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賬,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Serena丶Du


1912年後袁世凱武力逼宮,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滿清滅亡,一個時代結束了。

滿清統治中國三百年,在思想、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深刻影響著後來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那滿清究竟給後世留下了什麼遺產呢?

作者認為滿清留給了後世兩大遺產,一是廣闊的疆域,二是鉅額的爛賬。

一,滿清留下的廣闊疆域

中國曆朝歷代疆域中,清朝的版圖僅次於元朝,位居第二,巔峰時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儘管後來被西方列強特別是沙俄蠶食鯨吞,但到清朝滅亡時,仍保有1100多平方公里,這是清朝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

清朝對我國領土的貢獻不僅限於版圖面積的大小,還在於它極大加強了對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等邊疆地區的控制,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了積極貢獻。

當然,相對領土而言,清朝留下的另一項遺產卻是後世不能承受之重。

二,滿清留下的鉅額爛賬

自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開始揹負上第一筆鉅額賠款。隨後的70年間,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強陸續簽訂了340多個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條約。

根據這些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連本計息一共需要支付賠款摺合白銀13億兩!有些資料顯示,這些賠款甚至高達30多億兩白銀。

在眾多鉅額賠款中,最大的一筆是八國聯軍侵華後逼迫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僅這一筆條約賠款便摺合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也被後世稱為“庚子賠款”。

從賠款國家分佈來看,英、法、俄、德等傳統列強所獲賠款都最多,俄國佔29%、德國佔20%、法國佔16%,英國佔11%,新興帝國主義國家日本和美國各佔7%。

北極熊的血盆大口讓我們難以招架,但日本的胃口才是最大的,早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日本便逼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規定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加上贖回遼東半島的費用3000萬兩、威海衛日本駐軍的費用150萬兩,共計2.32億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

藉助這些真金白銀,日本實現了國內工業化和經濟騰飛,取代了中國的東亞霸主地位,卻把晚景淒涼的滿清進一步推向深淵,把中國人民送進了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

三,庚子賠款的退還

《辛丑條約》規定,庚子賠款要分39年還清,但從1908年開始,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請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提案,把“多算虛增的庚子賠款部分”逐步退還給中國,但規定必須定向用於中國的教育事業經費,特別是讓中國派年輕留學生到美國學習。

很多人認為美國此舉是擔心清政府把賠款揮霍掉,並幫助中國建成了清華大學,但美國可不是慈善家,羅斯福的高參早已向他說明了美國此舉的真實意圖:

“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

原來,美國的思想侵略才是最高明的方式,他們用中國人自己的錢,取得了對中國青年一代的教育權和思想控制權,順利培養了一大批精英親美份子。

相比來看,沙俄、日本赤裸裸的割地賠款實在太low太弱爆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向德國、奧匈帝國宣戰,對兩國的庚子賠款自然停止,一戰結束後,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分別放棄了其餘尚未支付的賠款。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蘇俄成立後,為換取中國的承認和支持,1924年簽訂條約,放棄了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支付的部分。

在美國的帶動下,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國也陸續退回了一部分庚子賠款。

日本退還賠款最為波折,無恥的日本人宣稱將使用退還的庚子賠款發展對華文化事業,但需要中國文化團體和赴日留學生申請,實際上和美國想法差不多,是要通過此舉影響和滲透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但中國並未進行申請,因此實質上並未獲得日本退還賠款。

蔣介石政府對日本的賠款

滿清滅亡時,其他賠款已經償還的差不多,留下的窟窿主要是庚子賠款。

需要說明的是,列強退回的只是庚子賠款中“多算”部分,正常部分還是要繼續賠的。

儘管社會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額變化,但中國的綜合國力在這個階段並沒有實質改變,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和勇氣向列強說不,只得繼續勒緊褲腰,搜刮百姓來賠款。

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無力單方面停止支付庚子賠款。

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繼續履行對日賠款,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蔣介石也不敢做出中斷賠款的決定,依然老老實實履行,甚至到了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由於英美尚未對日本宣戰,蔣介石也未對日宣戰,並且依然履行對日賠款到1949年。

據統計,從1923年底到1937年的14年間,中國實際支付給日本的賠款額佔庚子賠款規定額的99%,幾乎100%完成了庚子賠款任務,真的是全球誠信第一家。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重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同時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

直到這時,中國人民揹負了數十年的鉅額賠款負擔才被徹底廢除。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國際上沒有明文規定新朝要為前朝償還債務,清朝滅亡時,留下了數億的債務,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為了獲得外國列強的支持,答應為前清償還債務。說實話,民國這時由於戰爭早已千瘡百孔,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繼續過著借款過日子,孫中山有鑑於此,他才決心搞實業救國,把黨務交給了宋教仁。



不論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的南京政府,他們都離不開向洋人借款,一但不能及時償還,唯一辦法就是出賣國家主權,割地賠款開通商口岸,出賣土地,出賣鐵路和通信基本權利,這樣一來,列強就會逐漸控制中國,進而劃分和瓜分中國。

民國一直在償還債務,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止了對日賠償,儘管如此,中國已經共賠款白銀6.532億兩。



