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馬化騰馬雲是他小弟,現在卻消失了

30歲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馬化騰馬雲是他小弟,現在卻消失了

這是創界網“中國創業系”第二篇

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上,盛大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公司,沒有之一。

它培養了阿里張勇、騰訊姚曉光、趣頭條譚思亮等現在如日中天的互聯網人物;它開創了雙11的促銷、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等商業模式,迄今還在影響著我們;它是中國最早探索和研發雲計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等前沿技術的公司······

盛大雖然已被出售,但它不應該被忘記。陳天橋並沒有消失。更不是什麼失敗者,他只是換了一條賽道。

盛大如何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

陳大年曾私下感慨過,盛大最早做了IM,但最後成就了騰訊;盛大最早做了支付,走出來的卻是支付寶。

其實這還只是盛大對於中國互聯網模式探索的冰山一角,很多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在國內最先嚐試和研發的就是盛大。

現在人人皆知的光棍節雙11促銷模式。它的發明者和起源就是盛大,小光棍節是11.1,大光棍節是11.11,彩虹島上線,銷售破紀錄。於是年年搞,每個遊戲都搞。但是張勇把這個模式更加成功的運用在了電商和日常消費領域。

陳天橋最早提出的家庭網上迪士尼的概念,正是當今移動互聯網文娛產業的1.0的雛形;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盛大盒子”,是把電視盒子作為家庭互聯網娛樂核心的第一款產品。

2005,王欣進入盛大之後,他主導研發盛大盒子,更提出通過把視頻和電子商務結合的方式解決變現難題,甚至發明了利用用戶閒置帶寬出租的玩法,後來被迅雷借鑑並做大。後來他做了快播。

早在2004年,陳天橋就預見出網絡文學IP的巨大價值:“網絡文學是互聯網內容的根源。”並在當年收購了現任閱文集團CEO吳文輝創立的起點中文網。2014年,騰訊以7.3億美元買下盛大文學,與騰訊文學整合成為閱文集團。2017年11月8日,閱文集團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達到816億港元。包括凌海在內的高層。當時並不理解。“那時候的網絡文學還不像現在——一個大熱IP就值幾千萬,前一百名的網絡文學IP,加起來市價才幾百萬。”對於陳天橋佈局網絡文學很不理解。沒有人能想到當年的一個網絡玄幻文學協會如今能發展成為一個千億級的上市公司。但時間證明陳是對的。

盛大遊戲早期的收費方式是售賣點卡。陳天橋後來提出,盛大遊戲應該一律實行點卡免費,不再按照遊戲時長收費,轉向遊戲道具收費。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大股東,要求砍掉自己公司的主要盈利業務,而轉向道具收費這種根本不成熟的盈利模式,連管理層都覺得太激進,提出用溫和的方式逐步過渡。然而,陳天橋堅持己見。時至今日,道具收費已經成為中國遊戲產業最主流的收費模式。

而盛大創新院更是當時互聯網技術研發和創新的結晶。陳大年擔任盛大創新院院長。在他主持期間,一共立投入了多達50個新項目研究,包括Everbox(盛大網盤)、Web OS、麥庫筆記、萬能Wifi鑰匙、PhoneGap產品等等。其中Everbox是市場上最早做網盤的產品之一。僅在2005年一年就投研發費用1.5億元。

從短期看,盛大的眾多創新項目都沒有收穫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現象級的成功;從長遠來看,這些戰略決策都被證實洞察了未來的市場趨勢和方向。盛大不僅培育出一大批真正具有技術實力的尖端人才,還在雲計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搜索等未來領域提前進行了摸索。有人評論說,盛大的衰落是執行層面出了問題。也有人說,“考慮一個產品的先進性,一定要結合市場的兼容性,最好領先其他人半步。”

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

30歲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馬化騰馬雲是他小弟,現在卻消失了

2004年,盛大赴納斯達克敲鐘上市,30歲的陳天橋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首富。那個時候,馬雲和馬化騰還是個無名的小老闆。而到了2017年,騰訊的遊戲業務總收入排名全球第一,騰訊和阿里的市值超過了5000億美金。接著,騰訊以3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盛大遊戲。

如果我們在未來的某一天,盤點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時,這家叫盛大的公司有兩點,值得被我們記住:一是作為科技和商業模式的先驅,在雲計算等諸多無人區領域進行了探索;二是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貢獻了大量高端人才;

