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定”的困惑如何“破解”!

教师“职称评定”的困惑如何“破解”!

职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和评定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也值得深省!所以如何打造一个科学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职称评定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解决问题肯定是要找出原因,找到病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所以下面罗列几个问题及原因:

一: 上课的职称不高,职称高的不上课!

职称高的或者担任领导干部,或者教龄较长,承担的教学任务较轻,有的甚至门卫室,管理宿舍,管理考勤!原因是已经进了高级,进特级也无望,教学成绩好坏对自己影响也不大!所以进而导致工作没有动力,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干脆不参加一线教学!

职称低的当然是要拼,拼成绩,拼论文,拼优质课,拼各种证件,拼到最后条件够了又傻眼了!条件够的多,名额少,怎么办?好一点学校排队,不好的那就拼“别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是吧?工作没少做,到头一场空,老师怎能不困惑!

二:评定条件国家的有,地方有,学校也有!

国家的是硬性的,没什么好讲,必须达到!但地方的,特别是学校的条件,就是人为设定的,今年这样,明年那样,一年一个样,你的步伐永远跟不上变化!这里是不是矛盾又出现了,条件设定的随意性成为了又一只拦路虎!

三:为了积累条件而积累条件,为了晋级而晋级!

论文可以抄,抄的不行可以买!证件没有可以讲条件要,比如不给优秀班主任证我就不当班主任了!最后又是集,又是买,又是要弄来的条件是不是有点变味呢?含金量怎么样呢?

晋级以后待遇提高了,认可度也高了!工作积极性反而不高了!是不是有违晋级的初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职称在评定过程中和评定后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掺杂到里面去最终导致了职称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大打折扣!

职称的高低和教学成果和薪资待遇本应是成正比的,但最终的结果倒是成了反比!这样教师怎能不困惑?

所以怎么打破现有评价机制,消除不正常因素对职称评定的影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打造出一个以教学能力,教学成果,教学贡献的评价机制,而不是片面的以年龄,教龄,学历,职位等进行评价的机制!

职称是对教师持续教学活动的一个综合评价,绝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给我们教育发展的未来埋雷!

以上仅是个人想法,仅供大家讨论和交流,难免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勿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