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靈活運用“第一種形態”強化日常監督“治未病”

“今天的提醒談話讓我感觸很深,這就是‘咬耳扯袖’,讓我出出汗,今後我將時刻提醒自己及村委會班子成員,凝心聚力抓環保、動真碰硬抓落實……”近日,淳化縣車塢鎮一村黨支部書記因環保工作履責不力,縣紀委對其進行了提醒談話。這是該縣紀檢監察組織靈活運用“第一種形態”,強化日常監督“治未病”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按照“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淳化紀委監委積極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對黨組織和黨員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進行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對輕微違紀問題進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1至10月,全縣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503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328人次,佔總處理人數的65.21%。

淳化縣紀委監委始終緊盯“六大紀律”,著眼於黨員幹部在紀律和作風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和一般性問題,以談話函詢方式及時“咬耳扯袖”,做到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理,堅決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將嚴明紀律規矩貫穿於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監督管理的全過程,緊盯重點崗位、重點部門、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在“常、長、細、實”上下足功夫,定期對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進行彙總、分析、報告,逐一確定對象,做到該談必談、該詢必詢。

據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該縣還制定了《黨員幹部問題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工作實施細則》,規範談話函詢的適用對象、實施主體、工作程序,要求每條線索都須認真按相關規定逐級呈批;同時,注重談話函詢質量,針對不同的談話對象制定相應的談話方案,確保談話函詢談到“點”上、戳到“痛”處;加大跟蹤問效力度,做好“後半篇文章”,談話函詢對象要把提醒談話、函詢和誡勉談話的問題在本單位年度民主生活會上作出說明,紀檢監察機關適時對其改正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止出現“一談了之”、“談而不核”、“以談代查”,有力推動“第一種形態”落地生根。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增寫了有關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內容,要求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工作方針。下一步,我們將在‘第一種形態’上下足功夫,抓早抓小,防患未然。”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淳化縣紀委監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