自主創業佔了7%,70%的盛大離職員工加入了大型公司。他們活躍在在互聯網的企業服務、遊戲、文娛、硬件、電商、社交、教育、廣告等各個領域中奮鬥。其中騰訊百度阿里所佔的比例分別為30%、19%、8%。眾多盛鬥士在成為BAT員工後,依託更大的平臺,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在某種意義上來看,盛大是中國互聯網包括騰訊阿里百度的黃埔軍校。盛大的人,最有成就的一批人,是加入了大型互聯網公司後,擔任核心高管獨當一面的人。不管是阿里的CEO張勇,還是騰訊遊戲副總裁的姚曉光,皆是如此。創業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概念。那種獨立門戶,自己當老大的人叫創業。加入公司,獨立支撐起一個產品線、一個事業群的人同樣值得尊重,這也是創業。

馬雲在2007年從盛大挖來了張勇。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張勇擔任盛大CFO。再之前,張勇在普華永道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由於馬雲和陳天橋相熟,為此他還特地去了一趟陳天橋家,在晚飯時向陳表示歉意。不過陳天橋在後來的採訪中也表示:張勇有遠見,因為當時阿里巴巴規模還很小。

張勇到來後,幫助淘寶扭虧為盈,打造天貓商城、盒馬生鮮,開創了電商行業 “雙11”,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高鑫零售,收購餓了麼等等,一系列征戰殺伐和創新策略,成為阿里集團繼馬雲之後最優秀的領導者,在完成了阿里的權力平穩交接,不斷將阿里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度。

在2018年馬雲公開信裡,高度讚賞了張勇:“展現出了卓越的商業才華和堅定沉著的領導力,連續13季度實現阿里巴巴業績健康持續增長。他具有超級計算機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堅信使命願景,勇於擔當,全情投入,敢於站在未來創新設計新型商業模式和業態。他被評為中國2018年最佳CEO排名第一,這份榮譽當之無愧!”

按可統計的數據,盛大遊戲加入大公司的成員裡,30%加入了騰訊。可以說盛大的人才支撐起了騰訊遊戲的高速發展。現任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姚曉光,是原盛大《神蹟》的首席製作人,在盛大工作的3年期間,雖然研製的遊戲沒有後來的產品那樣大爆發,但是在業內已經聲名遠揚。騰訊求賢若渴,派副總裁唐毅斌登門拜訪,雖然未達目的。但是騰訊並沒有放棄,堅持遊說了一年多,精誠所至,正式加入了騰訊。

在加入騰訊後領導開發了多款現象級產品:QQ飛車、《天天愛消除》和《天天酷跑》等休閒類遊戲。後來組建了天美工作室群,開發了一款叫做《王者榮耀》的遊戲,迅速爆紅,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遊戲,年流水高達數百億。直接把騰訊推上了5000億美金市值的寶座。

而創業短短兩年就成功上市的趣頭條,創始團隊幾乎全部來自盛大:董事長譚思亮曾是盛大廣告的在線業務負責人;CEO李磊曾是譚思亮的同事,同樣來自於盛大廣告;COO陳思暉則曾在盛大人力資源部任職。陳大年領導的Wifi萬能鑰匙估值超100億美元;雲計算領域的巨頭、前盛大首席安全官季昕華創立的Ucloud,估值超過250億;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那群悶聲發財的盛鬥士

30歲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馬化騰馬雲是他小弟,現在卻消失了

凌海2003年加入盛大,後任盛大遊戲總裁兼韓國上市公司Acotz(網遊傳奇製造商)董事長,2012年從盛大離職創業,2015年,以蝴蝶互動創始人的身份重回遊戲行業,離職盛大後他就一直在組織創辦盛大系組織——盛鬥士。按照盛大內部的說法:在盛大工作過1-2年叫盛鬥士;3-5年叫必盛客;6-9年叫鬥戰盛佛,10年以上叫齊天大盛。如今,這個群體的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兩萬人以上。

盛大的離職高峰期是在2010年到2012年,僅在2010年至2012年10月的34個月內,盛大系就有22位高管離職,其中19位都是盛大相關公司總裁及副總裁級別的高管。我們現在看歷史變遷和朝代的更迭,除了當時的制度和管理之外,還要放到當時國家周邊的地緣政治,乃至全球的視野來看,甚至是地球的整體氣候都有關聯和影響。

當時的盛大衰落的背後,其實正是處於一個PC互聯網,朝著移動互聯網的巨大轉型期。

2011年, 盛大網以23億美元價格私有化,接著陳天橋出售了盛大遊戲股份,從董事會辭職。在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越臺式電腦用戶,達到3.88億。互聯網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在這一年,今日頭條上線,微信公號1.0面世,快手開始轉型短視頻App。而他們現在都已經是超過百億級美金體量。

