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不直接攻打日本?

烏拉189025667


日本的偷襲妄動,促使美國向法西斯宣戰,並且調動國內的兵員艦船戰機投入到歐洲戰場並封鎖打擊太平洋島嶼及南亞各國日本的佔領區。這是德國不願看到的既成事實。

日本的國民被天皇及軍方灌輸軍國主義思想,洗腦後的日本國民以十倍的瘋狂為侵略戰爭出工出力,家家都是武器零件作坊,為軍方生產製造武器真是作到了夜以繼日的地步,小小的彈丸島國處處瀰漫著塵嘯鼓譟的好戰氣息,島的四周建起了龐大的防空網,日本募招大量的兵員固守孤島。

在不熟悉日本的地形地貌,僅憑空中偵察拍攝的照片作參考,在陸上強行攻佔日本必將付出沉痛的代價和人員傷亡,萬一日本從南亞各國或中國戰區調回兵力艦隊及空軍對美軍實行反包圍,戰局將對美國十分不利,遠在歐洲的英法也鞭長莫及,美國也確實不敢下此賭注,何況當時的日本擁有龐大的航母編隊及軍力能和美國較量一番。

從戰略意義上考慮,德國是最大的敵人,且英法蘇招架不住德國的進攻,萬一同盟國失敗,德國必將聯手日本打擊美國,只有聯合起來先打垮德國,日本就是任意宰割的畜牲。

歐戰結束後,美國全力騰出手打擊日本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和班塞島,關島的軍事基地和南亞各國的日軍,蘇聯在出兵中國東北全殲日本關東軍,佔領日本北方四島,配合美國斷絕日本內外聯繫和戰略物資的海上交通線,使日本成為真正意義的孤島,最後在收拾日本。

復仇的時機成熟,在歐洲完成了對德國的殲滅後,只剩下日本還作負隅頑抗,美國動用戰機對日本實施轟炸,因當時戰機作戰半徑小,載彈量也少,飛行高度在日本本土上的防空高炮射程之內,後期動用飛萬米高空續航時間長能長途奔襲的B29實施對日本東京及軍工企業區的輪番轟炸後,返回基地或中國戰區的機場補充彈藥。此時的日本作最後的掙扎,“一億玉碎計劃“出籠,從孩童到老翁全身武裝誓與美軍在登陸本土作肉搏一戰。

美國考慮到如登陸強攻日本,損失百萬士兵的性命換取勝利代價也太高了,權衡再三,總統下令向日本空投原子彈,徹底打垮日本。B29攜帶原子彈飛抵日本上空,按預定的目標向廣島投下了唯一一次用予實戰的原子彈,蘑菇雲升起,日本宣佈終戰。至此,二戰落下帷幕,同盟國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硯田劍影


其實二戰時美國從1944年就開始攻擊日本本土,規模還不小,攻擊是從天上進行的,主力是B29空中堡壘轟炸機。先介紹下該機性能參數:時速563公里,飛行高度1萬米+,續航6400公里,可攜帶9噸彈藥。而且當時的日本零式達不到此高度,無法攔截。



•從1944~1945年,共出動B29對日轟炸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傷35萬人,這組數據堪比對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攻擊。而且當時的科技水平還未達到如今的精確制導,以傾洩炸彈為主,可說是無差別攻擊。



對日本本土的非核轟炸,以1945年3月9日對東京的“李梅火攻”最為著名,以指揮官李梅•科蒂斯命名。共出動334架B29,共對東京投下2000餘噸凝固汽油彈,9萬人被燒死,10萬人被燒成重傷。隨後在5月進行的兩次大規模燃燒攻擊後,東京已成一片死城,再無攻擊價值。



