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提起津南小站,天津人沒有不知道的,作為天津的古鎮之一,小站鎮自元代起就有人居住並形成聚落。小站一帶在過去沒有統一地名,鹹水沽人管這裡叫南大窪,葛沽人管這叫潘家墳。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小站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小站練兵",二是因為當地特產"小站稻"。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清末李鴻章建立的淮軍,這是中國近代軍隊的前身。清同治末年至清光緒年,淮軍將領周盛傳在小站一帶編練淮軍,為了加強防務,他在當時的新城(在今天的塘沽)修築炮臺等工事。別忘了,1840年和1860年的兩次鴉片戰爭,洋人都打到大沽口了,所以這地方不防守是不行的。

現在津南區還有馬廠減河,當時為利於交通,周盛傳從新城到馬廠之間,修了條道,叫"馬新大道",馬新大道沿途,每五公里設置一個小驛站,十公里設置一個大驛站,以供路人休息。

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今天的小站,就是當時的一個驛站,而且此地地勢較高,開闊平坦,於是光緒元年(1875年) ,周盛傳把13個營從馬廠遷到此處,並以驛站為中心修建了18個營盤,與新城炮臺互相照應,而部隊的大本營就在馬新大道沿途驛站的一個小站,於是就被稱為"小站"了。

今天小站各種以"營"為地名的村子,如前營、後營、正營等等,就是從18個營盤衍化出來的,而"盛字營"和"傳字營"兩個村,就是以周盛傳名字命名的營盤。除此之外,"卡子房"是當時的哨所,"馬房圈"自然就是當時養馬的地方了。

周盛傳除了在小站建鎮,另一個貢獻就是小站稻的成功拓植。以至於到了後來日本鬼子侵華,一度將小站稻作為高級軍糧使用,只能自己吃,不讓老百姓吃。

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李鴻章的淮軍和曾國藩的湘軍精銳參戰,結果被日本人打敗,周盛傳的部隊全軍覆沒。於是1894年末,清政府在小站一帶,照西方軍隊的方式訓練新軍,進行軍事改革。

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1895年11月,光緒帝把編練新軍的任務交給袁世凱。這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開始,"小站練兵"奠定了袁世凱後續形成軍閥集團的基礎,也練出了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 、曹錕等等對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的人物。但不得不說,中國新式陸軍的改革和締造離不開袁世凱。

天津津南區這個鎮,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發祥地,袁世凱曾在此練兵

小站鎮,可以說是近代北洋文化的發源地和大本營,今天的小站,仍是津南區重要的工業重鎮和農產基地,也是研究天津,乃至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