新的時代的到來,無數的機會在召喚著這些心有抱負的人。當時的盛大,雖然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辦公室政治嚴重,嚴格意義上是家族企業。陳天橋喜歡讀《毛選》和人物傳記,強勢和獨裁是出了名的。有一位從騰訊跳槽去盛大的前高管說,在盛大最大的不適應,就是等級森嚴。即使是盛大CFO張勇,在當時也沒少挨批,據內部人士透露,他走之前說了一句:“我來盛大是工作的,不是來被罵的。”這種情緒,加上面臨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人員流失。

盛大其實一直走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標準下。遊戲眾所周知,因為各種原因,在國內一直充滿爭議。而盛大後來想進入的家庭娛樂領域,包括電視上網、遊戲與音樂、電影合一的新式機頂盒,這其實已經不是簡單的市場競爭了。而是動了一塊巨大而堅固的蛋糕。後來陳天橋透露,“政府要掌控電視屏幕的控制權”。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風險,最終像交織的絞索,合力絞殺了陳的健康。“他有嚴重的驚恐發作症。”

30歲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馬化騰馬雲是他小弟,現在卻消失了


今年的馬化騰,應該能體會到陳天橋當年的心情和境遇。焦慮和恐慌從沒有離開過中國的企業家,從改革開放到現在40年,他們必須要在政策和市場中保持平衡。一手懂政治,一手抓經濟,不然可能就是曇花一現。即使是龐大如騰訊,在2018年也遭遇了政策的瓶頸。遊戲版號的停止,讓騰訊的收入大跌,全員恐慌。

盛大出來的人,都不喜歡拋頭露面和對外發聲。盛大當年的境遇,也應該給了盛大創業系的人很大的啟發。就是悶聲發財,小心行事。從盛大出去的人,基本都不不怎麼傳播自己。除了WiFi萬能鑰匙陳大年不時發聲之外。哪怕是阿里新任的CEO張勇,對外的發聲也並不頻繁。

做出《王者榮耀》的姚曉光,坊間幾乎沒有沒有他的採訪和報道。在騰訊官方授權、吳曉波主筆的338頁《騰訊傳》裡,姚曉光的名字一次也沒有出現過。一他的影響力,應該不是官方刻意的隱藏,更多可能是主觀上不願意曝光。悶聲發財,在中國的任何時代其實都是個明智的做法。以至於他9800萬元買了香港尖沙咀買一套房子,還被媒體傳得沸沸揚揚。其實這在騰訊的土豪裡,比這花更多錢的人,不在少數。因為實在是無事可扒了。

陳天橋並沒有失蹤,更不是什麼失敗者,他只是換了一個新的目標。

陳天橋夫婦除了資助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衰竭性疾病的研究。陳天橋的新加坡投資公司盛大集團已經在中國和全球投資了100多家先進技術公司。以色列創業公司ElMindA Ltd,美國娛樂公司、洛杉磯VR遊戲開發商Survios、冰島VR旅遊冒險應用開發商Solfar Studios ehf、美國P2P借貸行業巨頭LendingClub、美國農村醫院運營商社區衛生系統公司。

在一家公司裡,不管是自己出走還是被動離開,幾乎都是有情緒的。很多離職的員工,一方面對於母體有依賴,有感情,所以會彙集在一起,成為離職的“XX”系;但另外一方面,對於原來的境遇也有自己的不滿或者想法。

但盛大不一樣,大家“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進城的火車就剎車了,然後人為解體了。2011年, 盛大網以23億美元價格私有化,接著陳天橋出售了盛大遊戲股份,從董事會辭職。2018年9月12日,世紀華通收購盛大遊戲方案公佈,盛大遊戲全部股權總估值為298億元。當時盛大利潤也很可觀,盛大遊戲2017年營業收入為41.9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5億元。2018年前4個月,盛大遊戲營業收入為10.7億元,淨利潤達到5.4億元。

所以盛大離職的人,和其他公司有很大不一樣。不管是騰訊阿里,還是網易搜狐。其他離職的員工,前公司和組織都在,只有盛大,是公司被出售,這個母體理論上已經消失了。越是這樣,越是懷念。反而加深了原來盛大人的凝聚力。所以盛大是極其特殊的一家。不像其他的公司,有多家離職組織,甚至相互之間還有各種競爭。

每一年,盛大前員工都會舉行聚會。2017年7月30日下午,張勇參加了盛鬥士聚會,據說這是陳天橋親自的邀請。當頭發兩鬢變白的陳天橋祝福視頻出現在屏幕上時,現場1700人發出驚呼聲。陳天橋據說已經10年沒有拍過照了。在這一刻,一切的恩怨情仇已經化為雲煙。

南七道:創界網創始人,我們是關注創業與投資的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