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騎行褲裡不能穿內褲,穿了內褲反而會在騎車時磨到大腿內側的皮膚。
2.穿騎行服和騎行褲騎車會更舒服,別人不會覺得你是變態,而是覺得你很專業,某些騎行服除外。
3.頭盔是保命用的,覺得頭盔醜或者不舒適可以換個更好的,而不是不戴。
4.沒人會覺得不戴頭盔騎車的人看起來很瀟灑。
5.對了,也別把頭盔戴反了,微調旋鈕是應該在後面而不是前面的。
6.受到過撞擊頭盔就不能再使用了,即使沒有肉眼可見的開裂或形變它的安全性也會受到影響。
7.頭盔的發泡材料會被汗水和油汙腐蝕,需要定期用水清洗,一般頭盔在使用2~3年後就需要更換。
8.騎車是可以減肥的,但騎完車後死命吃東西的話就不能。
9.騎車時別不喝水,就算是在冬天騎車你也有可能脫水。
10.也不能只喝清水,還要補充電解質,尤其是出汗量大的時候,最好要使用泡騰片或者鹽丸。
11.騎車不會導致男性前列腺問題和勃起障礙,除非你用很糟糕的座墊騎很久很久,但正常人在感到不適之後就會換坐墊了。
12.搖車不僅能用來加速和衝刺,也能用來放鬆肌肉,還能放鬆一直坐著的屁股。
13.騎行中保持合適的踏頻很重要,能減少腿部肌肉的壓力和提高運動效率,平路騎行應保持在踏頻在80-100圈/分鐘,爬坡時可以降低10-20圈/分鐘的踏頻。
14.踏頻要靠合適的變速齒比來保持,而不是使勁維持高踏頻。
15.變速器不是所有檔位都能用的,鏈條很斜的情況會增加磨損和阻力,比如大盤對著最大飛輪的情況。
16.在騎行中稍微吃一些食物能補充能量,讓你騎得更快更遠,還可以減少飢餓感,避免騎完後暴飲暴食。
17.能量膠是很好,但吃太多會反胃,長距離騎行要搭配一些固態食物,比如能量棒、飯糰、麵包之類的食物。
18.新手騎車不要一下子騎太遠、騎太多、騎太猛,要循序漸進,逐漸提升。
19.買車時最需要注意的是車架尺寸而不是車子的配置。
20.新手不要買二手車,容易被坑,店裡買新車至少還有質保和收據。
21.最貴的車子和配件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無論是尺碼規格還是價格。
22.自組車子並不一定比整車便宜,實際上入門款的整車都非常實惠。
23.國產品牌也有很多好產品,並不只有劣質山寨貨。
24.公路車速度未必就比山地車快,尤其是在爬陡坡和越野的時候。
25.碳纖維輪組並不一定就比鋁合金輪組好,比如剎車性能,碟剎輪組除外。
26.碳纖維車架或輪組是可以被修復的,鋁合金反而不太行。
27.鋁合金車架或輪組並不一定比碳纖維的更耐用、抗摔,碳纖維的強度其實比鋁合金高的多,實際產品的耐用性更多的是產品設計決定的,無論是什麼材料都可以被做得很堅固耐用或是不堪一擊。
28.不要一味追求輕量化,超輕的產品耐用性會更差,價格也更貴。
29.山馬不可恥,山地車操控更容易,價格也便宜,休閒騎或通勤很合適。
30.平把公路也是一樣。
31.下坡時可以用前剎,前剎的減速效果也更好,別猛剎到底就行。
32.過彎時別用後剎,容易後輪抱死而側滑,應該用前剎。
33.過彎時靠近彎內側的腳應該抬高到上死點,避免磕碰到地面。
34.“零速摔”並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鎖鞋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摔跤,並且在騎車時也更安全。
35.公路車也可以使用山地鎖踏,走路還更方便。
36.使用平踏也不可恥,尤其是對於新手和休閒騎而言。
37.踩踏時不要刻意進行提拉或者畫圓,身體自然會找到最適合你的踩踏方式。
38.更長的曲柄不會省力,還會影響你的踩踏姿勢,短曲柄其實更好。
39.座墊並不是越高越好,踩踏到最低點時腿應該還有一些彎曲。
40.強行追求座墊車把落差會受傷,要有很好核心肌群和柔韌性才行,同時身高高或手長的人落差自然就大。
41.騎死飛並不能練踩踏,由於車輪會帶動曲柄,實際上會讓你的踩踏更糟。
42.女生不用擔心騎車會導致腿變粗,女性睪酮激素比男性少很多,很難長肌肉。
43.女款車男性也可以騎,尤其是小尺寸的車子,只要你能接受塗裝的話,反之亦然。
44.再好或再差的車都需要清洗和保養,不然不僅騎得不舒服,壞得也很快。
45.洗車並不會把車洗壞,就算是高壓水槍也不會,不要給你的懶惰找理由。
46.一根鏈條不能用一輩子,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
47.胎壓高不會導致爆胎,胎壓低才會,前提是不超過外胎標註的最大氣壓。
48.胎壓也不是越高越好,過高的胎壓只會更顛,不會快到哪裡去,要根據體重和路況來調整氣壓。
49.騎行剛開始時需要熱身,一上來就生拉猛踩,容易受傷。
50.騎行要結束時也要放鬆冷身。
51.一週五次一小時的騎行效果會比一次五小時的騎行鍛鍊效果更好。
52.騎車後的第二天的肌肉痠痛不是乳酸堆積,而是延遲性肌肉痠痛,乳酸在結束運動後半小時左右就會被分解。
53.騎車後感到累是正常現象,一般車友的訓練量不會發生過度訓練。
