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1

早上送孩子去上學,在學校門口看到一個小男孩,扯著送他來的爸爸大哭,也許爸爸是要趕著去上班,一次次把孩子往學校裡推,每推一次孩子又會粘上來,一邊追著爸爸,一邊哭著說“爸爸,我想你啊!”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這種情形在幼兒園門口很常見,到了小學還真不多。我在門口看了一會兒,一開始覺得有趣,可越看越覺得心酸,心酸之後開始反思,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到底又是什麼讓他如此害怕跟父母分離。

事後我跟兒子討論了這件事,我問他會不會想媽媽,會不會哭?他說,想,但不會哭,並且補充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

我不知道“大孩子”這個標籤是什麼時候他給自己貼上的,或許是通過自己學習獲得的,又或許是聽到大人之間的談話,總之他現在對於自我的認知已經到了“大孩子”的階段,“很想媽媽,但不會輕易哭”,這樣的自我認知當然是孩子自我發展的體現,但是也說明他已經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2

說起情緒的控制,可能就是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而且孩子在這方面的大腦發展,要等到步入青春期之後才能完備,在這之前,孩子都沒有辦法很好地控制情緒,甚至他們連什麼是情緒都搞不清楚。

比如,那個在學校門口纏著爸爸不鬆手,大哭不想上學的孩子,可能是因為什麼事情讓他產生了情緒上的波動,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反應,但爸爸趕時間,沒有辦法給予他及時的安撫,而老師又沒辦法恰如其分地給予引導,所以他勢必要帶著傷心,帶著焦慮度過一天。他心裡會一直惴惴不安,“不想上學”、“很想爸爸媽媽”到底是不是錯的?自己又是不是個“表現不好”的孩子?

跟9月1入學一刀切不同,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會有自己的時間線。前一年九月和第二年八月的孩子也許成年之後差別不大,但一起站在一年級的教室裡,落差就有點明顯。

所以,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一進小學就能自動自覺,時時處處達到一個小學生的標準,父母能做的是幫助孩子每天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3

情緒控制得好的人,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情商高,不喜形於色,不會給人難堪,比如蔡康永、黃渤、林志玲,他們在各個場合恰如其分的表現,也能幫助他們將事業發展良好。

這就跟,你每天高高興興送孩子上學,希望讓他這一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是一樣的。

那麼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第一步就得先來認識情緒

情緒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著,成年人可以很簡單地辨別出孩子情緒的好壞,但孩子卻沒有辦法捕捉。

除了可以用“貼標籤”的方式來給孩子定義情緒之外,我個人非常推薦一部電影叫《頭腦特工隊》,裡面非常直觀地將情緒幻化成人類大腦裡五個不同顏色的小人。每一個小人都對應孩子的一種情緒,以及面臨這種情緒時會產生的各種反應,比如當憂憂掌握了大腦控制權的時候,整個人就會變得很喪,無精打采什麼也不想幹。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當孩子通過人物瞭解到自己的不同情緒後,在自己有類似的感覺時,他會模糊地知道,自己的大腦正在被哪個小人控制。

更巧妙的是,這五個小人不僅讓情緒被具象化,而且每個小人的性格也一如他們代表那種情緒般鮮明。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比如,代表快樂的樂樂是橙色的,她每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主要的任務就是想讓小主人快樂,而代表憂鬱的憂憂是個看起來喪喪的小藍胖子,總是在高興的時候潑冷水。厭厭是個挑剔的女性形象,怕怕則膽小怕事,一遇到問題就總想著逃避。壞脾氣的怒怒更直接畫成了一個小火山的形象,一不高興就來場“火山噴發”。