接下來蔣介石政府又向外國列強借了許多債,用於內戰。民國舊債沒還清又添新債。新中國成立後,對前朝所欠的債務一律不承認,毛主席有骨氣,不指望向外國人借債,中國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外國列強氣的牙癢癢,但也無可奈何,畢竟在朝鮮戰爭中和17國聯軍真刀真槍的交過手,外國人不服不行。


秉燭讀春秋


毛主席說: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滿清政府留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清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滿清王朝卻固守封建迷信落後的體制,不願睜開眼睛看一看世界的發展和變化,不願通過改革而實現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從而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與世界列強差距越來越大。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一百年的屈辱歷史。



而伴隨著戰爭所帶來的戰爭賠款一直都透支著中國的財政和成為壓在中國百姓身上的負擔。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廢除了所有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真正的實現了推翻壓倒在中國農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即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

中國民國北洋政府選擇繼承不平等條約

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和南方數省紛紛獨立,以及滿清政府最後賴以依靠的袁世凱與革命黨人舉行了和談。滿清政府在全國革命的槍炮聲中宣佈告別歷史舞臺。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皇太后裕隆太后的監護下宣佈遜位!中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的成為了歷史。一個以民主共和制為國體的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然而為了促成袁世凱同意民主共和制,同意將清王朝送進墳墓的前提是:南方革命黨人願意將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一職讓給袁世凱。這在南方革命黨與北洋軍閥袁世凱的和談代表協商時便已經確認。

隨後位於南京的孫中山先生宣佈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並且推薦北洋軍閥,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在一場形式主義下的民主選舉中,袁世凱正式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然而中國從一個封建王朝過渡到一個初步有了民主共和樣子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而為了獲取西方列強國家承認中國所發生的這一切變化。為了使西方列強承認以袁世凱為總統的民主共和制的中華民國政府。袁世凱決定維持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曾經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維持西方列強在中國所擁有的種種特權。就這樣袁世凱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才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認可和支持。



曾經滿清政府因戰爭失敗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均被袁世凱繼承了下來。其中包括1901年,滿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中規定滿清政府要向西方列強11國賠償白銀共計4億5000萬兩。這筆戰爭賠款分39年進行,算上利息總共需要賠償西方11個國家共計9億8000萬兩。這筆賠款在滿清政府1912年宣佈退出歷史的舞臺時依然沒有賠償完。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依然存在不平等條約

隨後以袁世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繼續向西方列強賠償戰爭賠款。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以勝利國的身份,結束了對一戰中戰敗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隨後1917年,沙俄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聯繼承了沙俄在華的利益,但是1924年,蘇聯宣佈放棄《辛丑條約》中的剩餘賠款。

其他幾個國家隨後也都開始選擇放棄,或者將賠款用於中國留學生的留學經費。而美國一直到1941年,為了促使中華民國能夠在亞洲戰場投入更大的兵力,來拖住日本的有生力量而宣佈放棄戰爭賠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期間中華民國雖說與日本之間劍拔駑張,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中華民國依然中國外國銀行向日本進行著戰爭賠款。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中華民國才徹底的撕毀了對日賠款條約。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又向西方列強不斷的借款,同時國內的經濟秩序被嚴重的破壞。

新中國真正廢除所有戰爭賠款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一個戰略家的眼光制定了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條:“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這便就是要將百年來中國各個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中國再也不是那個在大海上架起幾門炮,派出幾條船便可以欺負的國家!中國這才真正的實現了與其他國家平等的外交關係。


珞珈山的貓


清朝的爛賬史,主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道光帝時期,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清廷要向英國賠款、割地、開放口岸,後來又放開了傳教,允許洋人在中國傳教。那時清廷的中央權威還在,該賠的錢基本都賠付了,對開放口岸管理的也很嚴格。因此賣國還不是很徹底,爛賬也不太多。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英國人認為打了一次鴉片戰爭,跟沒打似的。英國的商品在中國還是賣不開,他們把原因總結為清政府的開放程度不夠。於是緊接著就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咸豐皇帝被徹底打怕了。於是清朝的爛賬史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進一步開放口岸,允許洋人在中國設立租借,允許洋人進北京等等。另外,賠款也是少不了的。不過由於當時清廷內外交困,內要對付太平天國,外要討好洋人,中央的國庫已經沒錢賠了,於是英國人就根據《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的規定,將清政府的海關規範化,推薦洋人擔任清政府的海關總稅務司,避免中國官員腐敗,從海關中撈錢。因此清政府就從每年的海關稅收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戰爭賠款,截止到同治五年,賠完了咸豐時期的所有賠款。(總計約八百萬兩)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當時的海關稅務司雖然是外國人控制,但是這幫洋人的道德操守明顯比清朝自己的官員要高。在赫德的主持下,清朝的海關總稅收是不斷增加的。靠著這筆關稅收入,清政府不僅陪完了之前的戰爭賠款,手上還有閒錢搞洋務運動。比如著名的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學堂、天津機器局、天津武備學堂、長江口至南京下關等九處炮臺,以及後來的京師同文館和幼童赴美留學等洋務項目,所用的經費均來自海關收入

。包括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所用的軍費,也是用中國的海關稅收做擔保,才從幾家英國銀行借到了一千四百萬兩銀子的貸款。最後也全部用關稅償還了。

