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蘭九畹
是蠶豆哈。
蠶豆對中國人的影響不能說不深,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父親下酒的香酥蠶豆,從社戲中現剝現吃的青蠶豆,到小朋友們愛不釋口的怪味豆,餐桌、零食、文學作品中都有蠶豆的身影。但是這傢伙並不是中國本土的作物,它們的老家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
相傳,蠶豆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的物品之一。因為來自胡地,所以蠶豆也有胡豆之稱。至於說蠶豆的名稱,說法不一,元代農學家王禎認為,“蠶時始熟,故名”;而李時珍則認為認為:“豆莢狀如老蠶,故名”。不管怎麼樣都擋不住我們對蠶豆這種豆科植物的愛戀。
蠶豆花很特別的,是這個樣子的,就像是外星的花朵。
植物人史軍
茴香豆
茴香豆是浙江紹興一帶的特色小吃,主要是用蠶豆加上其他配料做成的,因為物美價廉,成為了不少人的下酒物。 就像我們這邊人喝酒一般都喜歡配點花生米或許鹹菜一樣的。
在魯迅的作品《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是一個落第秀才,經常會到魯鎮的一個小店裡面喝酒,然後買上一盤茴香豆作下酒物。不過孔乙己並不是每一次喝酒都會買茴香豆的,因為他不怎麼會謀生,所以生活得非常窮困。因為喜歡說“一些之乎者也”的話,所以他也成為小店客人的調侃對象。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現在魯鎮小店時,他的腿被人打斷了一根,走路一瘸一拐的。這一次,他還是照例來了一碗酒,但並沒有走進店裡面來,也沒有要茴香豆作下酒物。喝完酒後,他便在眾人的取笑當中,一瘸一拐的離去。以後再也沒有見過他的蹤影,或許他可能已經死了。
旁白:酒香依舊,茴香豆更香,那個被人們調侃的孔乙己卻再沒了蹤影,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的結尾略有點傷感!
小凌說史
一碟茴香豆,這正是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
當時中國貧困落後,各種勢力相互角逐,混亂不堪。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頓飽飯,有碗解乏的酒喝已是相當的奢侈了,更何況還要一碟茴香豆!這個是可要可不要的。
魯迅先生對孔乙己身材描寫充分說明孔乙己是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即使不教書也可以養活自己。他又是個
死要面子的人,認為自己是有文學的人。為了顯示與 泥腿子 的不同,即使偷東西被打折腿,也要喝酒要上茴香豆。再看打扮有錢喝酒,也換去身上的破舊的棉大褂再就是脫離了社會和大家沒有共同語言,只好教小夥計 茴 字的多種寫法,充分展現讀書人的清高自傲而不近人情!而這些正好成為 泥腿子 們的笑柄,他只好在人們的嘲笑中慢慢消失!
快樂奔騰
茴香豆。
但也不是每次都會點,比如他最末一次、被打折了腿用雙手“走”進來那一次,就只要了一碗酒,在門檻外的泥地上,喝了這碗酒,然後在旁人的說笑聲中,慢慢地走去了。
茴香豆,就是我們常說的蠶豆加工而成。蠶豆,又叫胡豆、佛豆、胡豆、羅漢豆等名稱,據說原產東南亞和非洲,西漢時傳入我國。手頭沒有相關的資料可查,不敢確定。
幹蠶豆、鮮蠶豆和蠶豆角
蠶豆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有栽培。我是個農村人,對家鄉春天時蠶豆花那濃郁的香氣,印象深刻。一提起這,不管身在何處,我都會閉上眼睛,吸一吸鼻子,彷彿還能聞得到它的香氣。
蠶豆花,有點兒像縮微的蝴蝶蘭。但香氣,要比蝴蝶蘭濃郁得多。自然界中就是這樣:妖豔的花,往往不香;香的花兒,往往不妖豔。
不過,讓我把蠶豆跟文學聯繫起來的,還是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和《社戲》。
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在魯鎮,魯迅的弟弟周作人曾寫過不少這方面的介紹文章。魯鎮的咸亨酒店,恐怕也藉著孔乙己的名聲,掙了不少錢吧?但是,有多少人還會想著孤苦死去的孔乙己呢?有多少人記得那個把自己僅有的一碟茴香豆分給孩子們吃又教他們“茴”字的四種寫法、嘴裡又說著“多乎哉?不多矣”的上大人孔乙己呢?
