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最有机会实现统一,为何最后被灭了?

爱情阳光


这个问题里的说法是不对的。第一,朱温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和曹操是不同的,到朱温挟天子时,他的势力已经很庞大了,还没有怎么以令诸侯,就篡位了。第二,朱温从来没机会实现统一,在北方,无论在北方或南方的进军,他都遭遇了挫折。

星火辰这里简单与朋友们说说:

一、朱温的崛起

大家应该知道,朱温原本是黄巢手下的将领,背叛黄巢投降了朝廷,因为协助平定黄巢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其基地就在如今河南开封的汴州。那时候朱温的情况和其他许多管理一镇的节度使的情况没什么不同,甚至说是强敌环伺、危机重重。

朱温有一套自己的班子、也有一伙自己的队伍,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他,面临着黄巢军队与投降黄巢的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双重威胁,不得不求援于李克用(当时还是盟友)的沙陀军,李克用帮朱温击退了敌军,却在庆功场合上使气凌辱朱温,于是朱温发动了上源驿事件,要围杀李克用,从此二人结下深仇。

李克用屡次上表皇帝要求讨伐朱温,但皇帝却想让二人和解,在那个时候,李克用的势力远远强于朱温,皇帝之所以有些偏向朱温,那是因为他不想助长李克用气焰,和朱温挟持皇帝毫无关系(皇帝依旧在长安,朱温在汴州)。

后来,朱温在河南一带纵横捭阖,逐步灭掉了秦宗权(蔡州)、时溥(徐州)、朱瑄(郓州)、朱瑾(兖州)等人的势力,越发强大起来,直到这个时候,朱温以没有挟持皇帝(公元897年左右)。

二、朱温挟天子的经过

曹操挟天子时,北有袁绍、南有孙策、西面有西北诸将,还有刘表、刘备等等人的势力,曹操绝不算是最强大的。而朱温,到公元897年左右,他已经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到公元902年,他决定出兵长安时,他已经两次发兵围了李克用的基地太原城,成为天下的第一霸主。

公元902年,应唐朝宰相崔胤的请求,朱温入关攻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把皇帝抢到自己手中。朱温随后返回汴州,让唐昭宗继续留在长安,只是派自己的侄子在长安镇守,依靠崔胤等人在朝廷里实现自己的意图。这个时候的他,其实已经没有“以令诸侯”的必要性,最多是个锦上添花。公元904年,因为其侄子暴死在长安,朱温认为是崔胤等人搞的手脚,于是大杀朝臣,逼唐昭宗迁都洛阳(离汴州近嘛),迁都不久就杀掉唐昭宗,根本不把皇帝当回事儿,还什么以令诸侯。

随后,他立了唐末帝,虽然到907年他才废掉末帝,自己称帝建立后梁,但这其间他没必要,也不可能“以令诸侯”。为什么?一方面因为他的势力庞大,不太需要;另一方面因为他的对手们早已联合起来对抗他,不可能接受他通过末帝下达的朝令。

公元904年,他挟持唐昭宗不久,王建(成都)、李克用(太原)、杨行密(扬州)、李茂贞(凤翔)等人就联合起来声讨其劫持皇帝的行为,形成对朱温的包围网,据说这些人是奉了唐昭宗的密旨。密旨的真假如何就不提了,反正朱温觉得皇帝不仅没有,还是个麻烦,这才杀掉了唐昭宗,立唐末帝恐怕只是因为朱温还需要些时间来考虑考虑而已。

之后,朱温大杀朝廷官员,投尸于黄河,加之杨行密病死,包围圈崩塌了一角,朱温自己的势力却还在不断扩展。公元907年,朱温终于决定灭唐自立,建立了后梁。

三、朱温从来没机会实现统一

朱温虽然强大,却从来没机会实现统一。为什么?因为他至少有三个极为强大的敌人。就是上段中提到了共建包围网的李克用、杨行密和王建。王建占领蜀地(后来的前蜀),那时候极为强大,其实力远超刘备时期的蜀国,朱温和王建相距较远,且放下不提。但李克用和杨行密却直接阻遏了朱温的统一进程。

李克用最初远比朱温强盛,可惜其缺乏政治头脑,勇猛有余,狡诈则大大不及朱温。因此,被朱温逐渐削弱,乃至于其太原基地两次被朱温包围。但太原是唐朝的起家之地,也是唐朝的北都,其防御极为坚固,朱温两次因为疾疫不得不退军(直到宋朝初年的北汉占领时代依然如此,赵匡胤都攻不下它)。由此,朱温也无法完全掌控拥有百年历史的河北三镇,其北进无法完成(这和曹操平定河北就完全不一样了)。

杨行密是后来十国之一,吴国的实际开创者,他能力尤且在李克用之上。比起朱温的穷凶极恶,李克用是凶神恶煞,而杨行密却是面善心恶,这人其实比李克用更难对付。早年间,杨行密收留了被朱温打跑的兖州节度使朱瑾,与之一起在清口大败朱温第一大将庞师古率领的征讨军,并杀死了庞师古。从此,朱温南下的道路被切断,他也再没有实力去完成南方的统一。于是,各小国分裂南方的局面得以形成。