•美國對於日本的攻擊是自外而內,先對日本盤踞的各太平洋島嶼進行打擊的。由於日軍拼死抵抗,為減少傷亡,加快進度,美軍繞過防禦堅固的島嶼,由逐島爭奪改為跳島戰術。



•沖繩戰役。對於美軍未從陸地直接進攻日本本土,跟此役關係很大。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主島,由於日軍被軍國主義毒害甚深,準備全員“玉碎”,因此戰役進展非常慘烈。在1945年3月~7月的攻擊中,美軍傷亡7.5萬人,日軍傷亡11萬人,島上平民死亡10萬人。據此傷亡情況,如從陸地佔領日本,美軍需付出傷亡上百萬人的代價。



•日本在遭到如此破壞性的打擊後,仍於1945 年7月28日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為了儘快迫使其投降,保護盟軍官兵的生命。美國被迫於8月6日、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15日,日本投降。


百味乾坤


當希特勒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一直站在觀望的立埸上表示中立。不過美國在道義上還是支持英國的;按理,美國可以幫肋一下英國的,但美國並不願意這樣做。原因美國還沒找到參與戰爭的理由!

為什麼說,美國要尋找參與戰爭的理由呢?眾所周知,希特勒發動的二戰以及軸心國的意大利、日本都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反對,儘管美國早就存在了全球霸權主義的思潮,可美國羅斯福不願背上被世界人民唾罵的罪名。因此,二戰一開始,美國宣佈中立,但對英國被德國打得這麼慘,美國從道義上還是支持的。其實美國在當時很想參與歐洲戰爭:這裡有二個原因,一.歐洲是世界的中心,控制了歐洲也便可向世界輻射,繼而將霸權意識伸遍世界每個角落,可沒有正當的理由?羅斯福可不願意赤裸裸地招來非議!二.希特勒在二戰中是罪魁禍首,要打也只有先打德國。可美德兩國的軍事實力幾乎相等,羅斯福可不願意做如此賠本的買賣。但有一件事美國必須先下手為強,必須趕在德國之前擁有震懾世界的先進武器亦便可以有力地打擊德國法西斯!那就是原子彈。當時的美國連原子彈研究者的科學家都沒有,而德國已經擁有愛因斯坦多個科學家,且已擁有濃縮鈾以及重水的生產線,因此美國迫切在尋找參戰的機會。以便早期摧毀德國的原子彈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終於來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羅斯福在美國人民的怒吼聲中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太平洋戰爭,日本那些艦隻哪裡可與美國相比呢?日本在海戰方面不是美國的對手。一方面,日本侵略亞洲的面積過大,力量及後勤均已造成困難。另一方面,日本正在遭到中國的頑強抵抗,可以說,日本已經掉入了中國抗戰的泥淖之中。這就讓中國的抗日力量牽制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對美國的抵抗,因此,美國對日作戰只是形式性地對日抽空打擊。

這時,由於美國對日宣戰,可希特勒犯了一個江湖義氣的極大錯誤。希特勒為了軸心國的日本遭到美國的打擊,內心憤概!希特勒要亮肋插刀,於是向美國宣戰。

這就造成了美國同英國結盟,接招希特勒的挑戰,公開與德國戰爭;美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於是在以後的戰爭中,英美一連炸掉了德國的鈾濃縮、重水的工廠,最後德國1200噸鈾礦在向柏林轉移的過程中,因英美先期得到情報而被盟軍在中途炸掉。

因此說,美國要先打德國的道理也便於此。德國自此遲來的原子彈被英美所摧毀,主要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背離而去。相反,美國召集了10萬科學家,投資20億美元將原子彈研發成功,原想將原子彈投向德國,可納粹德軍在2個月之前已然投降。“小男孩”“胖子”只得留給小日本當點心了。

綜上,美國為什麼要在歐洲先與德軍較量的原因招然若揭。可留下了一樁疑案卻讓後人爭論不休?那就是珍珠港事件!倒底是日本人突襲的保密萬無一失呢?還是美國為了找到參戰的理由略使苦肉之計呢?

