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談“後期”就色變?來猜猜這些作品用了哪些後期技術?


目前攝影已成為大眾的普遍愛好,這多少源於數碼相機讓攝影技術變得越來越簡單。數碼相機令拍攝一次性完成,不像膠片時代,拍攝後需暗房處理,經後期製作才算完成。所以說膠片時代是離不開暗房後期處理的。這是2018年10月的北京大觀園,經過後期調整後彷彿一幅美麗的油墨畫。

膠片時代有句老話,三分拍攝七分暗房,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確實也表達了後期製作的重要性。如今,數碼攝影的後期處理相當於膠片時代的暗房技術,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這是經過調整後如工筆畫一般的白玉蘭。

通常,很多場景為了展現其真實性和攝影師的專業水平,照片是不建議進行後期處理的。我們審視攝影作品的價值,應關注其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創造性及社會性等等。此圖為2018年11月的北京陶然亭公園,經調整後色彩更加絢麗,樹木倒影在湖面上彷彿用水彩筆塗抹了一般。


照片的後期處理雖不是全能,但很多時候卻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對照片色調、飽和度、反差、清晰度等進行微調整,或根據需求對畫面進行必要的剪裁,以獲取理想的畫面。這應該算是照片最基礎的後期處理流程。此圖為拍攝於2018年4月北京大觀園的白玉蘭,玉蘭的花瓣晶瑩剔透,你能猜出是從哪個角度打出的光線嗎?

此外,圖片的後期處理可以讓攝影變得更具想象力,也為作品本身的藝術表現,提供了更多創作空間。此為拍攝於2018年11月的北京陶然亭公園,經過色彩處理,岸邊的樹木披上了新衣。是不是挺有趣?你對這一切有啥體會和想法?歡迎到人民畫報社“花園攝區”一起交流\(^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