魯鎮
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豆吃(圖片來自網絡)
曾有人問過魯迅,問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篇小說?魯迅回答說:《孔乙己》。我也很喜歡。它非常像一罈陳年花雕,看上去波瀾不驚、不動聲色,但是,你慢慢品一下,瞧瞧?
你,喜歡嗎?
學動春風
啥也不說了,看圖吧!有想起來的嗎?
不忘初初心心
老孔同志是個善良的人,也是穿著長衫維站著喝酒的人。那時候,以他的四體不勤,根本沒有大魚大肉,不是減肥不想吃,而是和你我一樣身上沒銀子,卡里沒錢!於是買一盤茴香豆——這個茴字的寫法有時也許比他盤裡的豆子多,但一群熊孩子卻圍著他,伸著小手!這些熊孩是不是如社老先生說的——公然抱著他矛草跑了的孩子?老孔喝一口熱酒,長嘆一聲,便一人分一顆茴香豆!一人一顆,怎麼夠?孩子們又睜圓趙薇式的大眼,看著他!老孔急了,立即用大手捂住盤子,心裡說,竊書不算偷,我容易嗎?多乎哉,不多也,多麼,不多了!於是,孩子們閉上趙式大眼,一轟而散!老孔出了一身冷汗,這幫熊孩子!
喝了一口酒,吃了一顆茴香豆,看到小夥計,長得如黃教主一樣騷首弄姿,便問,上過學嗎?黃教主正在考慮賬戶問題,沒搭理他!老孔不恥下教,沾著酒寫了四個不一樣的茴字,說茴子有四個寫法,以後記賬要用!夥計正想四十多公司,到底有多少說法,難道老媽知道茴字有多種寫法嗎?
老孔看他呆呆痴痴,嘆了口氣,喝完酒,拿起最後兩個茴香豆,慢崾走了——正是日頭夕下,殘陽如血,一代文人,就此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萬里雪飄74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小說作品中的人物。看到這個題目,索性又讀了一遍《孔乙己》這篇文章。像是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孔乙己談了一次話!作品依然是一罈陳年老酒味道芳香!
文章中茴香豆是孔乙己最好吃的下酒菜。老家叫蘭花豆,也叫蠶豆,是小時候最愛煮著吃的美食,後來自然也成了美味的下酒菜。那為什麼喝酒需要下酒菜呢?原來,這裡邊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古時候,玉皇大帝一次來到凡間私訪。同時看到一個人吃藥,一群人喝酒。端著半碗中藥的人咚咚咚一飲而盡;幾個喝酒的卻用的小酒盅,喝時也是呲牙咧嘴,十分難受。就吩咐下人,既然酒那麼難喝,就配幾個下酒菜吧。藥,味道甜美可口,就免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是個沒考上秀才的讀書人,自持清高自大,卻不願像常人一樣有勞動能力,卻不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只會諸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這種過於迂腐的‘專業技能’。甘願一生貧困,而而自詡非凡,最終成為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現象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這與很多從小嬌生慣養、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除了整天玩手機,什麼都不想做的一些人有什麼不同呢?
(隨意聊聊,請勿對號入座,非常感謝。)
祖國萬歲145758046
去年五一時候去了紹興,也吃了茴香豆!有點鹹鹹的,只是越嚼越香!
在魯迅故居正門北邊吃了一家店面很有古老氣息的面,價錢很高,40多一碗!味道一般般,但是有時候吃的不是面是心情!
在魯迅故居里面遇到一個賣陶笛的門店,風雅陶笛!價格很貴,但是還是買了😁!也許是下雨天配著那笛聲觸動了寂寞的心靈吧!
果然是你
“溫兩碗酒,再來一碟茴香豆。”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吧。這就是孔乙己的名句。從這句話中我們得出。孔乙己的下酒菜就是茴香豆
愛拿板磚削人的蝦哥
茴香豆啊。
其實就是鹽水煮蠶豆。
愛喝酒男性朋友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雖然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喝酒的時候點的菜越來越豐盛,但是,我每次點菜,都要點一份水煮花生或者老醋花生(魯迅是南方人,茴香豆就相當於我們北方的水煮花生吧),酒喝半暈的時候,吃什麼都沒胃口了,這時夾兩個花生放到嘴裡,越嚼越香,還解酒。
那一句:溫兩碗酒,來一碟茴香豆,詮釋了多少酷愛杯中物的沉迷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