從同治元年到宣統二年,洋人操控下的中國海關一共收了九億兩關稅。這些錢主要用在了賠款、外債和軍費方面。



搞了三十年的洋務後,清政府有點飄了。當時日本也因為明治維新而崛起,於是崛起中的清朝和日本打了一仗。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清朝慘敗。被迫接受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進入了爛賬史的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的起因是甲午戰爭之後,由於日本鬼子獅子大開口,要求清政府賠款兩億(後來又追加了三千萬贖遼費)兩白銀,而且日方還對還款時間做了限定:締約當年就要先支付五千萬兩,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支付九千萬。也就是三年之內必須還清,在賠款全部還清之前,日本軍隊會駐紮在山東威海衛一帶,督促清政府還錢。

中日《馬關條約》的賠款數額之高,賠款限期之緊,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因為清政府早先的賠款,比如之前賠英國、法國以及沙俄的賠款,都是幾百萬兩,兩三千萬已經是極限了。李鴻章赴日和談之前,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日本人會獅子大開口。結果條約簽了,清政府根本沒錢還,連海關的收入也補不上這個窟窿(海關收入每年只有兩千萬兩)。於是清政府決定進一步賣國,也就是向俄、德、法三國銀行借款,合計約三億兩白銀,以支付日本索要的賠款

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國銀行借款,之前也借過,還錢時都是直接從海關的關稅中代扣。但是馬關條約之後的借款,列強增加了新的要求。金錢方面人家已經不滿足了,還要求清政府出讓更多的主權。比如

開礦權、築路權等,清政府基本都答應了,為後來民國政府被列強們蹂躪,埋下了禍根。

俄國首先開價要走了南滿鐵路的運營權,修築了連接大連到長春的鐵路線。鐵路通車後,俄國人在東三省可以隨意來往,暢通無形。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隨時從國內調兵入侵中國。而中國人則不得靠近鐵路(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官員),不得使用鐵路。法國人和德國人緊隨其後,分別要走了廣州灣和膠州灣的租借權,企圖控制中國的西南和山東地區。著名的膠濟鐵路和滇越鐵路就是清政府出讓主權後,洋人修建的。


由於《馬關條約》確實太賣國了,因此清廷內部產生了分歧。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認為,大清根本就不應該陪這筆錢。三億兩銀子可以組建三支北洋水師了!拿著這筆錢乾點什麼不好,非得送給倭寇?然而清政府還是按期賠完了,結果引出了後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最先是維新派對清政府非常不滿,極力促成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改革;結果改革觸到了頑固派的底線,後來演變了對維新派的鎮壓,連光緒帝也被軟禁。

第二階段——

鎮壓變法之後,頑固派們蹬鼻子上臉,叫囂要廢掉光緒,立大阿哥溥儁為皇儲,預定庚子年的元旦讓光緒帝退位。此舉遭到國內外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

第三階段——

頑固派和慈禧腦子抽風了,決定利用義和團對付洋人。於是小摩擦演變成了八國聯軍大舉侵華,慈禧向西一路狂逃。最終以簽訂《辛丑條約》慘淡收場。

根據《辛丑條約》的規定,清政府一共要賠付四億五萬千萬兩,意思就是讓每一個大清子民都賠款一兩白銀。這麼一大筆錢,清政府顯然是無力賠付的。於是清政府又是故技重施,向各國銀行貸款。等於就是借洋大人的錢,還大洋人的債,跟高利貸是一個性質。於是根據借款後的利息計算,清政府總計要賠付本息將近十億兩銀子左右,分39年還清。(一直要還到1940年)



因此清政府滅亡後,接收清政府資產的民國政府也接收了清政府遺留的兩筆爛賬:一是庚子賠款;二是清政府出讓給列強的各種權益。而這兩筆爛賬,不管是孫文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一律都表示認賬。需要說明的是,這兩筆爛賬裡面,庚子賠款的傷害遠比不上後者。因為庚子賠款只是賠錢,而後者則是連褲衩子都賣了!舉幾個例子說。

武昌起義時,英美俄德日五國的軍艦陳列在漢口江面,對革命軍形成威脅。要知道武漢可是在中國的內地啊!離長江口還有一千公里,列強的軍艦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清政府哪還有一點主權國家的模樣?

還比如二次北伐時,北伐軍在濟南遭到了日軍的惡意阻攔。日軍將國民政府的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然後還攻擊北伐軍的駐地,打死打傷中國軍民兩萬人。那麼問題就來了,濟南在山東腹地,日軍是怎麼出現在濟南的?這是因為清政府把濟南到青島的膠濟鐵路出讓給了德國人,後來一戰期間日本打敗了德國,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益。於是日本鬼子就囂張的沿著膠濟鐵路,從青島一路殺到了濟南。

說句難聽的,當時的中國,表面上有自己的清政府或者民國政府。其實中國根本就沒有門,列強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如同進自家的後花園一般

再比如九一八事變,咱們中國的東北為什麼會有日本的關東軍?不知道的還以為小鬼子是從日本或者朝鮮飛過來的呢。其實九一八事變之前,關東軍在東北已經駐紮二十多年了。張學良還在吃奶的時候,關東軍就在了。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清政府當年與日本人簽訂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根據這個條約,清政府將旅順、大連兩處,租借給日本;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與日本;並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從此日本獲得了南滿鐵路經營權,旅順、大連的移民權,在東北駐軍的特權。別看日本好像只佔了旅順和大連,但日軍若是沿著南滿鐵路向北,一路可以殺到哈爾濱。(至於清政府為什麼會籤這個條約,可以參考日俄戰爭)

