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的苏35为何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实弹化训练,对苏系战机熟悉

引进的苏35为何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实弹化训练,对苏系战机熟悉

资料图

苏-35战斗机的引进是我国在进入20世纪初最大的战机采购计划,早在2012年便有外媒爆出,中国有采购苏-35战斗机的计划。那时候中国想引进4架苏-35战斗机来作为我国军事领域发挥的一个参照对象,来突破现有的军工技术,摆脱一些国家的制裁。

但是当时俄方表示最起码要得采购48架才会对中国供货,直到2014年中国在和俄罗斯购买4艘拉达级潜艇给中国,并向中国出售24架苏-35战斗机。购买苏-35战斗机的正式合同于2014年10月14日签订,2016年首批4架苏-35战斗机交付中国,用于飞行员培训,截止到2017年12月1日俄罗斯正式向中国交付最后一批苏-35战斗机,就此苏-35战斗机已经完成全部采购。

引进的苏35为何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实弹化训练,对苏系战机熟悉

资料图

但是就在最后一批苏-35战斗机交付不到3个月的时间,今年2月7日,苏-35战斗机便飞赴南海参加了联合战斗巡航任务,并完成了多种作战方式的训练;又过了没几个月,今年的5月11日中国空军组织东部、南部战区空军协同作战,这次苏-35战斗机有和轰-6K又一次的完成了首次飞跃巴士海峡的任务。

那么在交付之后如此短的时间里,苏-35战斗机是怎么形成战斗力的哪?源于我们大量的开展实弹化训练,提升飞行员对苏-35战斗机的认识,同时我国对苏式战机也是相对熟悉的。正是由于现代化军事训练和实弹化训练成为常态,所以才能够迅速的让飞行员能够摸清,苏-35战斗机操作技巧和动作要领。并且实弹化训练,能让飞行员感受到真实战场的特点,把每一个动作都当做战术动作来完成。

引进的苏35为何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实弹化训练,对苏系战机熟悉

资料图

​当然,对于一种新机型能够如此大胆的快速投入到实弹化训练中,还是基于我国的飞行员,对苏式装备有所了解。因为我国有些战斗机都是基于苏式战机而升级建造而成的。就像歼-11它就是基于俄式装备苏-27SK升级改装而成的,所以其中有很多操作系统的细节方面还是保留了俄式装备的特点。所以当苏-35战斗机刚交付完成没多久,我们便能迅速的形成战斗力。

虽然苏-35战斗机是我国刚引进的战斗机,作为我国今年才引进的四代机,但是它的发动机确实挺强悍的,在涡扇-10B研制中,为我国提供了不少价值重大的数据。所以有了相对熟悉的操作基础和现代化、实弹化的综合训练,苏-35战斗机能够快速换装形成战斗力是很正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