四、朱温活着的时候,李克用父子也拿不下朱温

后梁被灭,那是朱温死了之后,他儿子梁末帝朱友贞的时候了。朱温虽然无力统一天下,但要守住他的河南一带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结果他死去他儿子朱友珪的谋杀。其实,朱温那时候已经患病,即便朱友珪不弑父,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朱温大概是看出了他些儿子们不成气候,居然想让自己收养的义子继承自己的位置。对于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按照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朱温恐怕觉得他那些亲生儿子们,都不足以应付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带来的巨大威胁。

果然,他死后不久,李存勖迅速平定河北,跨河攻击梁朝,后梁灭亡,后唐兴起。后唐不久后又拿下前蜀后主(王建之子)统治的蜀国,后唐才是五代时期第一个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但是,随着李存勖死于突发的有些莫名其妙的一场内部动乱,统一进程又戛然而止了。直到后周柴荣继位后,统一的局面才明朗起来。


星火辰


朱温和朱元璋都姓朱,也都是贫困出身,但是个人觉得朱温较他的后来人朱元璋差了一个档次,也正是因为他的缺憾,所以他在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时候没有统一。

唐末军阀割据,其中以朱温实力最大,他建立后梁,他的政权是当时中原最强势的政权,很多周边的诸侯都以后梁马首是瞻。我们历史把这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就是当时中原出了五个朝代,但是这五个朝代并没有统一全国,后梁就是第一代。朱温在黄巢起义后实力越来越大,他当时就有点像曹操的感觉,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并没有学曹操。曹操是利用手中的天子名义去讨伐其他诸侯,曹操终其一生是没有称帝,而朱温却等不及,他废了唐朝末帝自己当了皇帝。假如他不那么猴急当皇帝,而是利用手中的王牌扩充地盘,可能天下最后被他统一都说不准。因为当时中原一片散沙,中原能和朱温抗衡的只有李克用,可是李克用对朱温作战也是败多胜少,到了后期更本是招架不住朱温。而且朱温在天下没有统一就称帝,这也给了其他诸侯反对他的口实,也不利于他的政权的扩张,所以朱温过早称帝是他的失策之一。

第二朱温建立后梁后就基本停下了扩张的步伐,此时天下形成格局,朱温的政权虽然是最大军阀,但是控制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今天三四个省那么大的面积,这时候他应该利用天下割据的情况来实现统一,这时候他不管往南还是往北打,基本上是没有那个诸侯能够抗衡的。秦之所以能灭六国是因为六国不可能团结,朱温那时候也一样,当时朱温代唐有诸侯出来骂的也有诸侯歌功颂德的,足见当时诸侯就不统一,这种情况最利于去讨伐,而朱温小富即安并没有积蓄扩张。而是自己躲进皇宫开始享乐搞女人了。最后朱温一死,自己的接班人不如李克用的接班人,最后他苦心打下的江山也归了后唐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朱温本来是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将领,但他之后便归降了唐军,反过来又开始和当初自己的起义兄弟们打成一片。黄巢起义失败之后,朱温因为镇压起义有大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真正成为唐朝末期掌握实权的一方诸侯。

朱温和曹操一样,都采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然而比起曹操,朱温还是太嫩了。曹操一生虽然掌握实权,但是却没有称帝的念头,部下曾经劝他废掉汉献帝,登基为帝。曹操则平静地说,他是大汉的臣子,如果真的有天命,那么他宁愿做周文王。曹操控制汉献帝之后,借用汉朝的名义,东征西战,统一了北方,全盛时期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由于这些都是曹操亲自率领军队打下来的,民间只知有曹操而不知有汉帝,故而曹丕篡汉称帝之后,魏国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

而朱温则不同,他的权力欲同样强烈,在将皇帝控制在手里之后,仅仅过了七年,他就将唐帝废了,自己登基,建立了后梁政权。而当时的后梁,其控制范围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陕西一部、河南、湖北大部、山西一部分、山东、河北一部分,疆域大体相当于古代的中原地区。国土面积相当于后来北宋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和曹操控制的地域相比,还是相差很多的。

朱温称帝之后,一直在和他的老对手,河东的晋国打战。当时的晋国主要的控制区域在今天的山西省它的统治者是李克用(前期)、李存勖(后期)父子。其实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晋国和后梁相比,疆域不及后者的一半,而且后梁所占据的中原地区历代以来都是土壤肥沃,适宜耕种的平原地区,晋国则多山地,在经济和人口上也不及朱温的后梁。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晋国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是英勇善战之辈,朱温在讨伐晋国的过程中是屡战屡败,一个小小的晋国,他愣是打了一辈子都没有打下来,最后甚至自己把自己都气病了。我估计当时的朱温也会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吧。

朱温前期还算是个明君,察举贤良,改革军队,整肃吏治,整个后梁前期也是生机勃勃的,无奈晚年荒淫无道,奢靡成风,甚至作出强奸儿媳的恶事,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他的儿子们,他们的老子给自己戴绿帽子,这伙人还将自己的妻子进献给朱温,也是奇葩了。朱温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912年他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杀,而他所建立的后梁,最终被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就是后来的唐庄宗。

朱温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他自己急于求成,毫无耐心,以及之后的自我放纵,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