既然滿清如此賣國,民國政府為什麼不收回主權呢?說白了就是沒有那個實力。民國想要收回清政府出賣給列強的主權,就等同於斷了列強在華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日本和沙俄)。所以收回主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就讓列強“發發慈悲”,在庚子賠款的賠償數目方面少收點錢。




那麼有列強有沒有“大發慈悲”呢?名義上講還是有的,各國都有退回。第一個將庚子賠款退回的是美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美國人確實是退還了一部分賠款,但是沒有全退而且美國人退回來的那部分賠款,本來就是他們虛報的

發現美國人惡意虛報數目的人,是當時清政府擔任駐美公使的

梁誠先生。

梁誠公使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討論庚子賠款時,海約翰不經意間把美國當年虛報數目的秘密給說露了嘴。梁誠聽到後,假裝說自己身體不舒服。等回到公使館後,立即組織對美國國會和議員的遊說工作,強烈要求退還賠款中的虛報部分。一時間,美國人的這個秘密便傳開了,在歐洲各國淪為笑柄。為了挽回聲譽,美國國會展開了幾次討論,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退還虛報的那部分,用於在中國的辦學,以通過面向清朝精英開展教育的方式,傳播美國思想及價值觀,最終獲得美國對清朝未來精英的思想控制權

因此從光緒元年起,美國將庚子賠款中,它所虛報的那部分本利退回,以充作中國精英留美的學習基金。截至民國十三年,一共退回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庚款。有一點要承認的是,美國人退回了庚子賠款的60%(賠給美國的),是所有國家當中最高的


繼美國之後,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從1917年12月開始也不用賠了。因為中國在一戰期間加入了協約國,而德、奧是敵對國。並且在一戰後,由於德、奧戰敗了,他們在中國的特權被取消。但是德國的在華特權被日本繼承。(等於沒什麼變化)

幾乎是時間,沙俄賠款也不用給了。因為中國與沙俄都是協約國,被允許暫緩五年支付。但是後來沙俄倒臺,蘇聯政府聲明放棄沙俄的庚款,所以沙俄的部分也是賠到了1917年。但是要說明的是,沙俄在東北的部分特權,比如中東鐵路,蘇聯並沒有放棄。而且蘇聯放棄的部分只佔賠給沙俄部分的百分之二十。等於絕大部分還是賠了。

從1924年之後,由於看到了美國退款,中國親美勢力的發展,各國都眼紅了。法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五國先後宣佈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並不是直接交到政府手中。需要文化團體自己去申請,審核通過了才能領取。其中英國和比利時在五國中的退回比例最高,英國是40%,比利時是50%

這五國裡面要重點提一下法國,簡直是臭不要臉的國家。當年各國跟風美國的庚子賠款退款計劃時,法國也參與了。但是法國人退了幾年不退了,改為基金形式退款,簡單點說就是拿庚子賠款在中國撈錢。賣了一年多的基金,一毛錢沒退,反倒從中國捲走了相當於四千萬美元的現金流。後來抗戰爆發,這筆基金就不認賬了,形同於廢紙。

最後是日本,西方列強退款的時候,日本也有樣學樣,但是效果並不好。北洋政府雖然與日本訂立了《中日文化協定》,但實際上中國並不能自主掌握這筆賠款,庚款的處置權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於中國的文化事業,多數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各種文化事業上。由於日本“退款”之舉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國各界的反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一方面廢除了《中日文化協定》,另一方面照舊如數支付對日庚款,一直到1937年9月。

據歷史資料統計,至1939年1月15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宣稱停止支付庚款為止,庚子賠款總計實付之數為6.64億海關兩,扣除美英等國退款等,中國實際支付給帝國主義的賠款數額共5.76億兩,約佔總數的58%。



說完了庚子賠款這筆爛賬,剩下的就是列強在華的各種特權的爛賬了。

北洋政府時,除了德國和奧匈之外,其餘列強的特權不變。國民黨政權取代北洋政府後,在全體國民的壓力之下,同時也為了提高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國民政府向列強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照會。

1929年,國民黨政權開始與列強談判廢除治外法權。但由於九一八事變,中國需要列強的支持,關於收回特權的談判即被中斷。

1943年,列強們為了增強中國對日本進攻的決心,才決定採取最後步驟,放棄領事裁判權及相關特權,表示戰後放棄在華利益。

比如列強在上海的租界,當時就放棄了。但是問題是,當時那些租借都被日本人佔領著。所以實際上這就是列強為了拉攏中國的一個小心機罷了。而像香港這種戰略要地,英國人就沒有放棄。並且在戰後立即派兵進佔香港,不讓國軍接受。

真正將前清爛賬全部否定的,是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採用了最直接的辦法,也就是直接否定了所有列強在華的利益。不服,咱就開戰!最後列強紛紛撤出中國,前清的爛賬算是徹底結賬了。


Mer86


作為社會人都知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說的就是一個人的信譽好,那麼他在社會上就會有種種便利。如果信譽敗壞,那麼他在社會上將處處碰壁。——一個人如此,國家也是這樣。


