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清代东北的流民、流人是与东北本地居民相对而言的。流民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由于土地兼并及自然灾害而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难民,为求生计而“闯关东”。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流人是指由于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法律而被流放或充军等强制迁徙到东北的罪犯,来自中原及南方各地。流人与流民大多数来自汉族,他们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乾隆时期,为了保护满人在东北的利益,阻止汉民进入东北,朝廷对东北实行严格的全面封禁政策。但清前期百余年的恢复发展,致使中原地区人口急剧膨胀,且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兼并严重。为了谋求生计,无地的农民、灾民仍不断涌向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清政府鉴于内地流民大量涌入吉林,为了社会稳定,清政府只能放行、默许。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东北地区历史上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以渔猎为主。清代前期,东北只有小部分地区发展农业。流民潮不仅给东北地区带来并传播了内地粮食作物与瓜果蔬菜等种植技术,而且把养蜂、制糖、制蜡、制碱、酿酒等手工技术传播开来,带动了吉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为开发、建设吉林做出了贡献。

清代前期,文化流人成为推动吉林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这与流人的文化背景有关。他们有的是学界名流,有的曾在中原、南方地区做过官,拥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流放东北后,他们将关内文化与东北文化融合,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流人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创吉林诗歌文学创作先河,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清初,随着文化流人被放逐到东北,也将诗歌文化带到东北。文化流人常以诗歌创作的形式,抒发对流放生活的感触,留下了很多名作,再现了清初特定历史环境下东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2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为吉林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为编修《大清一统志》,下令编修《盛京通志》。《盛京通志》是清代前期东北地区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的一部地方总志,由文化流人陈梦雷主持编写。吉林地方没有单独成书,只有《吉林志书》八册构成《盛京通志》的一部分。在陈梦雷主持下还修订了《盖平县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等。此外,他们还撰写了大量的个人笔记,如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等等。这些方志和笔记为后人研究吉林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3兴办私塾,推动了吉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清代前期,吉林官办学校数量很少。而文化流人多以开办私塾,教授学生维持生计,成为吉林地区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播者,不仅推动了吉林地区的教育发展,也促进了吉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吉林地区的流人文化既具有关内文化的内容,又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吉林地区文化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满族的生活与信仰,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历经挹娄、勿吉、靺鞮、女真几个发展阶段,清代时称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满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古老习俗颇具民族特色,影响至今。

袍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满族男女老少都穿袍服。满人又称旗人,故而袍服也称“旗袍”。旗袍款式高雅,至今仍然盛行。

满族的饮食很有特点,满族先民最早以游猎为生。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此外,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等民族特色的食品。

东北天气寒冷,满族也形成了独特的居住习俗,以御寒为主。明代时,就以砖石建房,房屋建筑也与现在相似,一般屋内设有锅台和火炕相连,现在俗称连锅灶。现在东北农村住房还保留部分特点。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日常生活中有各种礼节,主要包括打千礼、拉手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尊老敬上、长幼尊卑的礼节,晚辈遇见长辈主要打千问安。

满族的结婚仪式比较复杂繁琐。现代男女婚礼中的一些仪式,如选择吉日订婚,互赠礼品、嫁妆;结婚当日,双方拜天地、喝交杯酒、闹洞房;婚后三日,夫妻同回女方娘家,都是满族的习俗。

满族的育儿习俗很有特点。东北有句俗话,“养活孩子吊起来”,说的就是满族人一般都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吊在房梁上,这样做,猫狗蛇虫不容易咬到孩子,悠车子一晃动,蚊虫也会避开,还能生出凉风,给孩子消暑,孩子睡得很舒服。

满族的葬礼一般以土葬、火葬为主。人死后在家中停灵7日,举行祭奠。出殡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如故。

满族有许多禁忌。饮食禁忌最主要是不杀狗、不吃狗肉。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满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其远祖肃慎人那里。萨满教属于原始部族信仰,崇拜各种神灵,仪式繁杂,最主要的祭奠仪式就是烧香跳神。跳神时,萨满头戴神帽,身穿彩裙,腰系长铃、铜镜,手执单鼓,配以舞蹈、唱词,请神灵附体。这就是“萨满舞”。

满族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习俗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存在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