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動盪年代,英雄豪傑燦若星斗,南北朝時北魏羊侃以臂力兩千聞名遐邇,北魏皇帝以為有這個大力士輔佐政權,北魏如虎添翼,殊不知羊侃作為祖輩上被太武帝逼降的羊氏血脈,在北方的疆土上活得並不愉快。

羊氏一族本是高門泰山的世家貴族,他們從東漢舉朝矚目的天下甲族到晉朝的爪牙虎臣,還是與皇室聯姻的尊貴血脈,後來晉室南渡,羊氏一族隨皇室渡江。

在南方為西晉政治鬥爭鞠躬盡瘁,羊侃的祖父在任城做縣令時被北魏太武帝南伐逼降,封其矩平子,從此羊侃的父輩和他們的族人被迫為異族政權俯首稱臣。但他們從未忘記南方的國度才是他們歸屬的家園,羊侃自小就牢記著族人的心願,等待著起兵歸梁的機會。

羊侃的名將生涯在他還在北魏屈辱稱臣時就已開啟,他臂力驚人,尋常弓箭對他輕如鴻毛,他使用的弓足有二十石重,他即使騎在馬背上練習箭術,也要拿六石的硬弓上手,據說他還能在城牆上飛簷走壁,直上五丈,橫走七步,用武俠小說裡的輕功來描述他的絕技也一點不為過,羊侃還有一件軼事令他名聲大噪,泗水邊的幾個石人重達千斤,他能把他們舉起來撞在一起,摔的粉碎。

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可他並不僅僅是一介心無城府的武夫,他自小飽讀詩書,涉獵廣泛,無論詩詞、典籍、還是兵法他都融會貫通,而且他有心歸梁的的抱負從未顯現出來,當北魏帝質疑他力大無窮的傳聞時,他乖乖的匍匐在地上,把手指插進殿上的臺階裡,北魏帝喜出望外,連連說:“真乃虎將也!”,說完賜予他寶劍,他只當是忍辱負重,換取魏帝的信任罷了。

正光年間,莫折天生奉秦州羌族莫折念生之命,攻陷岐州,直搗雍州,蕭寶寅臨危受命出兵討伐,蕭寶寅是南齊東昏侯的弟弟,當年蕭衍代齊成立南梁時,蕭寶寅連夜逃走才算保住了一條命,所以他與梁朝存有世仇。

當時北魏派遣羊侃當蕭寶寅的副將,這是一段有詳細記載的一次出陣,羊侃不負他神箭手的威名,一箭射中百里之外的莫折天生,叛軍群龍無首,瞬間倉皇出逃,羊侃首戰告捷,立下大功,被加封為徵東大將軍、領泰山太守,爵位也升到矩平侯。

泰山是羊氏一族的故鄉,北魏皇帝興許是想利用羊氏在泰山的流長威望來助他平定山東一帶,這種安排也正中羊侃下懷,他終於逮住時機來實現他們父輩想要回歸南朝的夢想。

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公元528年七月,羊侃率軍準備伺機南歸,只是此事走漏了風聲,被他的表哥羊敦得到情報,同為羊氏後代,他們二人抱負不同,羊敦甘心為北魏效力,他在得知情報後立刻領軍在據州阻抗羊侃,羊侃率親兵三萬攻城,一時間攻打不下來,於是羊侃據地建城數十座防守,以保存實力等待梁軍支援。

大梁皇帝聽聞羊侃率兵前來歸附,派遣大軍去據州援助,並開出與以前歸附他的元法僧相同的賞賜,北魏皇帝最終也得知羊侃棄城歸梁的事情,這時他的腦海中還未把羊侃當叛軍對待,因為他驍勇善戰的印象太過深刻,無論如何,羊侃是個不可缺失的虎將,魏帝一定要留住人才。

於是魏帝派遣使者去遊說羊侃,並開出條件,只要羊侃不走,他起兵造反的事不予追究,還封他為鏢騎大將軍,並且終生擔任充州刺史的官職,北魏皇帝的惜才之心可是發自肺腑,可羊侃不但不領情還殺了使者以表他要南歸的決心。