如今的馬來西亞換了個政府,就提出要中止中國、新加坡投資的幾個大項目,既然要中止,那就要按照合同賠償。如果馬來西亞宣佈一概不承認前任政府簽署的任何協議,那麼中國、新加坡就要虧大發了——但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國家信譽就徹底完蛋了,以後不會有任何國家、任何個人敢在馬來西亞投資,也不敢有人和他做生意,即便有人願意做,也必須採取方式降低風險,比如要求預先支付資金,要求馬來西亞國家保險公司為此承保,要求以馬來西亞在國外的資產作為抵押等等。

新當選的馬哈蒂爾試圖否決前政府簽訂的中馬商務項目,涉及資金可能最高達1500億。


當年中國給委內瑞拉500億美元的貸款,假設委內瑞拉發生革命或者政變,新政府一概不承認國際貸款,會導致什麼後果?後果就是此後再沒人敢給委內瑞拉貸款,再沒人敢和委內瑞拉做生意。

如果委內瑞拉政府拒絕償還中國500億貸款,後果會怎麼樣?


同樣的道理,當初民國政府繼承了清王朝,併為世界各國所承認,那麼就只能擔負起清政府的留下的爛賬,不然就得做好被人報復的準備。

這種報復分為兩種,一種是經濟上的。民國政府,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國民政府,因為軍閥割據,所以稅收一直難以保證,再加上戰爭所需,都非常依賴外國貸款,如果敢否認前清爛賬,那麼就要做好貸不到款子的準備。再說,前清的很多借款,都是以政府的名義向外國民間發放國家債券籌集的,那麼外國的法院就有權扣押中國政府的海外財產來賠償這些債主。

這是清政府通過外國銀行向國外普通民眾和商人發行的債券,如果突然之間變成了廢紙,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種是武力和外交上的,這一點不多說,民國政府肯定是受不了外交和武力壓力的。


當初新中國政府成立之後,否決了一切民國外債和不平等條約,結果如何?

結果首先就是各國長達幾十年不予承認、不建立外交關係,不發生貿易往來,也就是閉關鎖國。第二就是原來民國政府在海外的資產(客機、客輪、商務輪船、房產、海外存款)被當地政府扣押,以應對當地民眾發起的訴訟。一些民間訴訟、商務訴訟一直持續到中美建交時期——當時中國和美國互相扣押對方資產。美國凍結釦押了中國約8.05億美元的在美資產,中方則針鋒相對,扣押了美國公民在華約20億美元的資產。

到了中美建交前夕,中美才開始對這些資產進行商討。


武力和外交壓力是新中國政府不害怕的,因為新中國政府有這個底氣。更可況當時的新中國有蘇聯的大力支持,蘇聯給予中國大量貸款、援助,幫助中國度過了這個難關。



但民國政府既沒有新中國的底氣,也沒有超級大國的支持,更不敢得罪列強,只好老老實實承認了前清留下的爛賬。


象眼觀天下


我們先算算賬哈,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間中國和西方列強簽訂了30個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多是以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為主這裡只算白銀,那麼賠償白銀有多少,我們可以簡單羅列出來,其中賠款額最大是《辛丑條約》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第二大的是《馬關條約》賠償白銀2億兩,分八次三年內付清。只有這兩個條約賠款數額超過一億兩。而
賠款超過一千萬兩的有《南京條約》2000萬兩《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合計1600萬兩、三國干涉還遼時,向日本支付的贖遼東費用3000萬兩。三項合計共計有6600萬兩。其餘的賠款多以百萬兩計算,如《中俄伊犁條約》600萬兩,加起來本金有7.3億兩,本息合計約在11.8億兩左右,因為辛丑條約和馬關條約分期所有有利息。

那麼清朝滅亡後留存賠款還有多少,其實賬目很簡單,除辛丑條約付款方式為分39年付清沒有賠償完外,其的賠款都已由清朝承擔,也就是說,後來者的北洋軍閥還有民國需要賠償的是辛丑條約4.5億兩白銀還有利息的一部分,那麼是多少?我們在來算算!

辛丑條約簽訂於1901年,清朝滅亡於1911年,按照39年分期,清朝已經支付10年本息,辛丑條約本息合計約9.8億兩,也就是說清朝已經支付了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民國繼承的債務在7億兩左右。

七億兩看著很嚇人對吧,而且全部來自辛丑條約,其實這個債務是有很大的水分,首先各國都對辛丑條約賠款有減免和退款行為發生,除了二個國家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日本,比如美國退款都以贊助留學的形式進行,英國也在民國政府之後減免退款,俄羅斯還有奧匈帝國德國的賠款,因為一戰時候北洋軍閥站隊協約國,宣戰之後就沒有在給過,加上這三國一戰之後有的滅亡,有的改朝換代,所有債務就自熱消除。

而唯一持續最久的債務賠償是針對日本的辛丑條約賠償,所謂講信用的蔣介石同志,知道1937年正式對日宣戰才終止對日本的賠償,想起這些也是醉了。

不過在這裡有必要說下的就是,日本其實並沒有佔多少便宜,北洋軍閥政府領導人段祺瑞在他任內主導啦對日本的大規模借款活動,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總共向日本借款數額在1.45億日元,摺合成白銀大約是一億兩白銀,雖然是以各種權益抵押作為交換條件,但是所抵押的權益大部分是段祺瑞的對頭張作霖的,張作霖又是一個強龍,脖子夠硬基本上全部都不認帳,段祺瑞也是個牛人,直接跟自己幕僚說“中日早晚要有一戰,打完算球,就沒打算還過。”也因為這筆爛賬,日本還出現經濟危機,西原內閣也因此引咎辭職。

