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在甲骨文裡有大量記錄,為何《史記》卻隻字未提?

炒米視角


甲骨文的發現,不過一百來年的時間,此後,才有專家在記載中發現婦好這個人物。

《史記》成書於西漢,距殷商已逾千年,對於上古的記述,司馬老先生估計也多據口傳,想來歷史依據並不多,所以《史記》中遺漏或錯誤的應該並不少。

隨著文物的不斷出土,考古的不斷髮展,歷史也在不斷修正中。

儘量還原真實的歷史,是我輩的責任,也是為了給後代一個交待。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先解釋幾個要點,一個是婦好的老公,也就是公元前1250-1192年在位的武丁,也就是武丁中興的主角,尚書和史記都有記載。其中重點突出了武丁重用賢能,比如傅說,甘盤,和周邊和親維持統治。也寫了武丁徵鬼方,平定羌方,也就是文治武功全齊了。

再看婦好的情況,根據出土的甲骨文看,大多數都是武丁對婦好的擔憂和婦好出徵前的一些獻祭和卜辭。

那麼我們可以大概猜測得到一些實際情況,就是婦好的確是將軍,的確是打過勝戰,武丁也極其愛戀婦好。

我想這些歷史應該是有記載的,那麼婦好從歷史上消失這個問題可能出現在朝代更迭上

周滅商後,周公大肆抹黑商朝,尤其抹黑商紂王,那麼避開不提婦好,這是有可能的;另外還有一個時期也可能出現這個問題,就是春秋諸子百家時期,那個時代有個特色,就是大量的借古喻今,再說明白一點,就是孔子這類聖人大咖都喜歡引用,修改甚至編造古代文獻資料來支持自己的學說,我們能從現存的記載中發現這個痕跡。

(開國皇帝和牛逼大咖皇帝通用模塊,就是重用賢能,自身也是賢能,勵精圖治,不近女色,能吃苦(甚至可以吃屎)而後成就大業。而滅國皇帝通用模式,就是親近小人,貪戀女色,荒廢朝綱。其實編這套瞎話忽悠領導的目的就是一個,就是告訴領導,你看我你看我,你很賢明我很賢能,我當你小弟必定蕩平宇內成千秋大業,呵呵)

而太史公時期,司馬遷手上只有一些不知真假的文獻和被修改過的尚書,自然也就只好照著寫了,這鍋估計不背也得背了。


大C的C


婦好,這個神奇的女子,是公元前1250-1192年在位的商王武丁的妻子。

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出生,生活在漢武帝時期。

這中間相差了很長的時間。

有多長呢?就相當於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去了解一個一千一百餘年前的人。

現在讓你說出一個五代十國時期一個皇后的故事,恐怕也不好說的吧。

在距今又兩千餘年前的一個人,去講這個人前面一千餘年的一個人,更是難上加難了!

孔子曾在《論語》八佾篇中言:“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夏商兩代的文獻資料保存下來的就比較少了。孔子也只能感嘆“文獻不足”而不能言夏禮與殷禮。

司馬遷《史記》的主要材料來源有哪些呢?

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漢代國家所藏圖籍。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的太史令一職,掌管漢廷的天文曆法和皇家圖籍,正是這些資料,組成了《史記》的主體,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凡百三十篇。

二是司馬遷親自考察風俗,採集傳說所得資料。司馬遷二十歲時,就從京師長安南下游歷,足跡中原地區遠及和江淮流域,正如其所言:“餘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之後又任郎中一職,作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屢次隨駕西巡,還曾出使巴蜀等地。這是《史記》的另一部分重要史料來源。正因為如此,《史記》中能有《貨殖列傳》、《遊俠列傳》等不朽篇章。

由於時代久遠,府庫藏書和民間傳說均沒有關於婦好的記載,或者有關於婦好的史料記載和傳聞,但是並未讓太史公得知,又或太史公有所耳聞目見,但並不確定其真偽,故並未收入《史記》一書。

司馬遷《史記》書影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傳體通史的《史記》,記載了上至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餘年的史事,掛一漏萬也是無可苛責的。

關於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文獻記載很少,只有依靠考古發掘,於甲骨金文中瞭解那段遙遠的歷史了。像婦好這樣的歷史人物,就是因為20世紀安陽婦好墓的發掘,而被世人所知的。

安陽婦好墓


歷史寶藏


有一種說法是,在《史記》、《尚書》等許多傳世典籍中提到的“商王武丁舉傅說”故事中的

“傅說(yue第四聲)”很可能和“婦好”就是同一個人!

