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根据资料记载及出土的唐尺实物,唐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公分左右。那么,在读史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唐朝史书上记载了很多身高两米以上大高个子。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五尺,是小孩子的身高,或者是一种歧视的称呼】

当年秦国占领蜀中之后,就开通了五尺道,连接蜀中和中原。这条道路按秦尺计算,秦尺较小,五尺宽不过是1.38米。而根据发现于四川宜宾筠连县的完整秦五尺道遗址,宽度为1.6米—2米。考虑到实际地貌带来的道路修筑难度,五尺应该是验收的最低标准。

这说明史书上对这种长度、高度的记载并非信口开河,还是比较准确的。

不像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浪漫主义作品,三千尺相当于900米,全世界只有西班牙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和这个差不多。而庐山瀑布落差约155米,飞流直下五百尺就不好听了。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飞流直下五百尺的庐山瀑布)

褚遂良给李世民上书:“五尺童子人皆知之”,带有一些夸张的语气成分描述了五尺的身高,只是相当于小孩子。而现代按我国儿童标准身高,12岁男童1米5左右,这方面古代和现代差别不是很大。

中唐名相杨炎很反感皇帝让宦官负责理财,上书中写到:“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这很明显是带有歧视的说法。但也说明宦官普遍身高不高,毕竟身体不完整,且总是卑躬屈膝。

如果岭南人高力士活着,就打杨炎的脸了,宦官高力士“长六尺五寸”,合1.95米。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木雕《高力士脱靴图》)

【五尺七寸,唐朝军人的标准身高】

“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五尺七寸相当于1.71米,这是唐朝从军的标准身高,如果人数不够,可以放低标准到1.5米。

这是普通士兵的标准,对于精锐,如李世民亲自带队的“百骑”、北衙七营、左右屯营“飞骑”,具体标准就是“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要求身高1.8米以上,家世良好,对射击、搏斗等战斗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中唐名将李晟,陕西临洮人,十八岁就从军了,史书记载身高六尺,勇敢绝伦;另外一位名将马燧,也是陕西扶风人,“姿度魁异,长六尺二寸”,1.86米;

生于华山脚下的郭子仪,“体貌秀杰”,但身高记录在新旧唐书不一致,一个说六尺,一个说七尺二寸,应该在1.8米到2.16之间。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六尺、七尺,应该是唐人心中未成年和成年的分界线】

就像现代人怎么问都是一米七八标准身高一样,唐人认为身高要超过六尺才像个男人,七尺更好。

初唐大儒李纲,曾说过“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为难,纲以为易!”

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也说:“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都是说尚未成年刚刚六尺高的少年皇帝,要有人辅助。

而成年人,就用七尺来指代自己,应该和自己的实际身高关系不大。

李世民下诏书:“夫岂不爱七尺之躯,重百年之命?”“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

书法家、地方太守李邕在给唐中宗上书中提到:“盖人有感一餐之惠,殒七尺之身”;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鹅 鹅 鹅)

根据史书记载,达到六尺身高的不少,七尺以上的也有。

盛唐将领崔光远,博陵崔家后人,“虽无学术,颇有祖风,勇决任气,身长六尺余,目睛白黑分明”;中唐将领、藩镇张孝忠,奚族,原来是安禄山的部将,形体魁伟,长六尺余;中唐将领李珙,山东人,长六尺余,气貌魁岸。

七尺高的最有名的就是李嗣业了,盛唐名将,陌刀高手,陕西人,悍勇绝伦,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同时期的鲁炅,一方节度使,长七尺余,略通书史;还有安禄山部将,藩镇侯希逸,辽宁朝阳人,“长七尺,丰下锐上”。这个丰下锐上估计是大下巴、尖脑袋,三角形的脑袋;初唐胡将黑齿常之,百济人,长七尺余;

(图一)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不仅仅是武将,文官也有不少身高六七尺的。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宗楚客,武则天的外甥,长六尺八寸,明皙美须髯,孙女后来嫁给了李白;玄宗时期被李林甫陷害死的杨广后人,杨慎矜兄弟三人都是身长六尺余,相貌过人;

郭子仪的孙子郭钊,“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是个大下巴、方脑袋的头型。

(图二)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还有八尺以上的,身高超过2.4米】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娄师德,河南人,“长八尺,方口博唇”,怪不得老娄投笔从戎参军,这么高的个子不像文官。老娄后来在西北屯田数十年,抵御吐蕃立下大功;

还有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山西汾阳人,长八尺。曾经招募壮士八人,披重甲,面对贼人大喊:“谁动谁就死!”七百贼人趴在地上不敢起身;

唐高宗时期的宰相李义琰,河北邯郸人,身长八尺,博学多识。唐高宗要让武则天摄政,李义琰与另一位宰相郝处俊坚决不同意,一个身高两米四的大高个子站在不过是一般人身高的李治面前,心理上就有被压迫感;

禅宗五祖弘忍禅师的徒弟,北派禅宗创始人神秀禅师,按其他人描述也是身高八尺;

另外,还有个地方官当祥瑞奇人献上的“长人”李家宠,八尺有五寸,太神奇了。

(图三)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大唐可以有个篮球队,全是身高超过2.4米的大高个子,其中:

大前锋肯定是李家宠了,平民出身,个子也最高,2.55米,干干苦力活儿;

小前锋宋之悌,这是当过节度使的武将,冲在前面;

中锋神秀禅师,历史地位最特殊,最有气势,居中指挥;

得分后卫娄师德,老娄在边疆镇守几十年,带过兵打过仗,但主要在搞后勤,当过宰相,放在后面;

控球后卫李义琰,一直是文官,当过宰相,负责防守。

(不懂篮球,瞎编的)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总之,根据唐朝和现代少年儿童身高对比、唐朝招募士兵与现代入伍参军青年身高对比,唐时人的身高应该和现代的平均情况基本一致,略高一点点。考虑到唐朝时为官、为将的北方人居多,平均身高也要高一些,总体平均身高应该和现代接近。

至于这些超过七尺、八尺以上的人物频频出现,史书上还专门记录了一笔,只能算是幸存者偏差了。

唐人身高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屡屡有身高两米以上的名将?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