也就是說就算給的最多的日本賠款,也因為各種原因大部分都回流到中國,之時這些錢全部都被用來打內戰,也是可悲。

下面我們在分析下這批爛賬為何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要繼承。

1;國際規則

其實清朝遺留下下來的爛賬都是以大清的,國家稅收,海關稅收,鐵路礦產等國家資源做抵押,包括向各國做的賠償和借款,借款人是大清王朝,不是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但是這樣的賠償或者借款,在國際社會上不是說國家或者政府倒臺就能一筆勾銷的,那是有國際規則限制的。

除非這個國家耍無賴不守規則,否則都是要繼承的。如果非要耍無賴,不承認賠償,那麼在國際社會上這個國家的國家信用評級估計就會降低到垃圾級別。在沒有人肯借款或者敢借款給這個國家,後果還是很嚴重的。所以說國家間的債務承接雖然沒有父債子償這一說但是實際上還是有繼承債務這一規則的。

2:經驗教訓

1840年之後,中國大地最壯烈的起義無非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其實一開始以上帝之名進行的起義活動是很受西方列強好感的,在西方人觀念裡面,一個由信仰上帝的政權接替大清並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於是起義之初,西方列強樂見其成,維持中立。直到太平天國喊出口號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還有恢復一切國家利益之後,西方列強才慌了神,於是和滿清政府一起合力鎮壓天平天國,才有拉臭名昭著的華爾洋槍隊出現。

基於以上的往事,所有推翻滿清的北洋政府才有繼承債務和西方列強各種特權的舉動,要不沒有西方支持,北洋政府地位也不穩固。同樣的繼承北洋政府的民國政府也基於同樣理由繼承啦賠款債務和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各中特權。當然他們也做過不少取消的事情,比如各個租借地的收回,有很多都是在民國政府時候完成的。

3:因政治需要的借款和賴賬行為,還有新中國的舉措。

這又由幾個時間段組成。

第一時間段:北洋政府時期,對西方列強各種債務還有特權都全部承認,還大舉向日本借款。不過這期間的日本借款後來被民國政府所不承認。

第二時間段:民國政府初期,因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關係,蘇聯也曾經對民國政府有大量的軍事科技及資金援助。這一援助情況一直持續到4.12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後,民國政府拋棄蘇聯轉而投入英美,主要是美國的懷抱,所有對蘇聯的債務還有權益也被賴賬啦。

第三時間段:解放戰爭後,新中國成立,在當時時間段,所有不平等條約賠款基本已經沒有,要麼賠完啦,要麼賴賬被民國政府賴啦,要麼被取消。至於不平等條約所規定的西方列強在華各種特權,也被新中國政府硬氣的全部推翻,直接廢除啦所有不平等條約。

第四時間段:新中國建設時期,蘇聯在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執政時也想拉攏中國,曾經對中國進行各種經濟,工業等方面的援助,妄圖以此換取在中國的特權地位,比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建立聯合海軍,和海軍基地等等。不過新中國政府不是北洋政府,也不是民國政府,在毛主席領導下,全部給否決。才有拉蘇聯逼債事件出現和之後的饑荒。和後來的中蘇交惡。

所以對於給列強借款問題,還有不平等條約問題,孫先生,袁總統,蔣總裁都不如毛主席硬氣。

最後要補充說一句,國家債務承接是國際社會的通用規則,不因政府倒臺和國家政權更迭而被廢除,因為事關國家信用問題。國家和人一樣也是有信用的,歷史上曾經有國家因為無力還債而做出賴賬舉動而且還不少,遠的有軍政府倒臺之後的阿根廷,近的有直接宣佈國家破產的冰島,還有就是賴著我們600億美元不還的委內瑞拉。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債務國會根據金額協商其他方式進行補償或者出具還款計劃。以免信用破產。


阿斗不傻


關於一個國家改朝換代之後 如何處理前任政府留下來的債務?大多數國家會選擇乖乖還。比如說德國在前幾年才還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賠款。對沒錯,一戰的不是二戰,二戰的,還早著呢。

再比如說,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政府依舊在為甲午中日戰爭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日方賠款頭疼。就是打起來了,都照樣得還。

另一種嘛,那就是賴掉,很少有國家選擇這種情況,因為這,就代表著你和國際社會的徹底決裂。比如說蘇聯以及我國的革命政府建立以來,都是不承認之前政府的一切戰爭債務以及戰爭賠償。全力發展本國經濟。(賴掉債務是柄雙刃劍。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體諒,讓你自己能夠維持生存的話,那無異於自殺。)

並且其他國家為了讓自己的錢能撈回來,很有可能再發動一場戰爭。...所以說想賴賬都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錢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朝確實給民國留下了很大一筆的爛賬,而這筆爛賬的主要來源則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所留下的庚子賠款。


在1900年的時候,因為清朝本身權力鬥爭的緣故,導致慈禧太后在受到矇騙後向西方的列強們作死地宣了戰。

不過慈禧在當時雖然向西方列強們宣了戰,但是她還是保持著一絲理智的,她不敢徹底地得罪列強們,所以她就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方法。

