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买房了的和现在没买房的人,生活有哪些不同?

思索未来大家居


我认为至少会有2个方面的不同,分别是:

1.有房的人,表面焦虑,内心安定;无房的人,表面安定,内心焦虑;

本人亲身体会。

2014年前后,我的一个同事,手持10W ,跟老板借了30W,在深圳龙华买了一套160W的小两房。而我当时手持30W,却不敢动买房的心思。


他买房之后,迫于房贷和欠债的压力,每天逼迫着自己积极进取。由此,业绩也是一飞冲天。收入也从最开始的2W多,稳定在6W 左右,高峰时期能有8W左右的收入。

而后16年交房,他又七拼八凑装修完。入住后又开始申请深圳户口。

17年深户申请下来后,就开始准备各种儿子申请公立小学所需要的材料。


虽然他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喊着,哎呀压力大啊,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市场经济这个样子,挣不到钱怎么办呀,balabalabala。整天看似一脸的焦虑,但其实每一步怎么走,如何打算,心里门儿清。


而我自己呢,14年的观念是,大不了一辈子租房。

虽然房子是租来的,但是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

只要好好过日子,即便是租来的房子,也能过得舒舒服服。


但2015年我孩子出生后,租房和有房的生活,根本不一样。

最迫切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

在深圳,虽然没有深户没有房子,一样可以申请学位。

但是房子不是你想住多久就能住多久的。

尤其当时我们所住的片区面临旧改。我们又要开始东奔西走找房子的日子。


当时手上的资金不多,且15年房价猛涨,已经买不起深圳的房子。

于是下手在惠州买了一套。

买了房子之后,我们所有的生活,也开始围绕着房子规划。

不过我毕竟是在深圳工作,一家人也是在深圳生活。

所以迁户口还是先签到了深圳。

之后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开始谋划着在深圳买一套房子。

所以当下的生活,也逐渐明朗起来。

挣钱,在深圳买房,给孩子申请学位,将来择业生活的活动圈……

虽然我们在深圳还没有房,但我们是打定了主意,要么留在深圳,要么退居惠州。

总归是不会再回老家了。


再对比看身边那些至今无论是在东莞、惠州还是深圳,仍没有房子的人,他们的住所,随着工作而调动。而工作又随着工资而变动。今天觉得这儿工资高,明天觉得那儿福利好,后天觉得还是老家舒服,再过几天又觉得还是大城市机会多。于是就这么来回折腾,心定不下来,脚步就更稳不住。

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买了房子,而自己还在四处飘荡。

表面说着不愿意给银行打工,不想一辈子被房子套牢。

但内心深处对安定的渴望,对房子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不言而喻。


所以说,有房的人,只是表面看起来压力大,焦虑不安。但内心笃定,未来的方向早已规划好。脚下的步伐更加坚定。

没有房子的人,只是表面看起来潇洒,自由自在。但内心彷徨,来时路已模糊,去时路尚不清楚。内心迷茫,而脚下彷徨。



2.有房的人,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房的人,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能要什么;


有了房子之后,基本上至少5-10年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围绕着房子的半径在转。

人生的每一步,比如户口,孩子上学,工作地点,未来发展方向,基本都是围绕着房子的位置,而进行规划。

你知道自己每一步要朝那个地方走,需要多长时间,怎么走。

也知道面对选择时,怎样取舍。

你越来越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无房的人,居住的地方总是随着工作跑。

而现在房价这么高,工资跑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

于是越发想要通过提高收入,来获得一套房子。

但现在的大环境是各行各业疲软,经济萧条。

即使通过频繁跳槽,也无法获得多高的收入涨幅。

更何况,频繁跳槽带来的,或者不是更好更高的福利和收入。

而是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需要什么。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越大,打击越大,挫败感越大。

于是,慢慢就没了斗志,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方向,更失去了欲望。


所以说,有房的人,越来越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最需要的和最适合的东西。

没有房子的人,越来越稀里糊涂,迷茫度日。


综上,我觉得有房的人,和无房的人,生活最大的不同,表现在生活态度上。
有房的人,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越挫越勇,积极向上。

无房的人,在宽松的自由选择背后,迷茫彷徨,颓废消极。


异乡人在深圳


我一个同事,06年来北京工作了,13年在郊区一万多一平米,买了一套房子。随后又在天津买了一套,同样也是贷款。现在北京的房子升值到4万一平米。天津的房子也涨了快一倍了。而我另一个朋友是5年后买的房子,房价4万多一平米。也就是说,5年前,人家买了两套花的钱加起来还没有他现在一套需要付的钱多。可是人家这个是可以随时变现的。而这这个朋友只能自住了。

他们两个的差别在哪里呢?


