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组织的不平等对话(二)

1939年,在德国施泰德的一个洞穴中,人们发现了一尊距今3万多年的象牙制“狮人”雕像。雕像有着人的身体狮子的头,这明显不符合常理的组合,不但证明了宗教的出现,也可以看出智人已能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

细胞与组织的不平等对话(二)

现在大多数学者相信,这惊世骇俗的成绩来自智人认知能力的突破。他们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更为精深的概念,表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分享更复杂的想法。物质上工具和生活用品越来越精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们生活悠闲安逸。精神层面则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这正是文化的主要成分。

历史由此开端。但想要重建祖先开垦荒原的景象是困难的,从屈指可数的文物中读不到太多的信息。7万年智人历史,6万年都是黑白的哑剧,厚重的铁幕下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些年间一定诞生了许多的发明家、艺术家、政治家、哲学家,正是这种积淀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细胞与组织的不平等对话(二)

看到这里,尼安德特人或许会说,什么狮人狮神根本就是假的,我一个手掌就能把智人的脑壳捏碎。正如那句名言,信则有不信则无。一个人相信狮人的神力,他或许是疯了。当所有人都疯了的时候,狮人就真的有魔力了。谁不相信狮人的魔力才是疯子。借着这股疯劲,一群乌合之众跨过各种江,瞬间吞灭了诸多猛兽(当然,疯到现在还没完)。这种虚构是如此有效,智人祖先迫不及待地将这种技能传给下一代。

从此,智人的后代们就一直生活在虚幻和现实两个世界中。一方面是大地天空大山河流这种真正存在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是神、国家、钱和爱情等虚幻的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虚幻的想象竟如真的一般,坚不可摧了。

细胞与组织的不平等对话(二)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和动物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2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就能自立行走,会用火的人种也不在少数,谈到使用工具,黑猩猩能用小树枝钓白蚁吃。至于语言或者学习能力,也不是智人的专利。有研究表明,黑猩猩、猕猴具备某种程度的语言能力,还能将学到的知识传给下一代(吃红薯前洗洗)。

莫里斯更是站在动物的角度看人,在《裸猿》中将人看作没毛的猿猴,从育儿、觅食、争斗等各种角度分析这种特殊猿类的动物本性。这是造物主给我们画的圈儿,没有一个个体能跳出去。而这个圈之内,大脑中虚构的天地几尽无穷,就像五车的书可能重达5顿,可放在脑袋里一点不占地方。

细胞与组织的不平等对话(二)

一个人是弱小的细胞,而通过虚构将这群小东西组织起来,却是一种超越的力量。

3万年前,最后一个尼安德特人倒在夕阳里,岁月腐蚀了他的肌肉和骨头,而历史由胜利者写就。动物根本不是上帝的对手,如同细胞和组织不在一个量级。(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