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


乖孩子开始“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所谓“听话”,其实就是“无条件服从”,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另一个人无条件服从我们的意志呢?哪怕是以爱之名,哪怕另一个人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出发点真的是付出爱吗?没有宽容、理解、共情和尊重的爱,还是爱吗?也许,我们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方便自己在关系中掌握主动,而忽略了,爱的根扎在自由、平等和温情的土壤中,才能生长出健康的苗木。放养省心娃,就从听孩子第一次说“不”开始吧,微笑着倾听就好,不用着急去改变什么,时间还来得及的。

宁宁会说的第一个词是:“不”,也许她还不清楚这个词的真正意义,但是却让身为父母的我们立即意识到:我们的豌豆娃娃就快要成为这个家庭的民主分子啦。


她上幼儿园后,有一天我随口说:“不要玩电脑太长时间,对眼睛不好,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多不方便啊。”她在隔壁大声反问我:“那你每天看电视呢?你还不是礼拜六老看电视?电视和电脑不是一样的吗?”想不到她已经学会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只好承认并要求一起改进:“好吧,那妈妈也有不对的地方,妈妈以后也会注意的,看电视只看一小时。那宁宁也只玩电脑一小时吧,中间还要休息会、上厕所,喝点水,吃个水果什么的,行吗?”宁宁点头同意。

是的,孩子和妈妈应该是平等的,我们都得遵守共同的规则,没有特权,没有例外,没有借口。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能用稳定的规则和价值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督。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幼儿三四岁左右由于生理发育处在突飞猛进的阶段,自由活动的范围扩大,各方面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知识逐渐丰富,在充满好奇的探索和学习中自我意识也树立了起来,因而表现出独立的渴望,能力不够也想自己动手尝试,在大人看来就不像从前那么听话了。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三岁以前的乖宝宝到了四五岁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做父母的要明察秋毫,让教养方式跟上孩子的身心成长速度。只有多观察,常反省,从孩子的表现里捕捉信息。


进入第一反抗期,孩子不再满足于“宝宝如何如何”的评价,而是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并开始清楚的认识到“名字”所代表的就是“我”。朋友的孩子才两岁多,站在地上要上床,大人给抱上去了,把孩子气得直哭,自己滑下来重新爬,一边爬一边说:“我重来,我重来”。

现在我的女儿四岁多了,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自己去饮水机接水,自己用多士炉烤面包,自己弄盆水洗毛巾,她那么热切的渴望自己做点什么,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在她不小心弄坏了东西的时候,我通常只是语气平静的提醒一下,并不责备。

至于下雨天踩水坑,雪地里打滚,我往往是陪孩子一起玩,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孩子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着。有时候大人怕麻烦,或者担心孩子受凉受伤,管教变成了束缚,说服变成了约束,孩子不高兴,也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么好玩的事情怎么不能做,冲突就来了,而家长的过分干涉则阻碍了孩子的自由探索。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宁宁有时候非要跟大人一起睡,或者非要睡前吃点东西,有时候要求没得到满足就哭起来,哭的那么大声那么可怜,可是过一会她就可能忘记了为什么站在原地哭,她会重新提一个更容易被满足的要求来唤起注意,比如:“妈妈过来。”我不认为这是孩子想控制大人,她仅仅是本能的渴望安全和爱。

至于她刚才曾经大哭大闹的事情,我也不会非让孩子道歉,简单的问问,解释一下,温柔的奉劝几句,就过去了。因为这是进入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的正常表现,在反抗与磨合中寻找着自己的行为边界。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有时候宁宁故意说:“我谁都不喜欢”“我什么都不吃”“我哪也不想去。”无论大人给出多么新鲜有趣的建议,她都坚持说“不”,弄得大人们很灰心。而且往往家长越急迫的想达成一致,孩子越故意南辕北辙,于是冲突再次爆发,有的家长可能责骂孩子,甚至动手揍孩子了。

其实,责骂和暴力并不能让孩子从此不再反抗,因为反抗期是其必然经历的阶段,孩子可能把反抗从“显性”变成“隐性”,有些还伴随躯体症状或生理疾病,这是大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更是不曾想到的。


孩子3-6岁的阶段,是智力、体力、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因势利导帮孩子打好基础的时候,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方式甚至可能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那是因为早在孩子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已经有某种个性特征天然固着了,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以及认知逻辑的进化是从另外的角度塑造心灵的。

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要在不远的地方安静旁观就好了,不必过于焦虑而紧张的参与孩子的“自主活动”,积木倒下再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孩子探索世界、寻找方法,树立信心的过程。大人不要着急帮忙,过于热心的帮忙,只能让孩子变得犹豫不决,行为退缩,缺乏活力,逃避责任。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曾经有个去幼儿园接孙子的奶奶,又骄傲又幸福的诉说自己的烦恼:四岁的孙子每天早晨被奶奶抱着穿衣服洗脸,孩子始终闭着眼睛任凭奶奶摆布,奶奶为了让孙子多睡几分钟就这么每天抱着三十多斤的“口袋”从卧室到卫生间,从卫生间到门厅,再抱上汽车送到学校去。显而易见奶奶诉说自己的烦恼时那份温柔和慈爱溢于言表,其实正是她这样“幸福的烦恼着”导致了孙子变成了“闭着眼睛的口袋”。

很多妈妈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觉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服教育似乎不见效果,动手打骂又沦为了“野蛮教育”,而且也恶化亲子关系,自己心里更是舍不得。有的孩子挑剔食物,有的孩子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倒地大哭,有的孩子不穿“尿不湿”就不肯排便,搞得一家人跟着着急又担心。妈妈们互相交流育儿经验的时候,也总听到类似的话:“你家的孩子真听话啊,我儿子真是太顽皮了,要是我家孩子也这么听话就好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父母的话永远言听计从的孩子长大后能有健全的人格吗?能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吗?心理学经验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表现出反抗精神,也就是第一反抗期顺时出现的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心理更健康,更独立,更坚强。而对父母的话始终言听计从的孩子,则多倾向于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缺少独立精神,遇事没主见。

所以,假如我们的孩子在幼儿期表现出了种种逆反行为,家长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采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给孩子适当的自主选择机会和独立空间,就能顺利陪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同时为孩子将来进入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打下心理基础。幼儿的反抗因为其能力和体力的欠缺很容易被父母的“强权”消灭,但同时被“消灭”的还有孩子刚刚萌芽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就像错过了春天播种一样,错过了幼儿心理生理正常发展的科学阶段,之后再弥补事倍功半。


你家孩子不听话吗?恭喜你!不听话就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