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机,车源数量不控制,将无出头之日

跑滴滴,如果数量得不到管控,收入就很难保证

对于跑滴滴收入这个话题,一直都声音不断,大家给出的解释也各有角度,有的说是抽成太高,有的说是单子太少,这些因素固然都存在,但这也并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因素恐怕还是车太多,从业者太多导致的结果,对于这点,有的可能并不认同,认为滴滴司机在流失,是有流失,但同时进入的会更多,这点在三四线城市更为明显。

滴滴司机,车源数量不控制,将无出头之日

虽然说跑滴滴挣不了大钱,但终归还是能挣点儿,许多人并不会去算投入的账,因为家用车开与不开,都是一笔消费,而用来跑滴滴至少算是个职业,因此更多人看的是当下收入,而非投入产出比。这也就是说只要每天能挣点儿,这些都不重要,最起码在办证之前多数人都是这个想法,这也就造成了人人都想注册滴滴,没事儿时都想出去跑几单,再加上快速的提现机制,正好迎合了大家的需求,人人都挣零花钱,有车就去跑滴滴,成了部分人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增量其实并不是太大,而网约车数量却在急剧上升,供需矛盾开始凸显。今天易到来了,明天首汽也来了,后天斑马也到了,各家都在试图占有一席之地,都想瓜分一部分用户。

滴滴司机,车源数量不控制,将无出头之日

在市场争夺战中,谁都想要数据,没有人去考虑有多少用户,从业者可以挣到多少钱,供需是否失衡?这个情形在过去一直都存在,也有人会说,新政之后会缓解,会退出一部分,但是别忘了,上百家网约车公司都在发力,都在多点布局,滴滴一家的缩量可能会迅速被其它公司填满。而且在原有基数上增加都极有可能,这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市场乱象,而这背后带来的结果是,无论选择那家,都不会挣到钱。最起码挣不了好钱!

滴滴司机,车源数量不控制,将无出头之日

所以说办理双证,并不能盲目乐观,既要预测滴滴的未来,又得考虑其它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动向,可供选择的平台多,是既有利又有弊。今天这个城市只有一家,虽然有垄断之嫌,但至少有点业务。明天各家都来了,看似打破了垄断,看似可以享受竞争的红利,实则都将会是短期行为,最终受益的只是出行用户,和从业者关联并不是太大。

这个洗牌的过程,一纸证书打破了旧有的模式,而网约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这对所有的网约车司机来说,当下不好过,未来恐怕也不乐观。大家觉得呢,难道这不是核心要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