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中后期都是几千人的作战,撑死几万,不再有明初那种大兵团作战呢?

龙岩他爸爸


明朝中后期出兵打仗,一般几千人,多则数万人,再不没有明初那么浩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战争规模小了;其二、军队建制改变了;其三、财政赤字严重了。明朝前期对元朝作战,对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属于统一战争时期,因此战争规模大,参战人数多。后期主要平定各地叛乱、平定倭寇之乱等,因为战争规模小参战军队少。当然万历三大征及对后金的战争,规模还是较大,出动的军队也是数万人以上的级别。

明朝前期中期的军队组成是地方军户加上京师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其中地方军户是平时耕种,战时从军的农民军,京师三大营才是明军精锐。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亲率大军五十余万北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大军半数战死,明朝军旅世家多数没于此役。之后明朝恢复了三大营,但是战斗力严重下降,军户制严重不适应新的战争需要。

在平定倭寇的战争中,明朝发现国家的军户军队不堪一战,而戚继光训练的军队屡创倭寇。戚继光的军队采用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士兵,不战时训练领饷,作战时领饷加奖励。军户制的士兵自食其力,平时训练耕种,战时才临战上阵,加上军官的剥削压迫,军户的士兵战斗力不行。明朝后期可战之兵都是募兵,他们打不打仗都要钱,而钱是明朝最缺的东西。

明朝是一个重农仰商的社会,老朱本身农民出身,所以对百姓收的税很低,但是各级官吏对百姓征收的税多。天下承平日久,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特别是朱姓百万皇族对百姓的剥削十分严重。这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十分低,明朝成了典型的国穷民穷官富。要打仗就要花银子,特别是募兵制后花的银子更多,因此平定叛乱一般出动几千人,多的时候数万人,顶多十余万人,否则国家就没有钱支持战争了。


大秦铁鹰剑士


这是瞎说,明代战争用兵南北方区别很大,在南方补给距离短,且有部落仆从兵,几十万是常见的;在北方主要应对低烈度的劫掠作战,加上能依靠的只有朝廷的战兵,所以经常是几千人的作战。如果真到了严重的时候也会大兵团作战,诸如壬辰战争、萨尔浒、沈辽、广宁等多次会战。

(廿二史札记)

在清代有一个大历史学家读完22史,写了一本札记,就叫《廿二史札记》,其中一条就写道:“有明中叶战功固不足言,然南北更有迥异者,大率用兵于南,则易于荡扫;用兵于北,则仅足支御。”明朝南北方作战的效果不同。

同时他也指出南方用兵规模大。认为南方作战用兵规模大,主要是能就近调用民兵、土兵,兵饷花的少还容易集结部队,不用只用官兵(和引入民间力量、资源、资本是一个概念)。

(平播之战用兵24万)

事实也确实如此,韩雍讨大藤峡用兵十六万,刘显讨都掌蛮用兵十四万,李化龙讨播州杨应龙用兵二十四万,其中官兵有六万(大体是官兵占三成)。

我最近在《安南奏议》里面记载了嘉靖年间明朝计划出兵安南的兵力规划。我来分享下。

两广需要出兵(不包括云南部分)如下:

(土司地盘)

陆地上正兵分为三路,每路哨汉、达、狼、土官兵伍万名,合计十五万。

援兵对应也分为三路,每路两万,合计六万。

奇兵分为两支,每支两万五千,合计五万。陆地上随军后勤人员需要一万人。

在海上舟师3万名。

合计三十万部队,当时广西能立即调发的官兵只有一千多,土兵有八万。

可以看出当时明军在南方战场作战规模还是很大的,之后的奢安之乱作战规模也很大。对历史还要具体分析,不要轻率下结论。

(奢、安两土司分布区)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主要是不同的时期对手不同。

明初的对手主要是北元。公元1368年,元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从大都(今北京)北撤至上都(今正蓝旗境内)和应昌(今克什克腾旗境内),统治全中国的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但是,所谓“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元朝皇帝退居草原后,仍保留了相当强大的实力,国号、年号一应照旧,史称北元。明洪武五年,实行卫所制度,全国有军士一百二十万人。北元军力“控弦百万”之众,与明军相比不相上下。可以看出,明初与北元的战争,是两大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例如,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儿璋发动第二次北伐,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由木怜道出发,赴和林为中路军; 曹国公李文忠为副将军,由帖里干道出发为东路军;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由纳怜道出发为西路军,合骑兵15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但此战缺损失惨重,尤其是徐达的中路军,在岭北被王保保的联军击败,死伤数万。可见此时北元蒙古还是很强悍的。

而反观明朝中后期的战争,如万历三大征,打击倭寇,与后金的战争,还有剿灭农民起义等,基本上都是平叛性质的,不需要出动庞大的兵团。当然,后来,后金反而越打越强,明朝确越打越穷,养不起大规模的兵团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动员能力。建国初期,国家机器运行自如,各项资源能及时调配,为战争服务。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之后,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顽疾,各中问题都出来了,在军事体系上表现得尤为严重。比如明初创建的卫所制度,到了后期完全崩坏,卫所兵几乎成了军官的佃农,完全不能打仗。各级军官吃兵饷,喝兵血,军队空额的现象触目惊心。国家的财富大量在商贾,士大夫手中,国力并不能转换为军力。打仗时,将领依靠的几乎就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家丁。


一卷青史


主要看作战对象,中后期作战对象无外乎倭寇,海盗,流民土匪起义军。这些都不是成建制的大兵团。其实和满清鞑子还是有几次大战的,尤其是洪承畴的20万兵马在松山覆灭


教育才有未来


不想有的人军权太大。这是每个朝代的相似


清丰眼镜店taobao


后勤保障不允许,明朝后期国库空虚,根本支撑不了大规模作战


路过蜻蜓219199867


在此谢谢大家的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