿望,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陈胜封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征,目标直至咸阳。与此同时,他还派出多名大将北伐和东进,收复秦朝统治的六国故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了陈胜的意料。

首先,当了王的陈胜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却忘记了当年跟小伙伴约好的“苟富贵,勿相忘”。听说陈胜做了王,一个当年跟他一起种地的穷乡亲就来找陈胜蹭饭吃,还经常叫着陈胜的小名,并且把当年陈胜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翻出来说。陈胜开始还给了他面子,可是时间长了也受不了,最后就把这个不给面子的朋友给杀了。这一杀不要紧,陈胜的光辉形象顿时荡然无存,身边的人也发现这个大王只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共富贵,许多人就渐渐的离开了陈胜。

这些离开陈胜的人去哪了呢?很简单,陈胜能做王,其他人为啥不行。于是大家纷纷利用自己带兵攻城略地的时机,在六国的故土上重新建立起当年战国时期的王国。有的部下就借机自己称王,例如武臣在占领赵地后自称赵王,韩广攻占燕地后自称燕王。也有人觉得自己称王风险太大,就立六国王室的后裔为王,例如周市在占领魏地后,拥立魏国后裔魏咎为魏王,而当初劝陈胜不要称王的陈余张耳也成了赵王的心腹。此外,齐国后裔田儋也利用陈胜起兵之势,杀死齐地郡守,自立为齐王。至此,山东六国之中,除韩国外都已经复国。不管这些新上任的国王来路怎么样,但是他们都不再听从陈胜的命令,当然,也不听秦朝政府的。

除了这些头疼的内部问题之外,更大的问题是,吴广的西征之路很不顺利。吴广玩个封建迷信,笼络人心的能力还不错,但是让他带兵打仗就不怎么拿手了。要想进攻咸阳,就要通过函谷关;要想攻打函谷关,首先要占领荥阳。荥阳是秦朝大县,附近又有重要的粮食基地敖仓,有秦军重兵把守,吴广在荥阳打了好久也无济于事。为了更快的推翻秦朝统治,陈胜派出另一员大将周文,趁着吴广在荥阳拖住秦军主力的时机,率军绕过荥阳,直至函谷关。周文一军一路势如破竹,沿路不断收纳新加入的起义军,很快打到了咸阳附近。

赵高再想隐瞒,这种大事也还是会传到秦二世的耳朵里。秦二世大惊,之前不是说只有几个偷鸡摸狗的盗贼吗,怎么转眼间就打到家门口了?赶快问赵高怎么办。赵高心想我要是知道怎么办,还会怕你知道吗?这下秦二世彻底慌了,把大臣们都叫来询问对策。但是,那些之前提醒秦二世要注意山东反贼的,都被赵高弄死了,剩下的都是迎合赵高说反贼不足虑,或者闭着嘴巴明哲保身的,这些人能有什么意见?就在秦二世急的要抓狂的时候,有一个救命的声音传来:“臣有办法。”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揭竿而起

说话的就是秦朝的救世主,少府章邯。他告诉秦二世,秦军主力在长城沿线和南越地区,调他们回来保卫咸阳肯定来不及。不如释放正在骊山干苦活的七十万刑徒,让他们从军并且赦免他们的罪过,再加上简单的军训和现金的武器装备,一定可以击破山东的反贼。秦二世一听,反正大伙也没别的主意,就按章少府说的办吧。于是秦二世下令释放骊山刑徒,咸阳城外一夜之间出现了七十万秦军。

这支秦军虽然有刑徒组成,但是有两个特点:第一,身体素质好,天天在骊山搬砖,锻炼的都有一身腱子肉。第二,不怕死,他们本来就是提着脑袋过日子,没给秦始皇陪葬就算不错,现在不但无罪释放,还有皇粮吃着,都对章少府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这七十万人训练了几天,拿上兵器就上了战场。而大秦少府章邯,则一夜之间变成了章邯将军,成为这支骊山军的总指挥。

没有人想到这支由刑徒临时组成,文官章邯率领的骊山军团,一上战场竟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具体战斗过程我们就不细讲了,只说结果吧。骊山军团一上来就痛击之前顺风顺水的周文,三战三胜,不但解除了咸阳的危险,最后还逼迫周文兵败自杀。紧接着,章邯率军直取荥阳。此时占据荥阳的起义军将领是田臧,他本来是跟着吴广一起攻打荥阳的,结果吴广打了半天没打下来,他竟然假借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然后率兵拿下了荥阳。然而,田臧比吴广也强不了多少,至少在章邯面前是不堪一击。没多久,荥阳失守,田臧战死。随后,章邯大军又击败多位起义军将领,并且拿下了张楚起义军的总部陈县。

此时的陈胜已经完全没有了灭亡秦朝的雄心壮志,而是选择夺路而逃,先保命再说。然而,正当他琢磨着下一站去哪里的时候,他的车夫庄贾在半途中结束了他的性命。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陈胜吴广被杀而失败。

当章邯把捷报送到咸阳的秦朝宫殿时,秦二世高兴的手舞足蹈,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在封赏章邯的同时,秦二世又加派了大将司马欣,董翳等人率军支援章邯,打算把那些刚刚称王的山东势力全部消灭。同时,长城军团也接到秦二世的调遣令,挥师南下消灭燕赵等国。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秦二世高高兴兴的回到了自己的后宫,继续享受皇帝的舒适生活。朝廷大事自然还是由赵高来管,而赵高却悄悄的将章邯这个挽狂澜于即倒的秦朝功臣,默默地记在了自己的黑名单里。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揭竿而起

接下来的日子里,刚刚复国的山东六国势力可谓兵败如山倒。无论是起义军将领,还是那些自立为王的地方割据势力,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止哪怕是延缓一点章邯的进攻。短短几个月内,赵王武臣战死,陈余张耳新拥立赵歇为赵王,逃到巨鹿避难;齐王田儋被杀,其弟田荣战败;魏王魏咎被逼自杀,魏相周市被杀……章邯的大名顿时在山东六国如雷贯耳,各地反秦义军听说章邯来了都会闻风而逃。

正当不可一世的章邯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山东义军的时候,两个人的出现却成为章邯的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这两个人不但使此前保持不败的章邯经历了改变人生的两次败仗,更让天下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逆转。大家应该猜到了,这两人一个叫项羽,一个叫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