歡迎看客評論。


星空89831416


二戰時期美國為什麼不直接出兵攻打日本本土,個人認為:

1,參與二戰,其實是美國的國策,與日本襲不襲擊珍珠港無關,日本襲擊珍珠港只是給了美國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

美國參與二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奪取戰後世界主導權,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而當時的世界重心在西方,所以對歐洲的爭奪,遠比到亞太打日本人重要。所以當時美國必須將主要力量投入歐洲戰場,而不能在亞太地區投入過多的精力。

2,日本襲擊珍珠港後,美國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損失巨大,短時間內無力碾壓日本海軍,所以當時的美軍光憑海空戰力是無力攻打日本本土的。

3,日本是一個島國,幾乎不存在戰略縱深,所以日軍會憑藉其絕對的數量優勢去保衛本土,為了讓日本將主要的海空戰力抽調回本土,美軍還在日本舉行盛大慶典時,象徵性的空襲日本,讓日本政府臉上無光,讓日本民眾對政府產生疑惑。這樣一來,日本就被迫將大量海空力量抽調回本土。

於是美軍海空力量,就可以在局部,集中優勢兵力,將駐紮在廣闊太平洋上的日軍海空力量,逐一擊破。進而一步步拔掉日本的海上據點。時間一長,美日海空力量對比,就會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最終美國以不算太大的投入,將實力雄厚的日本海空力量消滅掉了。

俗語一句“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美日太平洋大戰,將日本通過幾代人,幾十年奮鬥才建立起來的海軍給消滅了,這就等於要了日本的老命,其意義不亞於攻打日本本土。

日本是一個狹長的島國,一旦海空軍力損失殆盡,就等於是條擱淺的鯨,面對有強大海空戰力的美軍,滅亡已是定局。

戰爭勝負很重要,取勝的成本也很關鍵。從整個亞太戰爭來看,美國對日本的戰略很成功,戰術運用很不錯。通過不算太大的資源投入,打敗了實力雄厚,準備充足的日本。很划得來。

退一萬步說,假如美軍在珍珠港被襲後,立馬攻打日本本土。

一是當時美國太平洋的地區的海空力量,不具備這個實力。要知道日本有近六百萬大軍,日軍的海空實力比珍珠港事件後的美太平洋海軍,要強大得多。

二是美國如果當時在太平洋戰場投入過多,就必定會影響到歐洲戰場,進而會影響美國的國家戰略,和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鬼影147951010


因為當時雖然日本和美國的矛盾激化,但核心是在於遠東的秩序問題。尤其隨著日本佔領了海南島,進駐了泰國和印度支那,並向英屬的馬來亞出兵,導致日本和英美在南洋的利益無法協調。所以日本和美國的主戰場都是圍繞著東南亞和南洋群島進行的。直接進攻日本,在戰略上和開支上,都不是最划算的選擇。

東南亞地區作為當時日本戰略資源的主要來源地,如果能把日本的戰略前線徹底推回去,那麼日本根本無力繼續發動戰爭。太平洋戰爭時期,這一點體現的非常明顯。美國的軍備生產大幅度的躍進,而日本的軍備生產速度則非常的緩慢。隨著戰爭的發展,根本無法滿足日本在前線的需要。

雖然沒有直接向日本本土發動地面攻擊,但美國還是頻繁地向日本的主要城市發動了空襲,尤其是東京。甚至一些政府人士和決策人員,也在東京的空襲中喪生。這一點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繼續戰爭的意志。1945年8月以後,日本從沒想到他竟然要進行本土決戰,雖然一些軍部人士強調要不惜一切和美國進行決戰,但大部分的人都意識到局勢已經難以挽回。

隨著日本海外殖民地的陸續喪失,以及海上運輸道路被完全切斷,日本難以獲得海外戰略資源的繼續補給,最終選擇投降。對於美國來說,沒有直接進攻日本本土,是一個成本比較小的作戰方式,事實證明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


