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評是這樣評價愛麗絲•門羅的: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門羅的一生都在致力於中短篇小說的寫作,雖然也有長篇小說,但那些長篇小說也是可以被拆分成一篇一篇的短篇小說,彼此相互成立的一種形式。她的獲獎被稱為是短篇小說的勝利,因為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中她是唯一一個專門從事短篇小說創作的作家。她被稱為“現代契科夫”,這樣地說法雖然粗暴,但的確也有可取之處。(注:本文圖片未註明的均來自百度圖片)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

首先就要讓契科夫和門羅之間進行一個對比。在此之前我說下三大短篇巨匠的看法,個人看法且很不客氣地說歐·亨利不應該出現在這個行列當中的,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因為世界文學人才濟濟,遠還有比他來得更加出色的作家。如果你看過歐·亨利的作品的話你就知道他的作品往往就只能看一遍,在看第二遍的時候他的作品就已經大打折扣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獨特的結局,在第二遍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新鮮感,那種結局也不能夠再吸引人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歐·亨利的作品非常寡淡,作品的價值也一般就侷限在文本當中,很難有所引申,而且文字也說不上哪裡出彩(這當然不能排除翻譯的原因)你要是認真看的話《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都是如此。我對於這個觀點也一直在保留著,期待自己閱讀量更豐富之後再回頭去看,興許能挖出什麼新的東西,但事實是什麼也挖不出來。對於莫泊桑呢,最出名的作品是《項鍊》、《我的叔叔于勒》和《羊脂球》。總體的感覺是莫泊桑

非常剋制,總是試圖將自己給隱藏起來,他把評價人物的任務完全交給了讀者,像是《夜色》。他的作品質量上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但我認為他的作品還不如同是法國作家的梅里美。據說,評價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是歐美文學界(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具體是來源是哪裡,很難找出來。),所以挑出美國,法國作家也不足為奇。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我最喜歡的也認為絕對夠格的是契科夫。他的很多作品我是看過兩三遍的,像《江鱘》《套中人》《變色龍》《萬卡》《小公務員之死》都可以說是越看越有味道的,一點也不會因為多看幾遍而有所遜色,這樣的作品才能算是彌足珍貴,也算得上文學之幸。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愛麗絲·門羅的作品也是屬於這樣一種。對比下他們的寫作的話,兩者都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的,另外幾乎都將目光聚焦在了平凡人身上,還有就是語言風格,兩者都採用了非常簡潔,樸實的寫作手法。但是區別也很大,愛麗絲·門羅畢竟年代靠後,吸收了很多後現代主義的寫作手法,而且有時候也會顯得有著撲朔迷離,沒有契科夫的作品直白。雖然兩者的文字都非常簡潔,倒是還是有所不同的,門羅雖然修飾語用得比較少,但是限定語非常多,所以往往一句話非常長,信息量也比較大。而契科夫則語句比較簡短,講完了馬上就下一句話。相對於契科夫的平鋪直敘來說,門羅更喜歡將時空給打斷,穿插再組合,這樣的寫作手法就加大了讀者的閱讀難度,同是也加劇了她自己的

寫作難度,因為這樣穿插很容易導致作品連接不上,處理不好整個文章就斷掉了。但是她幾乎每次都把這事給處理好了,當然也有紕漏的,比如就這本書裡面的第一篇,也是書名的《逃離》就有連不上去的感覺。除此之外,門羅的作品向來不以情節取勝,所以她得用很多其他方式來結構文章,這就要求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要不然會出現跟不上作者節奏的情況。(我雖然跟上了,但看下來也覺得有些疲乏。)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逃離》冬雷攝

對於這部作品我是非常推崇的,也覺得這部作品值得再去看好幾遍。事實上,她的作品也有讓人去回味的意思。你開始看的時候總是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迷迷糊糊地跟著走,到了中程,你漸漸有了感覺了,到了最後面你才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這時你才剛剛緩過勁來,就會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看下門羅是怎麼寫的。這是作家的本事,她不是一開頭就朝著目的地走的,門羅喜歡走好幾條岔道,再帶著讀者好像是不經意之間走到了目的地。可別以為這很簡單,沒有對文字的那種掌控力,沒有對自己的自信,她不敢這麼做。我想也很少有哪個作家敢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說中先帶讀者去走岔道。這很冒險!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愛麗絲·門羅

門羅的作品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是,她筆下的人物以女性為主,這本書更是完全都是女性主角。她筆下女性的複雜程度遠遠比以往很多女權主義作家筆下的人物高。哪怕就是年齡跨度來說,以往的女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幾乎就都是正當年的,非常適合談戀愛的少女,她們又恰好出身富貴接受了好的教育,幾乎不存在生活的重壓,所以她們站在了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和男性談論男女平等。而門羅將這個範圍給擴大了,女主從少女到結婚後,生小孩後,中年婦女,老年婦女都有,而且也加上了很多現實生活的枷鎖,出生也往往就是普通家庭,不再只是浪漫主義式的空談。所以,門羅的作品更加具有現實解讀意義,而且她也確實反映了女性權利在她所經歷的一整個時代的變化。(很多時候我都不覺得門羅是在體現女權主義這一題材)另外,門羅的作品沒有那種尖銳的衝突,反而顯得很相當平靜,但絕對不是寡淡。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愛麗絲·門羅及其作品《逃離》

除此之外,文章非常具有鮮明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鄉下的特色,農場牧場,牛馬,鄉下女人等等。

回到《逃離》這本書上面來。這本書由8個短篇構成。個人覺得裡面除了《逃離》和《侵犯》稍稍遜色以外,其他每一篇都可以稱得上是經典。8個短篇小說當中有6篇是關於女性出於某種原因脫離正常生活軌道的。十八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的

卡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的朱麗葉;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突然消失得無隱無蹤的佩內洛普;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的格雷斯;或許是被騙,或許是自願被騙而脫離原本生活軌道,隨同一個男子被當做實驗品一樣研究的泰莎。我如此說似乎每一個女人的故事都顯得雷同,但事實卻是門羅擇取的那些女人每一個人都那麼靜水流深。你完全可以放心的是,它不像很多作家的作品——單篇質量非常高,合集看下來卻顯得煩躁,審美疲勞到後面已經不再想看,這當中很明顯的就有白先勇的《臺北人》,篇篇經典,每一篇單獨拎出來都可以當做作家的教科書,可是放在一塊,壓抑,審美疲勞,甚至都帶著某種程度的重疊。

不以情節取勝——諾貝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的《逃離》

《臺北人》

很遺憾的是這本書我沒有辦法進行文本分析,一來因為每一篇的字數都至少有3萬字,而且門羅的文字很直白,拎出一句話來,沒有那個人會看不懂,但文字之間自有某種微妙,一葉動而千葉搖。當中最讓人愛不釋手的是《匆匆》、《播弄》、《法力》,也希望大家能花點時間去欣賞下那些好的文字。另外翻譯家李文俊確實功力深厚,從事翻譯的年齡也較久,可以放心閱讀。

2017年8月21

冬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