那个早买房的同事,他的压力很小,每个月还贷款3000块钱,对于两个人工作的他们来说,那就不是事儿。所以有余钱买车,投资房地产了。而我这个朋友5年的时间,一直在攒首付,这些年攒的钱还没有房价涨的快,到了最后不得不出手了,才买的。若是现在还不买,之后就更买不起了。


我想这就是抓住先机的重要性了。虽然目前来说,房地产是比较不温不火的,但是房地产是中国的支出产业,他一定是屹立不倒的。不管什么时候,你用的房产决定了你的身价,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不说多了,不然有的人会认为这是托写的文章,就是要吹捧房地产。


我想表达的是,若你是自住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钱差不多能凑够,那就买吧。房价稳步在增长,你永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若想投资,那就暂且远离房地产吧。


老王侦查记


分享一下我亲戚大表哥的买房经历,表哥高中毕业之后就去城里打工了,86年的,刚出门那会刚满18岁,去了他伯父的工厂从打酱油的,做到了市场部经理。

7年前买了第一套房子,那会房价才2000左右,住了两年之后,因为那时候就流行买学区房了,因为自己从小受教育程度低,就特别注重小孩的教育问题。于是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二套房子,第一套房子高于原来两倍多的价格转手出去了,赚了30万,可能尝试到了买房甜头的表哥,这次表哥学区房买得是市区中心小学1km以内的一小区,当时房价是7000多,每月还款1500不到,而5年后的今天如今房价猛涨,二手房估值已经3万一平,转手秒赚200多万,可见早点买房的好处。

而说说大舅子的经历,同样没有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在乡下镇上学着做装修行业,十几年也攒了不少钱。前年风风光光的在乡下建了三层半的“别墅”,花费近60万,这样的选择我们都很无奈,60万完全可以在县城投资一栋好的电梯房了,保价又保值,在农村建房真的是费力不讨好,相当于打水漂了。


说亲身经历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和大家探讨一个懂得买房投资的重要性。虽然很多人都说:你看美国人,他们从来不买房,一辈子靠租房,生活一样很自由很开心。但是对于传统的国人来讲,“安身立命”说的就是有了家后,精神才会得到寄托。

很多人说在一个城市打拼了10年,但是还是没有归属感,那就是因为你没有固定的安身之所,每次因为工作而换房子,去的都是不一样的环境,也就是你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循环,心里没有踏实感。


而且你一辈子租房,假如你每月房租2500元,一年房租3W,20年后所需房租花费60万,也就是你白白为房东打了20年的工,自己还一分钱都留不到。但是如果你十年前花了60万买了一套房子,就算房子不升值,二十年后,60万还在的,相对于租房损失60万来讲,其实相当于你赚了120万。


现在不讲通货膨胀的专业知识,但现在不买房,到时候你会越来越买不起房,穷人只会更穷,富人只会更富,当然不是提倡炒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买房投资。

你对买房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思索未来大家居


五年前,买了房子的人,生活基本步入正轨;没有买房的人,一直在徘徊,房子却是越来越买不起了,或许会选择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谈一个我和发小真实的故事。我们俩都是80后,他家条件能好一些,当时手上有十多万,我呢,家庭条件一般,刚参加工作,就是一穷屌丝。2011年,房市还基本平稳,他开始看房,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没找到合适的,就一直徘徊。



而当时因为经济原因,我是没有买房的计划的。2012年末,别人介绍了一套比较好的住宅,思前想后,觉得“攒钱不如还钱”,外借了10多万,把房子买了。发小对房子还是持观望态度,没有下手。

到现在,房价从2012年3000多,涨到现在7000多,翻了个翻,还大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我当初买房的外债已经还清,房贷一个月不到一千,生活轻轻松松、毫无压力。发小看到如今的房价,已经毫无买房之意,