在慈禧太后的操控下,原本被牢牢阻隔在北京城外的義和團成員被放入了北京,然後進入北京的義和團就開始對身處在北京的洋人百姓們以及許多無辜的北京百姓們進行了大規模的殘殺。

雖然慈禧後來向西方列強人服了軟、求起了和,但是義和團的事情卻深深激怒了這些西方的國家。

他們對慈禧所做的小動作看得很清楚,所以在出了這檔子事情之後,他們就開始以此作為把柄,糾結大軍從天津登陸,然後進攻佔領了北京。

在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之後,他們對義和團展開了大規模清剿,不過為了利益著想,他們卻沒有對清朝趕盡殺絕,他們後來把北京還給了慈禧,但是與此同時換來的代價卻是高達4億多兩白銀的庚子賠款。

清朝對列強們的賠款數額

八國聯軍時期留下的這筆賠款就是我們上面所說到的那筆爛賬。

清朝當時是沒有那麼多白銀賠給西方列強們的,那這筆賠款後來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其實這些錢並不是從清朝的國庫裡掏出來的,而是用清朝當時的各種海關關稅以及高昂的鹽稅當作抵押支付的。

也就是說這些賠款是清朝後來通過一筆筆的稅款賠給西方列強們的。

在當時他們簽訂了一個分期付款的協議,計劃通過39年的時間賠完這四億多兩白銀的本金。


而這39年時間中所產生的利息也非常之高昂,原本四億多兩的本金加上利息的話,清朝最終要給列強們賠付9億多兩的白銀。

這筆賠款是從八國聯軍之後的第二年開始賠償的,按照原本的賠償協議,清政府要一直到1939年才能把這些賠款全部賠完。

分別繼承了清朝爛賬的北洋軍閥和蔣介石

但是我們也清楚清朝在1912年的時候就已經滅亡在了歷史之中,那這些賠款後來是怎麼處理的呢?

這些賠款在民國成立之後,實際上大多數是由北洋軍閥們和蔣介石負責承擔起來的,他們成為了清朝遺留下來的債權人。

中華民國這個概念是孫中山提出來的、他也是民國的首位臨時大總統,但是孫中山開始時的實力非常弱小,他當時的實力與繼承了清朝大部分力量的袁世凱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所以在袁世凱按照承諾逼迫清朝退位後,孫中山就把民國的總統大權交到了袁世凱手中。

於是接下來袁世凱以及眾多北洋軍閥們,就開始獲得了絕對正統的名義,成為了民國早期的中央政權。

作為民國早期中央政權的他們,在獲得其他軍閥們無法獲得的好處時,同時也被西方列強們視之為了清朝的繼承者,然後在他們不敢得罪西方列強的情況下,自然就乖乖向西方列強賠起了款。

在北洋軍閥統治了民國多年後,蔣介石和其他的國民軍閥們通過北伐戰爭擊潰了北洋軍閥,然後接下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成為了民國後期的中央政權。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蔣介石就開始成為了庚子賠款的負責者,負責起了庚子賠款的賠付。

第一個退還賠款的是美國

不過我們也要清楚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錢雖然後來北洋軍閥們和蔣介石一直按照協議賠償著,但是歷史中總共賠給西方列強門的賠款實際上只有5億多兩白銀。

原本的9億多兩白銀有4億多兩白銀後來是被列強們退還回來或者是直接不要的。

退還賠款的做法美國人是第一個實行的,清朝末年的時候,在清朝外交官發現美國當年庚子賠款中的一個數據漏洞後,經過商談,於是就出現了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的做法。

當然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可不是白白退還的,這些錢在他們的指定下,要被用在許多有用之處上。

比如清朝末年以及民國時期很多修建現代醫院、教堂、學校以及各種公共設施的錢都是來源於這些賠款的退還,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就是由這些退還賠款的金錢修建而成的。



而在美國人退還賠款指定的眾多用途中,就包括了強制清政府和民國用這些退還賠款送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的規定。

美國退還賠款的主要目的

而他們之所以會退還這些賠款,主要跟他們想在文化上侵略我們然後繼續謀取某些方面的利益有關。

因為他們退還的賠償金確實在當時起到了很積極作用的原因,所以他們收穫到了第一個想要的效果,那就是直接消除了很多來自於我們國內的敵意。

這為他們想在文化上滲透我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還有就是很多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他們的存在就是美國人的第二個目的。

這些留學生都是我們國內沙裡淘金掏出來的精英,他們後來有一大部分人留在了美國,投入到美國的各種行業中推動起了美國的發展。

而另一些回到國內發展的留學生對美國人來說也有著他們自己的作用。

因為這些留學生後來影響力都很不一般以及他們本身受過美國教育對美國擁有好感的原因,所以在他們對美國的這種特殊態度下,就達到了美國人想在我們國內培養親美勢力的目的。

通過民國後來的許多事情證明,美國人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確實達到了自己相關的目的。

日本是所有列強中唯一不做任何改變的國家

正因為看到了美國人這種想法的實現,所以後來的許多西方列強們也開始走向了退還賠款的道路,於是接下來很多的西方列強就陸續向我們退還起了賠款。

而這其中又有幾個列強是特殊的,其中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為是一戰戰敗國的原因,所以他們後來是直接不要這筆賠款的。