姚錦祥YAO


美國實際上是直接攻打日本本土了,在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空軍多次轟炸日本本土,曾經有轟炸機在完成任務後,直接飛到中國政府軍(包括八路軍新四軍)的控制區降落,美國在二戰後期對日本佔領的太平洋島嶼發動進攻就是掃除直接攻打日本的障礙,美國聯合中國蘇聯從各個方向消滅日本的有生力量也為進攻日本本土作準備。

在一九四五年八月,美國已經研製成功了原子彈,蘇聯也秘密調兵150萬準備攻擊駐東北日軍和日本外圍島嶼的日軍,由於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投入大量人力進攻日本有造成自己重大傷亡的風險,由於聯邦政府的決定受到國會制約,故美國當局在評估日本有無條件投降的可能使用原子彈解決了問題。

有些軍事評論員認為美軍進攻日本本土會造成美軍傷亡百萬的後果,筆者綜合當時的形勢認為這是一個恰當的講法,美軍最後沒有用地面戰爭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是明智之舉。


大偉140797056



大衛思想


在美國心目中,歐洲是他的後院。因此當希特勒在歐洲挑起二戰歐洲戰場時,它就想介入。但希特勒一直沒有給它介入的機會,即使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聯合發表了《大西洋憲章》,希特勒也沒有授它以柄。於是美國又反過來壓日本,結果日本製造了珍珠港事件,終於給了美國參戰的理由。美國正式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在美國參戰之後,本著“先歐後亞”的戰略,首先在歐洲戰場上聯合盟國打擊希特勒,而在亞洲戰場則是以聯合盟國消滅日本的海空力量(聯合艦隊)為主。當歐洲戰場戰事結束之後,美國通過使用原子彈,逼迫日本向盟國無條件投降。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再進攻日本本土。美國佔領了日本之後,對日本進行了全面改造,使得日本變成了今天這樣的國家。有些人到了日本去,感覺到還不錯,實際上這都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改造的結果。而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可不是這樣。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絕對不能允許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伯樂公


美軍二次大戰針對曰本軍隊的太平洋地區反擊戰是採用“先易後難”的“蛙跳”戰術,曰軍在太平洋地區已佔領控制了多個島嶼,構築了堅周的炮兵陣地和碉堡工事,配置相當數量的海軍陸戰隊守島防禦部隊,共同組成了大東亞防禦圈。如何打破曰軍的太平洋防禦圈,便成了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的頭等軍事任務。美軍利用強大的海空軍優勢,經過中途島,卡達瓜爾島等大規模海成,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戰列艦,驅逐艦已大部被殲,在海空方面處於絕對優勢的條件下才開始了針對曰軍精心打造的大東亞防禦圈奪島作戰,先選擇孤立的、防守薄弱、又能建立簡易機場、碼頭的島嶼目標攻佔後站住腳,以此建設成海空基地,再對其它有價值的島嶼展開登陸強攻,以蛙跳方式甩開那些重點設防、不宜攻佔的島嶼,直插硫磺島、沖繩群島,不惜代價重點攻佔,這樣日本的大門便呈現在眼前。直接進攻日本本島的登陸方式是不懂軍事的人的低級想法!


薦商12345678


日本是島國,四面是大海,不與任何一塊大陸接壤,所以陸軍在對日反擊中使不上勁!因此要進攻日本本土就必須掃除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後佔據的太平洋上的各島嶼據點。並且還要逐步光復東南亞各國,從周邊開始壓縮日本的生存空間,並可切斷日本的物資供應鏈!使它由於物資的匱乏而失去持久作戰能力。從另一方面講,日本人經過軍部法西斯的洗腦,變得極端好戰、頑強,貿然登陸日本,美國的損失太大。因此美國釆取了,對日本土空中轟炸、海上拔除據點、切斷日本的物資供應通道等辦法,使日本大幅度降低抵抗能力和抵抗意志!最後甚至動用了原子彈!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而最後在迫降日本後,美國成功的實現了佔領日本本土的目的,付出的代價卻比一開始反擊就直撲日本本土,死打硬拼要小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