把农村的房子进行了修缮,买了部车,过起了小时代农村的新生活。



对于这场房价大战,每人的认识不一样,选择也就不同。你有你扛起高昂房价的勇气,我有我新时代新生活的岁月静好,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度过的年华都值得珍惜。 楼市如同一场精彩的大戏,没有真正的赢家。

这是我的故事,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楼市浅析


我13年在雄楚大道450号,也就是2环边上买的,101个平米,当时房子国家调控,房市很低迷,那时候我买的是差不多6800一平米,花了1万买的内部员工购房卡打的85折扣,那时候因为房子非常不好买,房产公司为了鼓励员工自己买房就发了内部购房卡,但是有的人必须或是买不起房子,就把卡卖掉,现在想想真的太划算了,没有内部购房卡的买房是95折,现在一晃已经过去了5年了,现在我们旁边开发的3期,毛坯均价都在25000以上了,现在想换大点的房子根本就换不起,所以很庆幸那时候搞了房子,当时我也是用公积金贷款买的,贷款30年,现在每月还贷也就2000元钱,完全没什么压力,所以总结,早点买总比晚点买好,早买早受益,如果那时候不买房子,现在更加买不起了,因为我上5年班根本赚不到近200万,所以这就是当初买了房和没有买房的区别吧!希望我的经历对有些人有所帮助,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网上的一些鬼话,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候我买房子的时候很多网上的消息说房子以后会跌到多少多少?根本不要急着买,但是我是根据我自己的工资和结合了前几年前我那个地方的房价价格做了比较,那时候我工资是4000多块钱,扣掉公积金拿到手里也就3800的样子,房贷一还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1600左右了,那时候还是有点压力的,也是省吃俭用过了2年多,随着后面的工资提高,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吃的苦是非常值得的,这也是我毕业后工作几年所做的最明智的选择,记得当时我买房子的时候我老婆那边还反对,说贷款几十万,以后怎么还,建议我去小县城搞房子或回老家建房子,我买房子我父母也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也没给我父母说,就是我自己想办法借了点钱加上自己的钱一起凑了20多万的首付,那时候确实压力非常大,首付也是部分找朋友们东拼西凑的,工资也就4000多块钱,但是现在5年过去了,再去回忆这些事,所有的苦都是非常值得的!


没有回头路可走


买了房的人

1、家里掏空老底,付了首付,每个月几千块的房贷压的你苦不堪言,不敢生病,不敢任性辞职。

2、生活很有规律,每个月按时还贷,就像每天早上6点的闹钟一样,从来不会不准时。

3、刚开始你的生活会很苦,会不敢出去聚会,不敢出去逛街旅游。但是恰恰是这种枯燥的,单一的,甚至是三点一线的生活,锻炼了你,你为了房贷,必须努力工作,加班也无怨言。直接导致升职加薪。

4、房子有了,事业也不错,终身大事也就水到渠成。


没买房的人

1、刚开始确实挺潇洒,月底发工资了,该吃吃该喝喝,逛街扫货,朋友五六的在一起喝酒吹牛逼。

2、月光族,每月赚多少花多少,一年下来几乎没存款。

3、不加班,业绩不好,领导不喜欢,年年老油条。工作毫无进展,甚至换了好几份工作。

4、当你玩了一两年,谈了个小女朋友,这里旅旅游,那里踩踩风,小日子美丽而惬意。转眼认识两年了,双方见家长了,买房子也提上日程了,这时候你屁颠屁颠的开始为买房的事情焦头烂额,因为房价都太高了,你一边嘴上骂着房价怎么涨的这么快,一边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挥霍了时光,错过了最佳买房时机。你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几十万勉强付了首付,但是扎心的是,5年前这点钱都能全款了。