吃了閉門羹的北魏帝命僕射於暉率十萬精兵攻打羊侃,派高歡、爾珠陽帶軍去助陣,面對魏軍的火烈進攻,羊侃依託他築的城寨與之抵抗,而此時派來接應的梁軍畏敵不敢上前,城中的箭鏃快要用完了,羊侃準備半夜突圍,羊侃經過一日一夜的殊死搏鬥,終於來到了南梁的城關下。

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當初跟著羊侃起義的兵馬從三萬戰死到一萬,剩下的一萬多是北魏子民,還有親人留在故鄉,羊侃體恤士兵們的思鄉之情,放他們返回了故里。

夢迴南梁的願望達成,羊侃連同他的宗族被拜官封爵,但羊侃在南梁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作為武將的他迫切想馳騁沙場為南梁拋頭顱、灑熱血,可梁武帝因為疑心,只給他徐州刺史的文官做著。

梁武帝也是出了名的不務正業務佛系皇帝,他一生出家四次,是文武百官花重金把他三番兩次贖回來,梁武帝心思不在朝政上,自然不會留意到對大梁有如虎添翼作用的羊侃,他委以重用的,翻來覆去就是他幾個草包親屬。

羊侃曾與貞陽侯蕭淵明修築寒山堰,工程完成,羊侃勸蕭淵明趁熱打鐵攻打彭城,因為彭城正遭大水淹城,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懦弱的蕭淵明沒有聽取他的建議,等到北魏派軍去援助彭城時,羊侃提議他們長途跋涉而來可以趁他們疲憊時攻打他們,蕭淵明仍未接受他的建議。

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羊侃自治北伐已是失敗定局,他本以為班師回朝,梁武帝會懲治蕭淵明,沒想到連梁武帝都不在乎這件事。

不得志的羊侃整日沉迷鶯鶯燕燕之事,直到侯景的來降令羊侃在南梁的際遇發生了改變,梁武帝以為侯景是真心降服於他,並決定與他商討北伐的計劃,北伐還未行動,侯景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侯景率軍反叛,梁武帝在危急關頭才召來羊侃商量對策,羊侃建議防守採石要地,讓侯景不能鋪路渡江,再命人去偷襲並拿下壽春,讓侯景失去退居的據地,這樣斷去敵人首尾的妙計,被朝堂上的無能之輩否決了,他們認為侯景不過跳樑小醜,不敢鋌而走險的渡江,梁武帝也是個軟耳朵,聽取了草包的讒言,沒有在採石地部署戰力,只派兵在望過門駐紮。

侯景得知南梁並沒有識破他的計劃,他便在採石地掘石渡江,他一渡江就一路襲取城池殺到建業城下,梁武帝聽說敵軍兵臨城下,趕緊甩鍋給太子,太子不懂軍事,讓羊侃臨危受命,敵軍在城外築山。

此人被稱史上”第一猛將“,遠超呂布項羽,直接改寫了兩朝歷史

羊侃集中人力在山上建立起芙蓉層樓,招募不怕死的勇士,與敵軍在城外土山浴血奮戰,怎料天降暴雨,城內的用來防禦的土山崩塌,敵軍向城內撲進,羊侃命令士兵丟火球阻礙叛軍前進,趁此期間,又重建了一道城牆,可惜南梁氣數已盡,羊侃的努力讓南梁在臨亡之前掙扎了數日,前來救援的勤王也想坐收漁翁之利遲疑不進……

太清二年冬,羊侃在健康臺城奮戰最後一刻病逝,不久叛軍湧入建康,梁武帝已經餓死城中,南梁的覆滅意味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如果當初梁武帝接受了羊侃的建議,是否又能主宰南梁的命數呢?

可惜了羊侃這員虎將被時事蹉跎了才能,抱憾而死。

【《梁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三》、《南史·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