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原创首发」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原创首发」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评述】

事情,做还是不做?

战争,打还是不打?

生意,做还是不做?

研究,是研究还是不研究?

……

这些问题,困恼很多人,但人又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若没有解决,可能给人带来不可饶恕的错误。比如赵国弃用廉颇,而改用赵括,对吗?

不对。为什么不对?

「原创首发」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今日头条素材库

因为战争该不该打根据的是存亡。所以,现在很多人所谓的武统台湾,只是一种情绪。统一固然重要,但人民的幸福生活更重要。所以什么时候统一台湾,依据的是把破坏降到最低的情况下(不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进行。再比如做生意,两个人合作,你投入更多,但对方却比你赚的更多,你是否还愿意跟对方合作?面对这个问题,有些人就会有情绪,总觉得自己吃亏,不愿意跟对方合作。这种情绪对吗?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就生意来说,只要有赚钱就可以了。至于谁赚多,谁赚少,根本就不是问题。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做与不做,起码要无害才能决定做与不做。

那无害是什么?

是无恶。那无恶是什么?

是良知(王阳明说无恶就是善)。那良知又是什么?

是善。那善又是什么?

善是有利无害。那什么是有利?

是利人。利人是什么?

是利己亦可,利人也可,利人利己更是可以。

「原创首发」传习录学堂:对话——孔子、王阳明

今日头条素材库


那什么是无害?

不害己,亦不害人。坦言说,伤害自己成全别人是很难的,当然伤害别人,成全自己也不可能长久。

所以,决定我们做与不做深层次的因素是善(无恶),是良知。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自然明白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正是什么?是善,是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