一切又回到5年前,甚至很多人都回不去了。所以为什么说穷不过三代,因为没钱没房娶不到媳妇了。


一牛财经


我就是属于哪种没买房的,总结起来可以概括成四个字--苦不堪言!!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我虽然也是大专毕业,但是学校的东西一个没用上,毕业后直接跟我老爸后面做工程。前两年还好,但是13年遇到滑铁卢,亏了不少钱,就再也没干这一行,回到老家开了店。14年初本地的房价一直波动,不是涨而是往下跌,那会儿准备买房子,140平米70万。但是我老爸就有无数理由,什么房价会跌啊,钱不够啊什么的,总之说不能买。其实那会凑凑钱首付肯定够的,为这事还闹了,最后我很憋屈,憋气把身上的现金全拿出来买了一辆车。后来房价开始回暖,但是涨得也不是很快,16年中也就7千多,但是手上一直没有首付款(开店的悲哀,钱全在货上)。然后16年底房价突然飙升,新城市版块有的直接翻倍,到17年6月的时候全部破万,当年看的楼盘尾房都没有。最近几个月房价没太大变但是当时14年的房子二手房从当时5千一平涨到1万4,毛坯1万2。三年多,涨了100多万。而我当年憋气买的车,保值率还没一半。

后悔二字已经深入骨髓。其实对于房子,有需要的就去买,不要管别人的言论,接受得了就买,顶多前几年受累,不买的话,心里苦,资金苦。

小弟正在攒钱,希望一年内别涨太离谱!!!


爷万众瞩目105242661


6年前我29岁,23岁毕业,工作3年后用3年存下的4万元和老婆一起做淘宝!我是6年前买房,在杭州6年前还不算一线城市,现在算准一线城市!杭州的房价那是被G20和2022年亚运会给搞上去的!说起6年前那时买房子也是想到就买的,那时我们做了3年淘宝赚了25万左右,原本想买个面包车等第二年再多点钱买个20多万的车,后来我不同意,我说面包车太差要不买个囯车的小车,我第二年不买车了,这样车花了8万,老婆同意了!就这样第二年突然淘宝生意一下子更好了,当年就赚了30万,老婆就拉着我说买房,我们就去看房,但当时的房价是17000左右,首付要50万,贷款要贷100万,每月要还7000左右压力有些大,但我们还是买了,拿出了所有钱,就这样我们每月还7000元房贷,但中间有一年房价跌到了12000,那个心疼呀,还好过了二年我们赚到了50万,马上还了50万,现在只有贷款48万,每月只要还2800元,很轻松!现在什么都有,房子现在涨到3万8千一平,又买了一辆30万的车!不过想要现在的生活一样还要努力赚钱养家,因为每年二个孩子还有二个老的,每年的开销在近15万左右


林152930331


分享一下个人经历,坐标北京2013年买的房,主要是房东加租,原来都是100,200的涨,这回直接涨400,倒不是付不起,就是这种感觉很不爽。一咬牙花了大概200万买了个小两居,贷了110万,后来陆续还了点,现在每个月还月供6000多。还好,没啥压力。关键是现在这房租也涨到了6000多,装修好点7000。主要是心里上踏实点,要不房价涨,房租也飞涨。让人非常的焦虑,尤其是有孩子之后。真不想带着孩子年年搬家,那种感觉是一种说出来的感觉,很心酸,也很无奈!


用户4314864910685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5年前买房的一批人很大概率上还在还房贷,拿北京来说13年房价经历了一波上扬从年初一月份的均价31200元/平米上涨到了12月份的均价40300元/平米,上涨幅度29%左右。这个价位几乎很少有人能全款买房了,除了个别土豪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在还房贷。

买了房的人由于房贷的因素现在肯定要算计每一分钱,对自己的财务合理的规划,希望把自己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慢慢以前对自己财产不做规划的人,开始学会了理财,开始学会了过日子。总的来说表面为了生活的压力奔波,但是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内心安定了下来。

反观没有买房的人,房子价格还是在连年上涨,进入2018年更是由于机构获得资金大量囤积房源造成房租快速上涨。其实他们的压力也还是不小的,只是心里层面上没有一下背负上百万贷款的压力那么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租房的结果是租来租去也不是自己的房子,最后也没给自己留下什么东西,内心多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些对未来的不确定。

那么再从放假上来说,13年到今年北京房屋均价涨到了59000多每平米,比起13年升值了90%左右,买房的人虽然是在还房贷看是家庭总财富增值速度是远远的跑赢了每个月要还银行的利息。而没有买房的人资产可能有小幅增值,但是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资产可能没有增值或者富增长。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再看再过五年,十年有没有买房的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为再过个十几年还贷款的人根据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每个月贷款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会慢慢的变少,生活会越来越轻松,而没有买房的人还是要成天为了找房换房发愁,还要过着到处漂泊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