在《百家講壇之國寶迷蹤》中廈門大學傅小凡教授對這一觀點也表示認可。

因為甲骨文記載了歷代商王的事蹟,也記載了很多著名的大臣——包括武丁很多重要的大臣,比如他的老師兼右相甘盤,可是唯獨對左相“傅說”這個人隻字未提。

但在甲骨文中,卻出現了兩百多次“婦好”的名字,奇怪的是,在商朝以後的文獻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婦好”這個名字!

也就是說,“傅說”多次出現在各種歷史文獻中,但商朝甲骨文裡卻沒這個人;“婦好”多次出現在商朝甲骨文裡,但在各種文獻中卻沒有她。兩人的被記載情況完全相反。

這個匪夷所思的現象正說明了——他倆根本就是一個人,只是名字出現了記載的錯誤。

具體推斷的依據如下:

一,婦好和傅說的任務相同。

武丁時期的重大戰爭基本上都是婦好指揮的,她還負責主持一些高規格的祭祀活動——這些也是宰相傅說的職責;

二,“婦好”和“傅說”很可能是諧音。

最早記載傅說事蹟的,是春秋時期的《尚書》,從成書到武丁時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傅說的存在,所以《尚書》是根據傳說進行的記載成史料的——也就是從語音轉換成文字。

“婦好”很可能被記成了“傅說”,因為“說”在很多文獻中被寫成“兌”——這更接近中原原音,發不出“yue”這個音,而“好”實際上是“子”,商周之後將姓氏的“女”字旁去掉,所以“婦好”就是“婦子”(婦好實際上姓“子”),而“傅兌”和“婦子”在商朝正好是諧音。

人們無論如何想不到,天下第一聖人、輔佐武丁實現“武丁中興”的能臣居然是一個女子,所以在後來的文獻中,甲骨文中的“婦好”就成了史書中的“傅說”。

至於在商代,婦好為什麼可以領兵打仗並處理國家大事,那是因為商朝時母系社會影響還在,父權社會還沒有完全地建立起來,很多方國、部落依然姓著母姓,那時女子地位相對比較高。當然,婦好領兵打仗的能力,是她被重用的原因之一。

最後,再說一些有意思的是,商王武丁有多愛婦好呢?據專家考證,武丁身邊雖然有六十多個妃子、十八個王后,但在甲骨卜辭中有二十多條記載著武丁對婦好的關愛。

原來,婦好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手持板斧的女漢子,她身體很差,武丁經常問神明婦好的身體如何,感冒了問,頭疼了問,牙疼了問,打個噴嚏也問,簡直關心得無微不至。

卜辭中還有大量是祈禱神明關注婦好懷孕情況、孩子的身體,甚至還問產期、胎兒性別……而通過卜辭,專家們也瞭解到,婦好很可能是死於難產,而且母子同赴黃泉——這對商王武丁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僅是喪妻之痛,還是國失棟樑之災。

武丁為婦好舉行了隆重了葬禮,包括豐厚的陪葬,還在墓上建造了一座廟,正是這座廟,讓婦好的長眠之地成為商代墓葬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因為盜墓賊挖到建築基址就止步了,沒想到下面還會有墓葬。