54.陶瓷軸承確實更潤,不過提升很有限,性價比並不高。
55.乾淨的鏈條的阻力會比充滿油汙的鏈條低很多。
56.鏈條油幹了一定要記得加,不然阻力和磨損都會變大,還會有煩人的摩擦聲。
57.鏈條油也不是加越多越好,過多的鏈條油只會沾灰。
58.氣動車型確實阻力會更低,但騎行中80%的風阻是騎行者產生的,更貼身氣動的騎行服和更低風阻的姿勢會帶來“免費”的風阻降低。
59.氣動頭盔帶來的空氣動力學收益和一對高框輪組相當,所以性價比很高。
60.刮腿毛確實能降低風阻,降低多少取決於你腿毛的密度。
61.進行長距離騎行時最好要帶備胎、氣筒和補胎工具,尤其是在去人煙稀少的地方時。
62.裝尾包其實比不裝尾包更氣動。
63.碟剎的制動性能是很優異,不過鋁圈使用圈剎的制動性能也很好,碳圈圈剎就差很多了。
64.你應該要學會如何換胎和補胎,除非你騎車都有後援車跟著。
65.公路車的胎雖然細,但並不會更容易爆胎,主要還是看輪胎的防刺性,和人品。
66.輪胎不是越細滾動阻力越小的,25c的外胎的滾阻比18、22、23c的外胎都更小。
67.大齒釘的山地外胎在馬路上抓地力不會更好,因為小齒釘淺胎紋的外胎接觸地面的面積更大。
68.29寸山地車並不是只適合於高個子,27.5輪徑也未必就“最適合亞洲人”,車架的幾何設計才是是車架操控性和適用性的決定因素。
69.“車上輕1斤相當於身上輕10斤”不是真的,人加上車子的每一斤重量在爬坡時都需要你的消耗同樣的功來驅動,這只是商家想賣給你更好的車子而編造的說辭。
70.更輕的車輪/車圈加速會更快,但省力不省功,“拖腳”的重車圈和輕的車圈在騎行中消耗的總能量是一樣的,重的高框輪組還有空氣動力學收益。
71.頂級套件最大的區別是重量更輕,用料更好,實際上功能和低一級別的沒有區別,比如105和Dura Ace。
72.變速是10速、11速還是12速沒有那麼重要,變速範圍更重要,如果最小齒比是42-23,就算是14速也爬不動坡。
73.騎行眼鏡不是墨鏡,它不止是用來遮陽防紫外線的,還有防風和保護眼睛的功能,有一些還能增強路面對比度。
74.山寨的眼鏡雖然外觀基本一樣,但鏡片的光學性能和防護性能都很堪憂。
75.近視也可以戴騎行眼鏡,可以戴隱形眼鏡或使用近視鏡架,也有定製的近視騎行眼鏡鏡片可以選擇,不過價格比較貴。
76.騎行碼錶是專門為騎車設計的,在騎行中查看數據更方便,記錄的數據更多也更準確,續航也比手機長。
77.功率計不只是用來測FTP的,還是控制騎行配速利器,在長爬坡中尤其有用。
78.騎行數據雖好,但也別變成數據的奴隸。
79.在比賽或者騎行活動前不要吃太多,不然會引起胃部不適。甚至嘔吐。
80.天賦確實會決定騎車能力的上限,但是多數人的水平都離上限還遠。
81.騎車聽歌是可以更帶勁,但也分賽注意力而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最好還是把聽歌留到騎騎行臺的時候吧。
82.死飛車和公路車不是一個東西,不要拿某寶/某多多買的倒剎神車侮辱固齒車/場地車。
83.Bike fitting(單車適體調試)不是隻有專業選手才需要的,如果你騎行一段時間後仍然有腳麻、手麻、背痛、脖子痛等不適,那說明你騎行的姿勢出現了問題,需要進行調整。
84.沒有哪一款坐墊、鎖鞋是能適合所有人的,是因人而異的,不過有些產品確實是不適合所有人的。
85.無氧的高強度騎行也能消耗很多熱量,效率還比低強度的有氧騎行高得多,更節省時間。
86.女生確實體力會差一些,但能拉爆你的女生還是有很多的。
87.騎車並不會找不到女朋友,多出門鍛鍊只會增加你找到女朋友的概率。
88.騎車是個很好的社交活動,還很健康,腐敗騎除外。
89.不用擔心你的車便宜會被人看不起,那種人也不值得交朋友。
90.腿粗的車友不一定功率大,瘦的車友爬坡也不一定快。
91.長時間戶外騎行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這不僅是防曬黑,曬太多了也容易得皮膚癌。
92.陰雨天仍然有70%以上的紫外線存在,依然要做好防曬工作。
93.別覺得別人沒曬黑就是騎車少,有些人就是不容易曬黑,還有些是防曬工作做的好,或是騎騎行臺多。
94.去西藏騎行並不能洗滌心靈,不過會考驗體力、毅力和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是真的。
95.騎318之類的長途並不需要帶帳篷和炊具,現在到處都有民宿和旅店,提前做好路線規劃就行,你想省錢的情況除外。
96.不要隨便學職業選手趴上管下坡,你的技術沒他們好,並且人家比賽時封道的。
97.別因為你騎車就無視交通規則,不是所有汽車都會讓著你的。
98.別覺得貴的自行車比汽車貴,貴的汽車比很多房子都貴呢。
99.自行車產品並不是暴利,賣自行車的店家利潤真的不多,有時甚至會虧錢。
100.行者賣的東西也真的不賺錢,就是想和大家交個朋友
閱讀更多 行者騎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