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提到绑架案,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今天绑架是一种并不鲜见的犯罪方式,小到个人作案,大到一些暴力集团精心策划的大规模绑架,都让人头疼不已。绑架案非常恶劣,它跟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还不一样,最关键就在于劫匪手中有人质,谁也不愿意人质受到伤害对不对?所以为了保证人质的安全,警方常常“投鼠忌器”,无法对劫匪施加有效打击,有时候还不得不满足劫匪的要求。当然,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其实在古代,绑架案同样很常见,古代的官吏们处理起来也是非常棘手。在这里我们以汉代为例,看看古人是怎么样处理绑架案的。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汉代的绑架,也称为“劫质”或者“持质”。当时绑匪去实施绑架,大多是出于求财的目的,也有一部分属于不良青年故意搞事儿,用今天的话说,属于反社会人格。

比方说,在西汉中晚期,长安城里人员成分复杂,有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整日为非作歹,甚至敢于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如何袭杀官吏,他们规定抓到红丸的就去杀武吏,抓到黑丸的杀文吏,而抓到白丸的负责给死去的同伙治丧。“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都城长安都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警报声响个不停。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汉代官吏出行壁画·和林格尔壁画墓

至于汉代官吏处理绑架案的方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法治”与“德治”两种。

先来说“法治”

根据出土的汉代文书,我们可以知道,绑架案在西汉建立之初就存在,而且应当较为严重,所以才被专门写入了法律之中。

1983-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墓葬,里面出土的一部法律文书,称为《二年律令》,这里的二年是吕后二年,这部文书反映的就是西汉初年的法律情况。《二年律令》记载:

劫人、谋劫人求钱财,虽未得若未劫,皆磔之。罪其妻子,以为城旦舂。

智弗告吏,皆与劫人者同罪。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张家山汉简

意思是,绑架人以求财的,哪怕绑架未遂,也要处以非常严酷的磔刑,连全尸都没了,而且家人也会被连累,去服城旦舂这种徒刑。此外,假如有人知情不报,那么跟绑匪同罪。

对绑架案设置这么严苛的刑法,正是反映出当时绑架案的恶劣影响,因此不得不严厉打击。

有些官吏严格按照此类法律来处理绑架案。比如西汉酷吏尹赏,将前面说的那些袭杀官吏、绑架路人的京城恶少一网打尽,统统处死,以至于“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

到了东汉时,也强调对待绑匪不能手软,汉灵帝专门下诏说:“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意思是,遇到绑架案,就上去攻杀,不要顾虑人质,不许用钱赎人,以免让更多的坏人动起歪心思。

而有一位官员,严格执行此条规定,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小儿子的性命,就是那位评价曹操为“安生民者”的

桥玄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史书记载,有一天,桥玄十岁的小儿子独自在门口玩,被三个坏人持械绑架。劫匪跑到楼上,让桥玄拿钱来赎人。这时候,掌管京城治安的司隶校尉带人把桥玄家包围起来。毕竟绑匪这次绑的是桥玄的儿子,而桥玄也是朝廷高官,所以官兵不敢贸然进攻。但是桥玄说:“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他亲自督促官兵进攻,结果小儿子不幸遇难。

据说,从此之后,绑架案几乎绝迹(题主表示怀疑,因为史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绑架案还在继续发生)。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汉代陶楼模型

再来看“德治”

实际上,法治与德治的争论一直贯穿两汉,而且不仅仅表现在处理绑架案方面。有些官员提倡德治,他们自己厉行修身,道德水平较高,尤其讲“信义”,面对劫匪,他们同样贯彻这样的思想。

比如,西汉时期有一位京兆尹叫赵广汉,此人很有能力,而且不惧强权,在百姓中口碑很好。曾经有一个有钱的郎官苏回被两人绑架,赵广汉带人来解救。他派人告诉绑匪说,郎官是天子身边的人,你们不能杀。你们放了人质,我保证好好对待你们,假如赶上大赦,你们没准就没事儿了。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这俩绑匪也是素来知晓赵广汉的大名,而且再一看确实无路可退,于是放弃了抵抗。赵广汉没有食言,让狱吏给他们送酒饭。但这俩人运气不好,没有赶上大赦,到冬天就该问斩了。赵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了棺材,所以他们感动地说:死无所恨!

与桥玄等人的处理方式相比,赵广汉显然取得了更好的结果,类似于今天的人质谈判专家。而且我们能够看出,他也没有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

当然,与法治相比,德治对于官员个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官员首先得有一个好的舆论名声,否则无法取得绑匪的信任。其次,他还得善于谈判,才能够消除绑匪的紧张情绪,并且让绑匪意识到放弃抵抗比杀死人质能够获得更好的出路。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最后顺便一提,在汉代,有些残酷的官吏可不比绑匪仁慈,《汉乐府》当中有一首《平陵东》,全文如下:

平陵东,松柏桐,

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

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

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

义公是人名,一开始,诗中交代不知何人绑架了义公,要求他交出百万钱和两匹快马,这对于义公来说是很困难的。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紧接着,诗中道出了绑匪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追吏!也就是官府人士。

朗朗乾坤,这些官吏竟然敢于绑架平民索要赎金,实在是可恶啊。义公实在没法子,只能托人告诉家里,快点卖掉黄牛来救命吧!

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民谣,未必为真。再怎么说,官府的人也不能这样为非作歹吧?

遇到绑架案怎么办?汉代人处理起来没那么简单

其实,还真有这样的例子。史书记载,东汉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就经常向富人勒索钱财。有个人叫孙奋,家里挺有钱,但是颇为吝啬。梁冀派人给孙奋送去一匹马(也有说是一件马鞍的),问孙奋借五千万钱!嘴上还说这是“贷”,实际上就等于明抢啊。孙奋惹不起,给了三千万,可是梁冀还不满意,干脆直接诬陷他,最后害得孙奋家破人亡,钱财也全部归了梁家。

面对这样的“绑匪”,甭管德治还是法治,统统是无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