藝能八卦局


周朝沒有繼承殷商的文化和歷史。最近在周公廟遺址出土一些甲骨,周公旦當時有意學習殷商的龜甲占卜術,俘虜殷商的貞人做了嘗試,但是堅持時間不長就廢棄了。周公旦第二次東征,打敗他兩個兄弟聯合殷商後裔造反。之後大事挖掘殷商祖墳,取得的青銅器、玉器流傳到春秋戰國。大部分青銅器可能被當廢銅被融化再鑄造其他禮器、武器了。其中挖掘出的甲骨都散落地表土層,沒有人拿去研究,這也是為什麼小屯村民耕地時能夠撿到龍骨。婦好墓在宮殿區地下,沒有墳頭標誌,宮殿的浮財被洗劫一空也沒深挖得以倖免。出土挖掘發現一個窖藏甲骨坑,因為它不是墳墓沒有墳頭標誌,也沒有“值錢”的東西,所以倖免於難。當時周是否知道一些殷商的歷史?一些知道。當時的甲骨文不是用來記錄歷史或日常事務的,它是專門用來與神溝通的神器,會使用甲骨文的人數可能非常有限。當時周是沒文化的,自然不知道文字的重要性。


JCX13_咱也侃球


婦好,“好”是姓,“婦”是一種親屬稱謂。在甲骨文發現之前,學界一直以為商朝和之前的歷史主要是通過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來記載的。其實他們還有一種主要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獸骨上的文字,不易保存,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容易遭到損壞,所以難發現。據《論語》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翻譯過來是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繼承夏朝禮制的後代國家—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商朝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由此可見,孔子也在感慨周朝之前的朝代留存的文獻不足。司馬遷是西漢史官,出生在孔子之後,所以他所瞭解到的商朝資料也是很少的,因此司馬遷的《史記》對婦好隻字未提。

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商朝首都—殷),殷墟出土的關於婦好的生平事蹟有大量文字記載,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0000餘片甲骨中,提到她的就有200多次,從這些文字可以看出婦好當時的政治地位和個人才能。

一、婦好:目前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最傑出的女軍事家

商朝後期出現了中興局面,史稱“武丁中興”

。商高宗武丁通過多次戰爭將統治區域擴大了數倍,雄踞一方。而他的麾下大將就是他的妻子婦好,她東征西討,打敗了附近20多個小國。

但據甲骨文記載:“辛巳卜,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

翻譯過來意思是:婦好(幸是婦好的廟號)用火灼龜甲來占卜此次戰事結局如何,而後商王派婦好所屬3000軍隊和其他士兵10000人,征討羌國。

那個年代人作戰,出動的人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鬥差不多。而婦好一次性率領13000多人,足以說明他在武丁心中的地位和傑出的軍事才幹。

二、婦好:優秀的占卜官、祭典事務官

據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軍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婦好的軍事才能才得以武丁賞識,輔佐商王武丁開疆拓土,武丁一生有過60多位妻妾,但與婦好感情最好。婦好30幾歲就去世了,至於什麼原因去世,目前說法不一樣,有待進一步考察研究,雖然婦好死後,武丁又娶了一位王后,但他的心理對婦好一直念念不忘,每當國家有戰事,武丁都要親率子孫大臣,為婦好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祈禱她在天之靈能保佑戰事成功。

三、婦好:優秀的“總理”

婦好不但會打戰,懂祭典、占卜事務,而且還是商王的優秀內政官,輔佐商王治理國家。

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處理國家的內政事務,婦好都力所能及的幫助商王武丁,二人的感情自然越來越好。

我擅長的領域是歷史,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謝謝!


歷史洞察線


《史記》連女媧這樣福佑社稷的正神都不提,何況是婦好。《太史公自序》裡提到伏羲,“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但是同為創世神、始母神的女媧一句沒提。

《史記》是史書,是部紀傳體通史,記錄從傳說中的漢武帝到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期的歷史。這麼長的時段需要刪繁就簡不能什麼人什麼事都寫上來。史記的主線,記錄的是對於推動歷史進程起到作用的人物和事件。那麼可能在太史公司馬遷的觀點來衡量,婦好這個人以及婦好做的事不屬於符合他標準的。

甲骨文並不具有記錄歷史的職能,甲骨文本身是占卜的記錄。商代的占卜並不全是為了國家大事,很多都是日常生活瑣事。甲骨文裡多次出現婦好那隻能說明當時在婦好生活的時代或是婦好死後,為她進行為多次占卜。其實看看甲骨文上關於婦好的內容就明白為什麼《史記》不會記錄她的事了。

婦好接見了一個老者。

婦好接見了“多婦”,即有身份的婦人。

武丁為婦好舉行了御祭。

婦好牙疼。

婦好要生孩子了,會是男孩還是女孩呢?