俄國雖然沒有退還賠款,但是他們的繼任者蘇聯在和孫中山展開了合作後,因為需要達成某些目的的原因,也直接撤除了這些賠款。

而剩下唯一一個不做任何改變的國家就只剩下了日本。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繼續給日本陪著款。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在前幾個月時間中繼續給日本賠著款,不過在過了幾個月後,因為蔣介石不想再繼續資助日本人進行侵華戰爭,所以他就想到了另一個賠款的方法。


那就是把這些賠給日本人的錢全部匯到歐洲的銀行中,打算等到什麼時候中日戰爭的結束,再通過這些歐洲銀行的手把這些錢交給日本人,這樣既避免了資助敵人,也維護了他蔣介石在國際中的名聲。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爛賬的最終處理方法,這些爛賬後來全部由民國的中央政權給承擔了。


孤客生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戰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慢慢開始瓜分中國的行動。尤其實慈禧太后自取滅亡,向十一國宣戰,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清政府又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此條約要求中國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也就是一箇中國人賠償一兩銀子。


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標誌清朝覆滅。清朝雖然滅亡,但是數億賠償款並沒有被廢除。孫中山為了讓列強承認中華民國的合法地位,竟然打算繼續向列強付賠款,南京國民政府從1912年到蔣介石敗逃臺灣的1949年,總共賠款6億兩白銀左右。新中國成立,不承認與列強簽訂的任何不平等條約。


這裡最值得一提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的《西原借款》,段祺瑞前前後後總共從日本借款1.45億日元,摺合白銀大約在一億兩,但是這筆欠款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也沒有歸還日本。

因為段祺瑞主要以東北權益為抵押,而東北王張作霖又是個硬骨頭,一直找各種理由拖日本。張作霖一方面承認這些條款,一方面又是各種推辭,總之就是沒給日本人一點好處。


麥地傳奇


首先來看一下晚清的外債情況:

晚清的外債開始於1853年二月,那個時候上海道臺吳建彰為了剿滅太平軍,向上海的洋商借款13000銀洋。在其後的58年,清廷的外債有208筆,債務總額為 1305888297兩。其中61%是清廷賠款借款轉化為了外債,29%是實業借款,6%是海防、塞防和抵制外侮,3%是行政經費借款、1%是鎮壓革命起義。

清廷大部分的外債都是用於軍事和彌補財政赤字,換句話來說債款本身並不能產生經濟效益。一旦外債達到一定規模,償還利息便佔到了財政中的較大份額,給財政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為什麼朝廷會有外債呢?其實晚清財政的弊端由於自身無法克服,形成了一種惡性的循環。下面這個圖便能夠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清廷的外債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便是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之前,鴉片戰爆發,其後1851年又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那個時候清廷的財政可謂是捉襟見肘。為了應對時局,朝廷開始舉借外債,主要分為了三個階段:初期外債、西征借款、中法戰爭借款。

早期的時候清廷對外借款還是非常謹慎的,規模並不大。比如1862年,福建巡撫向福州、廈門的英法商人借款40萬兩,其後又借了10萬兩。這在當時便引發了朝廷的注意和不滿,可見當時的人還是非常謹慎的。

等到了左宗棠西征的時候,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他前後借款六次,總額達到了1600餘萬兩。當然利息也是高得嚇人的,當時月息是1.5%,年息為18%,最低的的年息也有9.75%。

中法戰爭中清廷借款主要是為了籌集軍餉。其中,這次舉債還催生了中國近代第一批實業外債。

總的來說,甲午戰爭前清廷的外債有60多筆,總數為5300餘萬兩。這批欠款都還清了,並沒有積欠。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的外債就再也還不完了。當時清廷賠給了日本高達2億兩的白銀,同時還支付了3000萬兩的“贖遼費”,甚至還每年要支付50萬兩白銀給威海衛的日本駐軍,駐軍至少三年,直到還清了賠款為止。此次鉅款真是餵飽了日本,日本當時的財政收入相當於4571萬兩銀子,這次賠款相當於日本四年的財政收入。

清廷為了賠這筆錢,先後對外借款三次,分佈以關稅進行償還:

另外,庚子賠款又使得清廷欠下了另外一筆巨大的外債。當時清廷賠款共計4.5億兩,39年還清。這筆賠款實際上一共賠了11億兩,所以便有了後來一些列強退還庚子賠款。因為當時的匯率波動,他們發現大清賠多了。

最後,地方外債和實業外債往往為人所忽視。此時的清廷可謂是風雨飄搖,外債一年比一年重。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新政府自然無力籌款還債,不過外國列強自然不肯輕易放棄既得利益。為此,英國駐華公使組織國際銀行家委員會,對海關的收入進行分配和監督,以確保這些收入能夠償還之前的外債。畢竟當時的海關在他們手中。

1914年,袁世凱政府開始如期償還賠款。

北洋政府期間,民國還是接著賠款。後來因為加入了一戰,賠款還特意被延期了5年。後來,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藉著“金法郎”又敲詐了6千萬元。

美國當時在庚子賠款中索取過多,後來發現他們錢收多了,還特意退還了一部分。當然,其他國家也有效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