4

瞭解情緒之後,要做的就是如何應對。

在專業的心理學書上介紹過很多控制情緒的方法,但對於普通的父母來說,真正到用的時候卻不一定能想的起來。

還有很多關於孩子情緒的繪本,大多是介紹、提醒和一些善意地勸慰,能夠起到指導性作用的也很少。

我想推薦一套,由英國作者布萊恩·摩西 (Brian Moses)出版的繪本,它共有《親愛的,煩不煩》、《寶貝,別生氣》、《再見壞脾氣》、《寶貝,別害羞》、《親愛的,你也很棒》、《別說我是膽小鬼》六本。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整套繪本用六隻可愛的小恐龍表達兒童將會面臨的情緒,如生氣、嫉妒、憂慮、害怕、害羞等,這套繪本最棒的地方在於,它除了用一個溫馨的小故事,教孩子知道每一種情緒的情境之外,還給出了切實可操作的方法。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比如,在《親愛的,不煩不煩》裡,小翼龍威廉因為憂慮,所以成天擔心自己飛不起來。

媽媽告訴它,每個人都會有一點焦慮,就像小蟲子在腦子爬呀爬。媽媽教給了威廉一個方法,讓它把每天的擔心寫成小紙片裝進“焦慮盒”裡,每天晚上臨睡前,媽媽會和它從盒子裡抽出一張小紙片談談寫在那上面的,讓它感到焦慮的事情。

當威廉堅持這麼做之後,它發現原來那些大的焦慮變小了,小到要用放大鏡才能發現,而小的焦慮竟然徹底消失了。

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自己這裡好像天塌下來的事情,跟別人說完之後,自己好像就真的沒那麼擔心,翼龍媽媽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5

情緒的爆發並不是瞬間的行為,而是一點點細節的累積,比如,換了新老師、作業沒有寫完,早上沒吃到喜歡的早餐,沒穿上想穿的衣服,沒在規定的時間趕到教室……

無論哪一點都會讓一個孩子焦慮不安。

《頭腦特工隊》裡,小主人萊莉就是因為搬家轉學的不順利,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會引發情緒失控,讓她產生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剛升入小學的孩子,所面臨的環境變化也無疑是對自己原先生活的一次大變動,所以自然也會有適應的問題。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一年級的爸爸媽媽們此時格外需要有耐心,等到孩子在心裡準備好了,就像那隻害怕飛行的小翼龍,在消除了自己所有的焦慮之後,就會自己主動起飛了,還會爸爸媽媽說,“別為我擔心了,我會沒事的。”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上,智慧的父母會提前做準備,比如每天回家跟孩子側面聊一聊學校的情況,從談話中發現問題及時化解。普通父母會等觀察到孩子的情緒後,見招拆招。但如果平時對孩子疏於關注,等孩子的情緒累積點臨界點,也就難免會爆發了。

6

關於情緒還有一點很重要的認識是,情緒只有起落,沒有好壞

《頭腦特工隊》裡樂樂的任務是一直讓小主人快樂,所以她不允許小主人的核心記憶是憂傷的,便想盡辦法限制憂憂的自由,但憂憂還是身不由己地冒出來,這才引發了小主人大腦情緒的一次危機。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當一向樂觀的樂樂發現無論自己怎麼鼓勵也安撫不了能夠幫助他們的假想人物“冰棒”時,憂憂的一句,“哭出來會好受些”,便讓對方釋懷了。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這一段故事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每種事物都有正反面,樂觀的反面就是憂鬱,要允許每一種情緒的釋放才能構建出正常健康的人格。

想讓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樂觀,那遲早情緒就會出問題,遇到傷心難過的事,壓抑假裝樂觀,倒不如哭出來更能清空負面情緒。

回到那個在學校門口大哭的孩子,也許他什麼事也沒有,就是想爸爸把他抱在懷裡安慰一下,徹底釋放一下負面的情緒,他便又能鼓足勇氣,走進教室。這種情形也跟心理學上的“退行”現象類似。

(退行:指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

前一秒高高興興送孩子去學校,後一秒崩潰大哭還是幼兒園的那一套

如果有一些對心理學十分感興趣,也希望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的爸爸媽媽,不妨可以看看約翰·戈特曼的《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定能獲益良多,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長。

PS

如果你送孩子上學的時候,

也被孩子纏著,還大哭不讓走,

你會怎麼做呢?

歡迎親們留言討論!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號:陳妍媽媽育兒(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