……

這些內容確實都不太適合一股腦地寫進《史記》裡。


沅汰


《尚書》在成書、整理和流傳中,經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出現過多種不同的版本,有的是書寫的字體不同,有的是篇卷的多少不同與內容不同。《漢書·藝文志》記載:"《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並作序。"

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引述《緯書》中的一段話:“孔子求書,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這段話說明,孔子蒐集從黃帝到秦穆公時期的資料共有3240篇,用其中的可為世法者120篇,編成《尚書》102篇,《中候》18篇,捨去了3120篇。從這裡分析,孔子捨去了所獲資料的絕大部分,而其中是否有婦好的資料,就很難說清了。

司馬遷劇照

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中提到孔氏家中有《古文尚書》,孔子11世孫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任官),逸書得十餘篇”。

《漢書·儒林傳》記載:“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遭巫蠱,未列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朝尉,而司馬遷亦從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滕》諸篇,多古文說。”

從以上兩段引述的內容來看,司馬遷所見的就是後世所稱的《古文尚書》。今文和古文《尚書》中無婦好內容,自然司馬遷也不能從中獲取婦好的內容了。

婦好劇照

《史記》中無婦好的內容,最大的可能是司馬遷就沒有見過婦好的資料,假使先秦古籍中有婦好的資料,也應該在秦始皇焚書之內,否則以司馬遷的史德、史識和史才來判斷,他不應該在《史記》中不給婦好留下一筆。

關於婦好其人的介紹,本人曾在“悟空問答”的《歷史上有哪些被低估的女性?》一文中作了專門介紹,此不贅述。


趣話歷史那些事


甲骨文是古代神權的象徵

用獸骨占卜是最古老的占卜方式,是巫來傳達神意的道具。

在部落社會里,由巫和首領共同管理部落,巫代表神權,首領代表政權,但政權受制於神權。

大禹傳位於兒子,由公天下變為家天下,建立夏朝,夏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政權挑戰神權的開始,神權削弱。神權的最大象徵是在首領繼承人上的冊封。

後來成湯(商湯)假借上天旨意滅夏,神權又得到了恢復。仲丁遷都就是因為商內部的神權想奪回政治主導權,插手王權繼承人上的事,腫丁為了擺脫神權不得不遷都。

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最後周公吸取了商朝滅亡的教訓,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徹底的去除了神權的危害。

而甲骨文正是神權的象徵,周公建立禮治後,人民脫離了神權的思想束縛,經濟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也就有了後來的諸子百家。中國諸子百家都不信神的。而甲骨文正好是神權的象徵,不記錄是為了讓人脫離神權對人思想的影響。

夏是封建社會的開始,商是神權反噬的結果,周是封建制度確定的過渡階段,秦正式奠定封建制度基礎。


一號風手


甲骨文是20世紀初才發現的,婦好墓是1976年才發掘的;《史記》成書於西漢,《尚書》成書於春秋,它們上距婦好時代近千年、下距甲骨文和婦好墓的發現兩千多年,兩頭兒都夠不著,怎麼會提及婦好呢?

上面是說材料(史料)少和沒有材料(史料),還可能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司馬遷和《尚書》的作者也看到婦好的資料了,但是出於某種原因進行了取捨,沒有寫進去。這種情況,是頭條號讀者陳穎健先生(說見文後評論)的觀點。我覺得也有這種可能,故錄於此,並向這位先生致謝!

《尚書》中雖然《湯誓》可能是商朝的資料,但是太早,商湯王還不可能知道他後世會有這麼能幹的一個孫媳婦;《牧誓》大約距婦好又太晚,再說牧誓是來數落商紂王的,是來伐罪的,也不太適宜因而也就沒必要提起英姿颯爽的婦好。在歷史研究中,沒提到跟沒有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您既然是歷史達人,這一點,應該是明白的。

我的意見大致是這樣,不見得正確。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