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投下原子弹后,那架飞机最后逃生了吗?美军是如何防范的!

73年前的1945年8月6日凌晨,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提尼安岛上的宁静。美军一架B-29轰炸机腾空而起,刺向静谧的夜空。

机长蒂贝茨摸了摸从不离身的几只雪茄和烟斗,仔细查看了上衣口袋里秘藏的14颗氰化钾后,向机组人员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保持无线电静默”。

他的机舱里静静地躺着“小男孩”原子弹,他要带领14名机组成员去执行一项在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任务——轰炸日本城市广岛。

美军投下原子弹后,那架飞机最后逃生了吗?美军是如何防范的!

(前往日本的美国轰炸机)

8时10分,广岛已是一片喧嚣。早起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忙碌着,晨练、早餐、买菜、准备上班。在他们头顶的万米高空,机长蒂贝茨正在用机舱通话系统提醒机组成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因为飞机下方的广岛已经异常清晰地映入了蒂贝茨的眼帘。

8时14分,B-29的弹仓徐徐打开,“小男孩”在空中翻了一个跟斗,优雅的扑向了它的目标——广岛市中心。

45秒后,广岛的上空发出一团异常耀眼的白光,烈焰升腾,一个炙热的大火球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随之升起。爆炸中心的所有物体化为齑粉,正在乘坐电车的人群随即和电车融为一体。三公里外的一队士兵面部被融化,分不清正反面。爆炸中心10公里的范围内被夷为平地。

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飞机遭到了强劲的冲击波,剧烈摇晃,震感强烈,几乎无法掌控,但好在有惊无险,未受损伤。

那么,投放原子弹的飞机为什么能毫发无损呢?

美军投下原子弹后,那架飞机最后逃生了吗?美军是如何防范的!

(原子弹大爆炸)

一、飞机的逃生距离和路线经过了精确的计算。

经过专家的计算,原子弹的爆炸点被定在550米的高度。它离开弹仓后,从万米高空下落到550米处时,大约需要45秒的时间,这个时间足够飞行员做出逃生的一切操作。

飞机和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安全距离被定在8英里以外,也就是大约13公里,只要飞机能在短短的45秒之内,再成功飞出4公里,就比较安全了。对于最大时速能达到近600公里的B-29来说,这并不困难。

而且,美国科学家还为飞机设计了最佳逃离路线,那就是在投出原子弹后,B-29必须马上转向155度,近乎于反方向飞行。

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一是可以保证飞机转向的时间最少,损失的速度也最少,依然可以保证逃离的速度;二是还可以确保原子弹的冲击波首先到达的是飞机的尾部,不至于损伤机头或者发动机。

美军投下原子弹后,那架飞机最后逃生了吗?美军是如何防范的!

(保罗·蒂贝茨及他的飞行小伙伴)

二、机组人员经过了长期而严格的训练。

在导弹专家计算出投弹时间及逃跑线路后,空军经过慎重考虑,将这一艰巨的任务最终交给了飞行员保罗·蒂贝茨。

蒂贝茨1937年入伍,一年后晋升少尉军衔,曾驾驶美国有名的轰炸机B-17多次参加欧洲和地中海战区的轰炸行动,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突发事故处置技巧,被誉为当时美军最优秀的飞行员。

蒂贝茨在拿到飞行计划后,带领机组人员进行了严格和艰苦的训练,终于在1945年7月底达到了专家的要求。

其实,蒂贝茨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带在身上的14颗氰化钾就是为14名机组人员准备的,同时,他还将这架B—29轰炸机命名为“艾诺拉·盖伊”,因为那是他母亲的名字。

三、B-29轰炸机性能卓越。

当时的B-29号称“超级空中堡垒”,他不但是二战时期全世界最大的飞机,同时也是当时最具科技成果、最先进的飞机。

关于B-29的超强性能,二战时期还流传一个故事。

一架B-29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出了故障,飞行员无法排除,只好跳伞逃生,B-29则依靠自动驾驶功能在高空巡航。美国为避免这架飞机落入敌手,出动战机想把它打下来。结果战机飞行员打光了所有炮弹,才导致B-29的发动机起火,坠落下来。

广岛核爆三天后,另一架B-29“伯克之车”,向日本城市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后,同样安全返回。

美军投下原子弹后,那架飞机最后逃生了吗?美军是如何防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